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枝 第217節
    可現在,她得爭取時間。    小兒媳婦雖然看著一驚一乍的,但正經做起事情來,很干練精明。    侯夫人相信,季氏會安排得很好。    此刻的永寧侯府里,季氏站在祠堂前,神色嚴肅。    如她猜想的,府外盯梢的人,收拾好了。    盯梢是個苦活,之前“顆粒無收”的浪費時間,早已經磨滅了他們的干勁兒,在半個月前,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    今兒也是一樣。    盯梢的人數只有最初的三分之一,其他人都躲懶去了。    偏那三分之一,盯到了大姑娘去安國公府,報到宮里,立功了。    功勞得了,差事能應付了,誰還愿意繼續蹲守?    于是,那些人里頭的,一下子又少了一半多。    最后剩下來的,只有兩人而已。    僅兩人,那就容易應付了。    在被盯梢的這些時日里,永寧侯府也沒有閑著,反過頭去,把這些人的背景、喜好,摸了個七七八八。    留下來的,一個好賭、一個貪色。    季氏安排了人。    兩個活絡小廝,提著錢袋子去賭坊,一路走一路吹牛,把那好賭的勾得心癢癢,哪里還耐得住,遲疑了會兒,飛跑著去賭場了。    一個漂亮小娘子,扭著細腰從貪色的跟前過,使個眼色,將人勾到僻靜的小胡同深處,抬手就是一拳。    沒有人妨礙,行事更能快捷許多。    秦鴛早就走了,一身騎裝,牽馬出城,她這幾個月常常出城騎馬,關城門才回。    即便在盯梢的人眼皮子底下走,都不會有人多想。    秦治不當差,叫季氏一催,心惶惶著,卻沒有猶豫拖后腿。    等盯梢的一走,一頂轎子,出郊外莊子訪友。    汪嬤嬤把人送府,回到季氏跟前,沖她點了點頭。    “往長公主府與定國公府報了,”汪嬤嬤道,“大公子當值,已經去叫了?!?/br>    季氏深吸了一口氣:“各處再盯一盯,不能疏忽?!?/br>    汪嬤嬤應了,又道:“您是不是也該出發了?”    畢竟,最最要緊的東西,是由季氏貼身收。    萬一季氏連城門都沒有出去,先前撤回去的人,難道還能回城來搶?    季氏咬了咬牙:“再等等?!?/br>    離關城門還有一陣子,撤得早了,容易打草驚蛇,撤得晚了,可能就來不及了。    萬幸守城的衛兵什么都不知道,官員百姓進進出出的,都不會多看一眼。    “定國公府走了,就來報?!奔臼系?。    三家是一條繩上的,共進退也不是嘴上說說。    雖說,撤離有可能出意外,但自家全走脫了,定國公老夫人卻被留下了……    定國公再知曉狀況,心里難免不會存一疙瘩。    這一刻,定國公府內,巧玉正在收拾衣裳。    就在不久前,方仙姑來了,說是觀里明日一早要做法事,請老夫人過去。    老夫人聽完后,神色一凝,等仙姑離開后,便交代她收拾收拾。    巧玉心里,頗有些疑惑。    方仙姑是春天才開始出入國公府的,說是靜心觀里的。    靜心觀是老夫人常去的道觀,可巧玉對方仙姑全無印象。    仙姑至今來過兩三次,與老夫人說幾句家常,坐坐就走。    巧玉悄悄問過老夫人。    老夫人說,添香油也是直接去觀里添,不至于被騙銀錢,巧玉想想也對,沒有再提。    可今兒……    法事都有日子,明日顯然不是其中之一。    再者,邀請也沒有提前半日的,看老夫人這意思,還要在觀中過夜,反常得很。    巧玉想歸想,卻沒有多問,依著吩咐辦事。    外間,老夫人正壓著聲,與親信梁嬤嬤交代事情。    “自打府里就余我和念之,底下人手也都遣得七七八八,余下的全是信得過的,眼下倒也方便,”老夫人道,“等我走了,你把我備好的銀子分了他們,各自脫身,天南地北,去哪兒都成,若隨我一塊,才不安全。若是情分未盡,等將來還有再見的時候?!?/br>    梁嬤嬤紅著眼,道:“您放心,奴婢心里有數,一定辦妥當?!?/br>    她隨老夫人從程家嫁過來,老夫人的心思,她一清二楚。    雖未說破,但國公爺是誰、巧玉姑娘又是誰,梁嬤嬤心里有譜。    “奴婢不擅騎術,就不給您拖后腿了,”她道,“奴婢往南邊躲去,等您回京那日,再來相聚?!?/br>    見巧玉從里頭抱著包袱出來,梁嬤嬤背過身,擦了擦眼。    老夫人起身,從墻上取下了琴。    巧玉一愣。    那琴是先定國公的遺物,日常擦拭,也都是老夫人親自來。    做法子,需要用琴嗎?    “走吧,”老夫人沖巧玉淺淺一笑,“別想這么多?!?/br>    馬車已經備好了。    兩人上車,車把式催馬,出了府門,往西城門去。    第250章 認同    城門處,極其熱鬧。    車馬人流,進出有序。    衛兵們持槍站著,神態各異。    到底是午后了,城門下雖能遮蔽陽光,卻擋不住困意,長槍杵地當個支撐,有幾個衛兵已然是困得睜不開眼了。    也有人精神好些,眼神掃著往來,卻也只是掃而已。    只要不賊眉鼠目、一看就是個歹人的,一般不會盤問。    更不用說那些矜貴馬車了。    定國公府的馬車,走得很順利。    壓著速度、順著人流出去,接上城外官道,行人往兩邊讓開,留出中間給車馬,速度便漸漸起來了。    車里,老夫人略定了定心。    掀開簾子,左右看了看,老夫人交代車把式道:“先不去靜心觀,前頭向北繞,往李子莊走?!?/br>    車把式自是應下。    老夫人落下車簾子,看向身邊欲言又止的巧玉。    巧玉有一肚子的疑惑。    老夫人待她親厚,她亦很能感知老夫人的情緒。    出城門前,巧玉明顯感覺到老夫人繃著。    不是心慌害怕,也不能簡單說成是緊張,而是謹慎與專注。    若要形容,前者是受驚的兔子,后者是伺機而動的貓。    僅僅是去觀中參加法事,何至于如此?    是了。    確實不是去觀中,老夫人讓車把式改道了。    為什么?    做什么?    巧玉心中滿滿都是疑惑。    可老夫人出門前告訴她,不要想這么多……    老夫人的手,落在了巧玉交疊在膝上的手背上,笑容溫溫和和:“我床頭首飾箱里的烏木盒子,你收了吧?”    巧玉頷首。    老夫人交代了要收,她自然不會忘。    “知道里頭裝的是什么嗎?”老夫人又問。    這下,巧玉搖頭了。    她沒有打開看過,只猜是首飾什么的,先前也好奇,為何去道觀要帶首飾。    現在,這個問題就變了。    老夫人要去一個她不知道的地方,這一走,像是很久都不會回京似的,又或者說,家宅都像是一并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