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頁
“......慈莊嚴故,于諸眾生不起惱害;悲莊嚴故,憫諸眾生,常不厭舍;喜莊嚴故,見修善者,心無嫌嫉;舍莊嚴故,於順違境,無愛恚心......” “......于一切處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舍......” 金色的佛光似要將人吞噬,而在這無盡的佛音之中,有人搖了搖頭:“別念了,我根本不打算成佛?!?/br> 面前的男子面露驚恐,五官被扭曲得猙獰,簪星舉起了手中的金色禪杖,朝他狠狠劈去—— 刺耳的梵音突然消失了。 眼前的城池、百姓、楊子風仿佛畫卷上的圖案一點點褪色,濃重的黑暗從四面八方涌了上來。這黑暗像是沒有盡頭,能吞噬一切活物。簪星走了幾步,似有所覺,抬起頭來,就見到頭頂的上方,睜開的一雙眼睛,正冷冷地注視著她。 這是一尊巨大的金色佛像,坐落在黑暗里。佛像極高,寬廣如殿宇,她站在佛像面前,如螞蟻之于大象?;趾肱c渺小,似神佛與凡人。 “這是......”簪星心中一動。 金佛生了一張慈眉善目的臉,嘴角溫和地揚起,眉眼微彎,眸光卻平靜而冷漠。沉默地、居高臨下地俯視著她。 簪星手中的金色禪杖,不知何時已經變回了無憂棍。她明白過來,輪回結束了。 “結束在這里......”她若有所思地抬起眼:“最后一次輪回,是敬善大師的經歷?” 明凈曾說過,修繕五輪塔的敬善大師,最廣為人知的不是他的修為,而是他的德行。多年前都州曾有一地干旱,餓殍無數,流民數以萬計。是敬善大師廣施恩澤,拯救萬千百姓。其中無量功德,家弦戶誦。 她不知道“廣施恩澤”的真相,竟是如此。 落入八苦輪回中時,她雖記得自己是簪星,卻也真正要體會輪回中的“簪星”所體會的一切。而如今從其中抽離,再看所經歷的一切,滋味又是不同。 看來,這才是五輪塔真正的試煉。讓人生生死死輪轉體會紅塵之苦,最后一世,歷經敬善大師所經歷的一生,放下、了悟、突破。 而眼前這個情況......簪星看向巨大威武的金佛,心中失笑,看來,她是沒有通過五輪塔的試煉了。 也是,敬善大師是佛修,佛修一生求善,就如當年的敬善大師放下恩怨,拯救萬民,當然也期望來佛塔的試煉者也做出如他一般的選擇。而只要有慧根的修士,自然能從前面幾世輪回中窺見佛塔主人的意圖,做出正確的選擇。 如她這般臨到頭了偏要我行我素的人,或許根本沒有。 罷了,沒有慧根的人縱然勉強選擇正確答案,只怕也悟不出來什么。簪星看了看四周,她既沒有通過五輪塔的試煉,也不必在此停留,還是想想該怎么出去好了。 正在這時,虛空之中,突然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 “為何不放下?” 第二百八十八章 佛淚(1) “為何不放下?” “嗯?”簪星猛地抬起頭。 一片寂靜中,陡然響起人的說話聲,未免令人悚然。這聲音似遠還近,仿佛有些熟悉,平靜的、僵硬的、如一潭死水,沒有半分波瀾。 簪星望著面前的佛像,金佛微笑著看著她,不知是不是錯覺,她覺得那目光有些變化。 “問我嗎?”她有些意外,難道這五輪塔中的試煉還沒有結束?她應該回答什么? 人人常說,要揣摩出題人的意圖,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敬善是愿意犧牲自我成全眾生的佛修,眼下看她,應當如看一個不知悔改、自私自利的小人一般。 但簪星做不到如他那般偉大,佛和凡人,本就有距離。既無法揣摩對方意圖,便只能認認真真說出心中所想,真誠總比虛偽更容易打動人。 簪星道:“我很想放下,但就是放不下。就算勉強饒過他,拯救萬民,這之后的欣慰也抵消不了我的痛苦。我完全能想到我這樣做之后會如何,肯定會夜里反復回想,越想越后悔,下半生都活在不甘悲憤之中,最后郁郁而亡?!?/br> “對于旁人來說,善人做這些事,是理所應當,是積累功德,但對于我來說,這是強人所難?!?/br> “佛祖才會沒有私情,我是個人,所以恩怨分明,不愿意委屈自己?!?/br> “放不下就是放不下,我不想強求?!?/br> 簪星說完這些話,四周又沉寂了下來。 那個古怪的聲音沒有再繼續,虛空中卻有變化悄悄發生。 那尊巨大的、巍峨又冰冷的金色佛像,在黑暗中沉默地注視著她,嘴角的微笑仍然柔和,神情依舊悲憫,而那雙平靜而淡漠的眼中,卻慢慢地涌出一滴清澈的淚水。 金佛......流淚了。 簪星一愣。 她不過就是實話實說,也不至于讓這尊佛像感動得流下眼淚吧? 那張悲泣的笑臉近在眼前,眼淚一滴一滴,源源不斷。仿佛泉眼般從其中流出清澈的水,順著巨大的金身流淌下來,在簪星面前的地面上匯聚成一方小小的水坑。 簪星猶豫了一下,走上前去,水面平靜如一方小小的圓鏡,她伸手,觸摸到了溫熱的水流。 一瞬間,巨大的悲傷和困惑撲面而來,將簪星密密麻麻地包裹。 她從如鏡的水面中看到了一切。 她看到了佛修敬善在滿城百姓的哀求之下,放下了金色的禪杖。楊子風因而僥幸逃脫一命。他果然如自己所說,將府中米糧拿出來賑濟百姓,直到度過旱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