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枝 第285節
說白了,就是兵士們壓力太大了,但凡有一人沒抗住,影響開來,就全亂套。 照老夫看,那點兒香料,能不能飄進西州城還是兩說。 反倒是毛將軍他們在城外又是擂鼓又是吹號的,讓人心煩,這一煩,就炸開了。 馮仲是給老夫面子,再三夸阿鸞能耐。 可老夫得有自知之明,不能順著桿子就往天上爬,是吧?” 文書官聽他這么說,自不堅持,只簡單調整了幾處用詞。 等永寧侯確認、點頭之后,送往西州城,待眾將無異議、蓋上印章后,再送往京師。 文書官一走,永寧侯背著雙手,站在地圖前。 軍報上當然不能提秦鸞的功勞。 并非是秦胤不信自己孫女。 當祖父的,恨不能把孩子們都吹上天。 哪怕是一分功績,也想吹成十分。 可這事兒不成。 一分功績,都得抹干凈。 什么點香就把西州城兵營點營嘯了,聽著是厲害無比,但有隱患。 阿鸞與他說過淑妃娘娘的狀況。 一旦皇上質疑到娘娘那兒…… 倒不如瞞下,以求穩當。 視線從西州城挪開,一路向東,直到京城。 永寧侯的眼睛一瞬不瞬地看,嘴里哼著早年間軍中的戰歌。 林宣啊。 永寧侯在心里默默念叨著。 西州城歸了大周,老夫為了自家的這東床快婿,費了大力氣呀。 夜色,漸漸淡去。 東方天邊,已露淡淡晨光。 京城的城門打開,一匹快馬沖入城中。 從驛官馬背上旗幟的顏色看,那是邊關來的軍報。 第323章 真他娘的刺激 無數百姓紛紛側目。 都說三府離京,意圖謀反,皇上下旨送往飛門關,要把永寧侯父子和定國公抓起來。 京城里議論紛紛了好一陣,大家伙心里各有各的想法,這幾日討論少了,但并非不關心。 此刻見了軍報,不由好奇不已。 是幾位將軍奉旨拿了人,還是大軍又與西涼人打起來了? 只見那驛官遵照著先帝年間就傳來下來的規矩,高高舉起了手臂,手握軍報,腳踩馬磴子,整個人幾乎站了起來。 “大捷!”他高聲喊著,“飛門關大捷,拿下鳴沙關,劍指西州城。大捷!” 頃刻間,一片嘩然。 隨著驛官那一聲聲的高喊,馬兒飛奔著,穿過大街,直直往皇城方向去。 金鑾殿里,氣氛頗為沉悶。 倒也不止是今日,近幾天都是半斤八兩。 黃太師悄悄看了眼龍椅上的皇上,又收回了視線。 皇上的心情并不好。 當然,也絕不可能好。 圣旨送去邊關,算算時日,路上即便耽擱些時日,也該送到了。 只是兩地相距千里,飛門關那兒是個什么反應,京中暫時不可能知道。 身為皇上,如何會不著急? 再者,平陽長公主在信上把所有事情撇了個干凈,一副對定國公府、永寧侯府上下憤怒不已的模樣。 皇上明知是假,卻無法公布內情。 輕易奈何不了她,反而還要派出護衛軍去祁陽城迎接長公主回京…… 黃太師暗暗琢磨,他若是皇上,遇著這局面,慪都能慪上三天。 如果說,遠方如祁陽、飛門關,事情進展不順也就罷了,眼皮子底下如京城,京兆府還沒把徐公公找出來,就不得不直面皇上的火氣。 劉獻安低低埋著腦袋,站在大殿正中挨罵。 “朕的京城,可真是大,”皇上道,“劉大人翻了那么多天,還沒翻過來?!?/br> 劉獻安的肩膀抖了抖。 他天天被人叫“劉大人”,但這三個字從皇上嘴里出來,那真就陰陽怪氣。 別說當“大人”了,劉獻安覺得,再這么下去,他連人都當不了,得掉腦袋去地下當鬼了。 可是,這事兒真不是他辦得不夠認真,而是線索不夠。 那么多人消失了,痕跡又被雨水沖刷掉。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們京兆衙門,總共那么點人手,又與三司配合著,來回調查,依舊是捉襟見肘。 京城太大了,再添三四倍人手,都不可能搜查干凈。 更何況,翻翻翻,他們難道真能拿著鏟子去鑿地嗎? 再者,京兆府的各項政務又不能耽擱,那些也全都需要人手去處理。 別說底下衙役小吏們累得夠嗆,他劉獻安也一樣,一天能歇兩個時辰都算好日子了。 真是,頭昏眼也花。 哪天要罵人,都罵不利索了。 當然,這些抱怨的話,劉獻安一個字都不敢對著皇上說。 他一人倒霉透了,等出了金鑾殿,還能得三司官員們幾句感激之語,不說虧不虧的,寥作慰藉吧。 可是,劉獻安依舊想不明白,定國公府怎么會與造反牽連到一塊去。 定國公任赤衣衛指揮使時,因著案情需要,與他們京兆府也多有配合。 林繁人如其名,煩是真的煩。 劉獻安也被他弄煩過,但是,他依然不認為,這個年輕人會造反。 皇上罵得氣勢洶洶,劉獻安挨不住,只好趕緊先跪下。 官服前擺一順,身子前俯,劉大人正要喊“臣辦事不力”,剛起了個頭,忽然間,金鑾殿外傳來一聲長長的“報”。 這時候來報的,必然是頂頂大事。 眾人紛紛調轉頭看去。 劉獻安也急急轉頭,動作一大,官帽都歪了歪。 他忙扶住帽子,瞇著眼認真看了看。 驛官,身后還背著邊關軍報用的旗,劉獻安的喉頭滾了滾。 飛門關那兒,是扣人,還是質問朝廷,要有結果了嗎? 不止劉獻安在暗問,其余的文武大臣們亦是同樣的想法。 黃太師和范太保交換了一個眼神。 毫無疑問,邊關那兒絕不會老老實實扣人,這封軍報要么是責難,要么是自清。 無論是哪一種,都不會順著皇上的心意。 火上澆油了啊…… 等下,必須要“勸解”皇上,穩住局面。 京里能“穩”越久,對在關外征戰的林繁與永寧侯父子就越有利。 既已做出了選擇,他們留在京中,就得為了林繁爭取更多的機會。 龍椅上,皇上蹭得站了起來。 他等飛門關的消息,等得都要不耐煩了。 見軍報抵達,他看了眼紀公公。 紀公公會意,快步走下來,去取驛官手中軍報。 皇上還是嫌慢,問:“軍情如何?” 驛官高聲道:“飛門關大捷,拿下鳴沙關,劍指西州城。大捷!” 嘹亮的聲音在大殿里回響,沖擊著所有人的耳朵。 紀公公腳下不穩,險些崴腳,一時間,那封軍報竟是不知道該接不該接了。 可他更不敢轉身去看皇上。 大殿里,除了回聲外,再無其他人說話。 劉獻安的手一抖,沒有扶住烏紗帽,他干脆不扶了,只把帽子抱在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