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可是沒想到,她說到方四姑娘提條件的時候,袁太妃竟然是眼睛一亮,頗有興致的點點頭,真沒看出一點兒不喜歡的樣子啊。 袁太妃想了一想,又問:王爺和方姑娘說好之后呢?就在屋里說話嗎? 橙花連忙回道:回娘娘的話,方姑娘說想要看看王府是個什么樣子,就跟王爺出去了。只是奴婢遠遠看著,方姑娘也沒走多遠,連東邊的月洞門也沒過,就站在東籬那棵大榕樹底下和王爺說話,那里四處都沒墻,奴婢沒有王爺的吩咐,也不敢上前去,就聽不見方姑娘和王爺說了什么。 好。袁太妃說了這樣含義不明的一聲,就姿態頗為閑適的端起了放在手邊的茶盅子,又喝了一口,橙花雖不懂這聲好是個什么意思,可她伺候袁太妃久了,卻看的懂她現在的樣子動作,這是滿意的表示,橙花一顆心就落了下來。 袁太妃也沒賞她,這顯然是還把她當自己丫頭般看,只是笑道:我就喜歡你這樣仔細的脾性,你在重兒跟前伺候,我也放心些,你且替我多看著他,今后少不得你的好處。 橙花大喜,連忙磕頭道:這原是奴婢的本分,不敢當娘娘的賞。 去吧。袁太妃笑道:你不是還有差使嗎。 橙花倒退著出門,在跨出門檻的那一刻,聽到里頭差不多算是她的死對頭的梅花在跟袁太妃說:這位方姑娘也太有心眼了,連王爺也給她哄的這樣。 她語氣里頭那點兒挑唆的味道,橙花聽得一清二楚,不由自主的放慢了腳步,正好看見原本一起進宮的桃花端著一個托盤走進來,她就揭開要送給方婉的錦盒的蓋子,取了一把扇子,小聲跟桃花笑道:這是江南今年的新樣子,你拿一把使吧。 一邊說著,卻是豎著耳朵聽里頭的動靜,聽見袁太妃笑道:這有什么不好?他那孤拐性子,往日里連皇上說他也不好使,如今這有人能說他,他也肯聽,才是好事呢。 橙花覺得,太妃娘娘這語調,好像是真的喜歡,并沒有惱怒方四姑娘的意思。 她就真不明白了,照她看來,若是有個姑娘這樣算計自己的兒子,尤其是身份地位還差著這么多的姑娘,她是必要惱怒的。 橙花聽了這么一耳朵,也不敢再停下去了,跟桃花簡單的說了一兩句,就往外頭走去,剛走到拐彎的地方,便見到長春宮一個認得的宮女,從外頭引著兩個人進來,橙花連忙避到一旁,讓出甬路,到的近了,她認出來了,連忙就跪下磕頭:給舅太太請安。 走在前頭的身著錦衣,滿頭珠翠的中年婦人,正是如今的大將軍袁豐的夫人吳氏,袁太妃的嫡親嫂子,后頭是吳氏的嫡出女兒袁紫燕,這位袁夫人養了三個兒子,到了三十歲上頭才有了這個女兒,一向愛若掌上明珠。 武職與文官不同,向來承襲的較多,袁太妃的父親原是大將軍,鎮守西北一地,戰功彪炳,威名赫赫,是帝國的鎮海神針。四個兒子也都走武職,成年后都在袁大將軍帳中當差,袁誠年老后由嫡長子袁豐接任了大將軍一職,雖然他的本事比不得乃父,但一則有幾個壯年的兄弟幫襯,俱都領兵,二則羯奴打了這么些年,也有些打殘了,雖也偶爾犯邊,聲勢已經不如以往,是以大將軍袁豐接任之后,打的勝仗倒是比老將軍還多些,威勢也更勝一籌。 袁家在京城里自也更加炙手可熱,連袁紫燕也是與多位公主交好,便可見一般。 袁夫人見是橙花在請安,這樣太妃娘娘和景王殿下跟前都有體面的丫頭,她也不十分擺架子,倒是停住腳跟橙花說了兩句話,才進了長春宮去。 橙花就自去辦差。百花胡同住了兩家人,頗為熱鬧,且因昨兒端午節,各房門口還照著西南習俗,掛著菖蒲陳艾,屋里也掛著五毒包兒,有股子淡淡的藥味兒,方婉嫌熱,搖著扇子坐在院子里頭,見橙花來送東西,笑著問了兩句,聽說她是先進了宮的,也沒說什么,更是一句話沒提太妃娘娘,反是問:你們王爺昨兒可吃粽子了? 王爺昨日里歡喜壞了,簡直顧不得吃東西,橙花老實回答了一句,方婉就笑道:也沒個人替他理著這些事。 橙花一句話也沒敢接。 方婉就叫綠梅:拿兩個盒子,把粽子,咸的甜的白的都裝十個,還有五毒餅和鹽蛋,都裝了打發兩個人拿著,隨這位 橙花連忙道:奴婢叫橙花,姑娘只管吩咐我。 隨橙花姑娘拿去景王府。方婉笑道:好歹也是過節一回,我總得替他想著。 綠梅應了,方婉又笑道:綠梅你帶著這meimei一起去廚房里喝杯茶,給她一碟點心吃。 方婉說的是橙花從景王府帶出來拿著盒子的那個小丫鬟,大概十三四歲的年齡,是內務府派過來的人,沒在宮中伺候過。不過這小丫鬟在內務府認了橙花的娘做了干娘,如今又恰巧分到了景王府,橙花平日里常照顧她,今日這樣送東西會得點兒賞的事,便帶著她出來了。 橙花還沒明白方婉為什么單叫綠梅帶那小丫鬟過去,方婉已經對她招招手:你陪我走一走,我問你兩句話兒。 橙花毫無選擇余地,只得跟著方婉去,她雖然不是方婉的丫鬟,可是昨兒明知道方婉跟王爺那樣了,她哪里敢說個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