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枝 第325節
“顏氏一族可惡至極,他們串通了祁陽官府,仗著對礦產的熟悉,迷惑臣等,他們居心叵測?!?/br> 要是其他人家出這種事,汪尚書能變著花樣說這些話,可偏偏是顏家,是皇太后的族親。 他們一進去、不分青紅皂白先把濃黑的墨潑顏氏身上…… 皇上難道就不染點黑了嗎? 這真是,左右為難! 柳殷也明白這些,見汪尚書長吁短嘆,道:“真不是定國公他們為了起兵,故意……” “不可能,”右侍郎郭桓安道,“清君側,本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嘴上說得再好聽,那也是起兵奪位。真有那么一回事,腳下站得還穩當些,如果是胡說八道,一旦被拆穿了,臺子全塌了?!?/br> 汪尚書深以為然。 清君側的那個“側”,很重要。 最好是個人,你罵他jian佞、妖人、禍亂朝堂,他只能受著,因為,人很難自證清白。 而落到了某樁事情上,黑與白還是能說清的。 如果那廂沒有私礦、瞞報的鐵證,渾水可以摸條魚,可一旦水清了…… “你們別忘了,樹上那個以什么名冠京城?!蓖羯袝?。 這么一說,左右侍郎面面相覷。 是啊。 樹上那個,全京城出了名的“煩”! 誰也說不清他的手里,到底握了多少消息,揪了多少尾巴。 祁陽那兒的狀況,興許,早就在他的股掌之間了。 外頭,黃太師使人來催促。 汪尚書抱起一疊文書,示意兩位侍郎跟上,邁步往外頭走。 工部外頭,黃太師與范太保正等著。 他們的身邊,圍著不少官員,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 有嘀咕顏氏不對的。 有說起兵不應當的。 黃太師左耳進右耳出,只低頭與范太保研究那篇檄文上提到的內容。 謝羽落筆,不止喊得大聲,證據也擺出來了。 雖然,位于文章中間,肯定不像正式探討此事的文書一樣明確、清晰、規整,但也能看出些意思。 “西山礦場從礦難中恢復,花了兩年?!?/br> “另多了幾處私礦?!?/br> “是真是假,派人去看,一清二楚,不好作假?!?/br> 見工部人出來,黃太師才抬起頭,道:“走吧,得趕緊稟告皇上?!?/br> “是啊,”范太保嘆道,“起兵,要打仗了,哎……” 兩位老大人走在前頭,汪尚書正跟上去,余光瞥見邊上那一位位官員青一陣白一陣的臉…… 呦。 剛才看熱鬧看得起勁兒。 現在一聽要打仗了,還就往京城腳下打,知道慌了吧? 等他們一行人走遠了,議論聲才再一次大了起來。 “誰能攔反賊?” “你把永寧侯、定國公當反賊,顏氏禍害大周,又是什么?” “人家在飛門關拼死拼活,京里老家都被抄了,不起兵搏一把,難道回來進大牢嗎?” “你莫非覺得他們起兵是對的?那你趕緊投了他們去!” “那你要不要現在就請纓,阻攔他們進京?” 爭執聲,此起彼伏。 董侍郎聽了會兒,五味雜陳,垂頭喪氣地回了兵部衙門。 馮仲剛好過來,此次回京,他亦有許多事物要與兵部交接。 董侍郎見了他,忙道:“馮將軍,當時在祁陽,您真沒看出點端倪來?” 馮仲敦厚,見董侍郎這幅樣子,那些假話實在不忍心說。 思來想去,說了幾句自己能說的真話。 “能掌握祁陽狀況,可見他們先前就下了決心了,”馮仲道,“董大人也知道,他們因那份圣旨,迫不得已走這么一條路,但他們也肯定不愿意讓我和安北侯夾在中間。既如此,干脆瞞著我們,讓我們先回京……” 這么一說,董侍郎也明白了。 老侯爺他們,從頭至尾,都不想連累馮仲與安北侯。 當時但凡露出一絲來,這兩位,難道能坐視他們留在祁陽嗎? “我已經說不清,到底什么是應該的,什么是不應該的了……”董侍郎坐下來,捂著臉,苦苦搖了搖頭。 好好的一場對西涼的大勝,為何會走到這么一步? 他也要與他佩服、敬重的老侯爺,兵戎相見嗎? 另一廂,紀公公引眾人進了御書房。 皇上疑惑著看著他們,尤其是,工部三人懷里抱著的厚厚的文書。 “怎么回事?”他問。 范太保上前一步,把檄文交給紀公公,轉呈皇上,而后道:“皇上,秦胤、林繁起兵了?!?/br> 皇上瞪大了眼睛。 誠然,他早知道會有這一刻。 那兩人與平陽會合了,下一步就是起兵。 只是,真聽見了,心還是突突的跳。 “理由呢?”皇上問。 鄧國師已死,他們有什么理由突然興兵? 沒有等范太保的答案,皇上直接看起了檄文,目不轉睛。 第369章 滑天下之大稽 御書房里,死一般的沉寂。 紀公公雖未看那檄文內容,但從老大人們凝重的神情與皇上的反應就能猜到一二,便低著頭,眼觀鼻、鼻觀心。 皇上的視線,完全被黏在了紙上。 他根本不敢相信這上頭寫的東西。 祁陽顏氏,瞞報出產,又開私礦? 這讓他難以遏制地憤怒起來。 文章寫得氣勢洶洶,罵得淋漓盡致,每一個字,都算罵在了皇上的心坎上。 他也想罵,罵那群不知好歹的外戚! 可與此同時,那一個個文字,又像是一道道的符咒,向他迎面飛來,把他困在其中,無法動彈。 符咒化作了洶涌波濤,伴著電閃雷鳴,劈頭蓋腦地沖他砸了過來。 直砸得眼冒金星。 一股郁氣,堆積在嗓子眼里,皇上一時之間,竟不知道要先罵顏氏,還是先罵林繁與秦胤了。 “他們,”皇上的聲音氣得直發顫,“他們就送這么一張東西進京?他們眼里還有沒有王法!” 底下,無人接話。 黃太師都沒有開口,只在心里嘀咕。 送進來的,哪可能只有一張? 定然還有許多張,現在早就送到國子監等大小書院傳閱了。 不止京師,其他地方,還不知道傳了多少。 這種文章出世,甭管官府禁不禁,書生學子之間傳得飛快。 他們記性好,多念幾遍就會背了,官府越禁,背得越齊,張口就能來。 皇上又道:“祁陽那兒,到底什么狀況?偷了沒有?漏了沒有?” 汪尚書帶頭,并兩位侍郎,噗通跪在地上。 “臣等把相關的文書都翻了出來,正要重新梳理盤點,”汪尚書埋著頭,道,“這檄文上如此言之鑿鑿,應是真的吧……” 這么模棱兩可的回答,把皇上氣得重重拍了拍桌子。 “朕養了你們一群廢物!”皇上道,“你們看了這么多年祁陽送來的文書,還沒趙瑰在那兒住了這些時日看得清楚?” 汪尚書有苦說不出。 這幾年間,別說他們沒看出來,都察院下去的巡察御史,不也全被瞞了嗎? 地方官員與顏氏勾結,狼狽為jian,才是問題所在。 當然,這話他不敢說。 一來,因為那是外戚顏氏;二來,都察院在岸上指不定還能撈他們一把,膽敢把都察院拖下水,對方會恨得直接把他們的腦袋往水里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