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袁太妃跟前的心腹宮女蕙蘭匆匆進來回道:娘娘,皇上來了。 外頭并沒有小太監一聲接一聲的通報,皇上顯然沒有帶什么人,袁太妃心里就有了數,點了點頭,顯然也沒有打算站起來預備接駕。 蕙蘭見狀,便也退到了外間。 皇上怎么來了。袁太妃直到皇帝獨自一人走進內殿,才緩緩的站了起來,扶著一邊的柱子,微微笑了笑。 還是那個人,可這樣的淺笑輕柔,卻早已與二十年前不同了。 皇帝沒有立刻說話,袁太妃也不催促,站在燈下看著他,燭光透過幔子,明滅不定,她的那笑容變的似乎更加捉摸不透,皇帝這才開門見山的說:先前蕭重到御書房見我,說在錦城有了一位心儀的女子。 袁太妃的微笑絲毫不走樣,輕輕頷首:他也來跟我說了。 那你應了?皇帝問。 自是應了。袁太妃輕描淡寫的說,又笑道:我正想明日去見皇上,請皇上的諭旨呢,可巧皇上竟來了,可見皇上疼他了。 皇帝是深知道眼前這女人的,見她這樣輕描淡寫,越覺得疑惑,想了一想,還是說:重兒的意思,是想要娶她做景王妃。 重兒小孩子家,懂的什么。袁太妃笑道:一個側妃,就足夠了,到底那姑娘與他有相救之恩,他又喜歡,我自是要遂他的意,不管正妃側妃,橫豎都是伺候他的,不也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实壅f,一個妻一個妾,怎么可能一樣。 那也沒辦法,錦城方家四姑娘方婉,祖父與父親俱無官職爵位,家中有千畝良田,買賣若干,也算富貴。這樣的出身,怎么做景王妃?便是一個側妃,也是抬舉她了!袁太妃說。 皇帝暗嘆,他這哪里是為了抬舉那姑娘,這分明是為了蕭重。 袁太妃似看透了他的意思,說話的聲音依然很輕柔:大皇子妃是成國公嫡女,三皇子妃出身長公主府,重兒難道就比他們卑賤,要娶一個這樣的姑娘?這也是他的大事了,皇上這樣隨意,無非就是因為他是我生的,自然比不得正經皇子了。 正常人應該冷笑著說出來的話,用這樣輕柔的甜蜜蜜的聲音說出來,還依然微微的笑著,簡直叫人難受,也就只有皇帝還能繼續冷靜的說:可是重兒心儀她,自是不想委屈了她。且今日重兒特特的來跟朕說了這話,若是賜為側妃,就不妥了。 皇上想要做主嗎?袁太妃還是那樣柔柔的笑:婚姻之事,向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皇上只要昭告天下,讓世人都知道重兒是皇上的兒子,那就自然是皇上做主,妾身再不置一言。 皇帝臉色鐵青,看著咫尺之外的那笑臉,過了一會兒,心中還是軟了下來:此事先擱著罷,明日且不提,只管賞些東西給她就是了。 皇帝上前一步,撫了撫她的肩頭,聲音柔和了許多:到底他是你的兒子,你也不必為了個姑娘,叫他心里有了芥蒂。他如今正心熱,先擱一陣子,或許也就淡了下來了。 皇帝先軟了下來,袁太妃停了一停,也不再那么劍拔弓張了,斟酌一番,便點了點頭:也好。 然后她又笑了笑,有點沒頭沒腦的說:不會的,他跟你一樣 后面的話她沒有說出來,皇帝也沒有問,轉身走了出去,她其實是明白的,可就是因為太明白,她才一生都難以釋懷當年的事,而蕭重的身世,就是當年的事的延伸。 第33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二章 方家女眷得了宮中傳召,明日要進宮見袁太妃,理由當然還是因為方家獻藥方的緣故,原本是太后娘娘要賞方家,只是因如今太后娘娘臥病,袁太妃才替她見一見。 聽說如今顏側妃已經不用臥床,雖還不敢出門兒,但可以在齊郡王府的后宅走上一走了,這便算是方家的功勞。 因為方婉是以方家的名義獻的藥方,當然就不能在旨意里單招方婉,方大太太明白了意思,斟酌了一番,就預備帶方婉和方瑩去,四個姑娘都去未免有點太多,叫宮里人瞧著,這是鄉下人進宮來看熱鬧的嗎? 方婉和方瑩都是嫡女,自是合適一點。 方瑩再是如今不比以往,可進宮這樣的事,也是難掩歡喜興奮,方家這樣的身份,放在平日里,自是沒有資格進宮請安說話的,這一回沾了這樣的光,說不得也是獨一回的事,今后難說還有沒有機會。 宮里派了兩個嬤嬤出來指點方家進宮的禮儀,如何進退,如何跪拜,方瑩也是認真的學著,生怕在宮中失儀。 方婉卻是有點心不在焉,她在想著今日的這一番做派,覺得大事不好,蘇太太口口聲聲說是王爺的意思,可要說袁太妃不知情,方婉肯定是不信的,袁太妃默許這樣,不會因為她對景王殿下有相救之恩,要封她做側妃吧? 方婉深知,這些上位人物,在封賞的時候,是不會提前問你想要什么的,因為你只是有功,而不是重要。親王側妃是三品誥命,若是母親給的,又是更有一分臉面,在別人眼中,這樣的封賞,對于方家這樣人家的女兒來說,差不多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