第102頁
書迷正在閱讀:獨你悅人、揉碎風月、撒嬌指令、穿成玉璽,和皇帝he了、西裝與校服裙擺、黑蓮花男二他超強但瘋魔、心動效應[娛樂圈]、和死對頭魔君互穿了、反派被迫聽見我心聲[穿書]、強睡協議(強取豪奪1v1)
于是就變成了這么個情況,一路上凡是見到唐越的,也沒幾個在背后指指點點的了,都笑瞇瞇的給他打招呼,還連帶著都逗逗唐心,簡直就是刻意堆出來的客套。 唐越直到進了李嬸家院子才松下一口氣來。 怎么?不習慣了吧,我看原先人家都詆毀你的時候,也沒見越哥哥這么不自在。 翠生從房子里走出來,伸手逗了逗唐心,跟唐越搭話道。 唐越有些尷尬,你都看到了啊。 還用看么?我這回來才多一會兒,都被好幾個人圍住問了,問什么的都有,不過可沒幾個是關于我們家的。 唐越沒興趣知道這些人都問了什么,不過翠生想了想還是都說了。 有人問你到底是有什么來頭的,有人問能不能在飯館里也給她家兒子找個事做的,還有人問你現在想不想娶親? 翠生說著瞪大眼睛看著唐越,心里暗想,這些人是傻的么?要是唐越肯娶女人,什么時候能輪到她們?不過這都是老話了,現在唐越娶誰或者是嫁誰,都跟她沒什么關系了。 ...... 從前見了他都當他是瘟疫,一個個躲著怕著生怕這同性戀也會傳染一樣,怎么?現在因為他有點錢了,所以也就不可怕了么?人還真是可笑。 唐越沒把這些話放在心里,又跟翠生聊了一會兒,就進去做飯了。 李嬸已經做好了飯和好幾道菜,唐越就上去炒了個小炒牛rou,這牛rou也是李嬸在縣城里買的,比豬rou要貴上一些,所以買的不是很多,唐越在飯館里倒是常做,不過回來了還是頭一次,畢竟在家里還是吃豬rou多一點。 香辣下飯的牛rou炒的很嫩,一點都不柴,也不會嚼不動,配著辣的過癮的辣椒,一群人吃的直吐舌頭也停不下嘴,明明是一模一樣的東西,只要是從唐越的手里出來,就能好吃一大截,其實他們不知道,不僅僅是東西的問題,處理方法和火候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rou類要炒出來滑嫩好吃,就要事先腌制,然后多油大火先快炒,然后把rou撈起來炒配菜,最后炒rou的時候沿著鍋邊烹上一點醋,又提味還讓rou軟滑。 吃完了飯大家就都閑了下來,唐越就圍著桌子開始想宴席當天的菜式,紙和筆放在桌上,大家紛紛給他提意見做參考,比如那些菜適合大部分人吃,肯定不能要太辣的,另外這里的宴席講究四個涼菜,六個熱菜,兩個湯兩個甜點,如果不辦自然是算了,既然辦肯定就要按規矩來,那么涼菜選擇哪些,熱菜選擇哪些,魚怎么做,雞怎么做,甜點又做些什么,這些都是問題,這幾桌宴席雖然不多,可加起來肯定也不少,唐越一個人是肯定弄不好的,不過加上宋朝(原來是起這個用)還有幫忙收拾的人,應該就完全沒問題了,所以唐越就需要提前把菜品寫出來,人家也知道要怎么弄。 就這么件小事,大家竟然也因為各自的愛好不同而商量了很久,比如翠生想要麻辣一點的菜式多一點,李嬸覺得應該符合大眾的胃口弄得清淡一點,壯生就愛吃重口味的菜,趙清之沒有意見,反正是唐越做的他都喜歡。 ......所以說到底并不是在考慮大家,是你們都在想自己喜歡吃的吧...... ☆、第58章 【小雞燉蘑菇】 最后唐越根據大家的意見還是統一了一下,四個涼菜都選擇的是比較辣的,因為涼菜老人也不是很愛吃,年輕人則可以做下酒菜,六個熱菜就相對味道清淡一點,老人小孩都能吃,湯就選擇一個濃湯一個鮮湯,甜點就可以隨便做兩樣,因為這個沒有什么局限性,基本上大家都會喜歡。 涼菜以rou類為主,熱菜一個雞一個魚還有rou就占了三樣,素菜再三樣,湯也是一葷一素,甜點就選擇幾樣現在有材料就上兩樣就好了。 唐越把心里想好的菜式寫下來,然后又一樣一樣的把需要的配菜和調料寫出來,再清點已經買好的東西,看少了哪些東西,明天再去采買。 不過這采辦的人手倒是成了問題,前些日子派去采辦的人都是聽人家口頭敘述記下來的,現在唐越弄了個單子,反而沒有人去了,因為他們都不識字,也不知道上面都具體是些什么東西,除了唐越,識字的就只有趙清之和宋朝了,唐越原本以為只有趙清之這個富家小公子認得字,誰知道宋朝竟然也認得。 作為他舅舅手邊的得力助手,識得字是很正常的好么?趙清之默默腹非。 本來唐越是想叫趙清之陪同一起去的,雖然覺得他不大靠譜,不過也沒有別的辦法,現在說宋朝也認得字,就正和唐越的心意了,比起完全不靠譜的趙清之,識字又識菜的宋朝顯然是更好的人選。 那宋朝明天就跟他們一起去一趟吧。 宋朝點點頭,好。 ......宋朝原先可是只聽舅舅一個人的話的,現在這么聽唐越的話,是因為也知道了唐越即將變成當家主母了么?趙清之猥瑣笑。 分配好了大家就回去睡覺,離大喜的日子還有三天,明天就要把雞魚殺好洗凈,然后開席前一天把該炸的該蒸的該鹵的都提前弄好,第二天好早早開席。 宋朝第二天去采辦剩下的東西,唐越也不會閑著,事實上接下來的幾天都是他最忙的時候。 現在天越來越短了,氣溫下降,晚上已經開始冷的厲害了,唐越的家里才發現并沒有多余的厚被子,宋朝和趙清之蓋的那兩天都是從李嬸那里拿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