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枝 第189節
他笑了笑,壓著聲兒道:“你看看,這事兒弄的,讓皇上不得不提醒大伙兒……” 范太保含糊應了聲。 等又走遠了幾步,黃太師又道:“我肯定不能開口,怎么太保你也當鋸嘴葫蘆了?” 范太保睨了黃太師一眼,笑而不語。 他又不蠢。 皇上那反常的臉色,黃太師看出來了,他范某人難道看不出來? 他不止琢磨皇上,他也在琢磨黃太師。 畢竟,他挨著黃太師站,兩人幾十年往來的交情,很多事情不用掛在嘴上。 若換個日子,他的思量也會被黃太師看在眼里,偏就今天,老太師身體不舒暢,精神頭不及往日,顧了東頭沒顧西頭,這才忽略了。 當場請功,看似周全,但皇上情緒都上臉了。 不讓皇上自己把重話說出來,所有大臣,離得近的、遠的,都會發現狀況。 那要如何解釋在大捷之時,皇上那與眾不同的情緒呢? 說不清楚,無從解釋,只會平白亂人心。 大軍征戰在外,朝中最忌諱的,就是自己莫名其妙的亂。 因此,范太保才沒有站出去。 想了想,他故意道:“那我現在去御書房請功?” “別了吧,”黃太師聽他口氣,此刻也琢磨出來了,哭笑不得,道,“現在去,剛才皇上那番提點,不是白說了?” 時機不同了,錯過就是錯過了。 黑臉戲碼唱出去了,早朝也散了,同樣的話,效果也不同。 既如此,明知道皇上心里憋著些什么,何必讓范太保去觸霉頭? “等皇上緩一緩,”黃太師壓著聲,道,“讓兵部、禮部出折子,從千步廊里走,正式請功。賞賜送往各府,熱鬧些,對老百姓也是個交代?!?/br> 范太保摸著胡子,應了。 兩人沒有再繼續說這事兒,只商討后續戰事可能的變化。 至于皇上那情緒,那種不安與畏懼,絕不是來自于所謂的“看不得放松警惕”。 兩人都知道,只是心照不宣。 上了年紀,腳程不得不放慢,等兩人走到千步廊時,左右各個衙門里,熱鬧極了。 皇上教誨歸教誨,大捷帶來的喜悅是無法克制的。 尤其是那些無法列位上朝的官員小吏,只知道今兒邊關送了大捷的軍報回京,還不知道到底打了怎么樣一場勝仗,都長著脖子等朝臣們回來說一說。 真聽了,那股子熱血激蕩而起,根本收不住。 尤其是奇襲,從天而降,比茶博士講故事都精彩。 是了。 等盛況傳開了,茶博士們編撰編撰、潤色潤色,那不是越發得激動人心? 尤其是,這場大勝里的幾個名字,不說人人熟悉有交情,起碼都認得,拱過手、行過禮。 老侯爺、馮將軍他們,每日上下朝,都打這兒過。 黃公子身為御前侍衛,偶爾會來千步廊。 定國公就更不用說,不久之前,還是赤衣衛指揮使,就在不遠處那衙門里頭當差。 沒看到赤衣衛衙門那些人,今日腰板更直了嗎? 與有榮焉。 便是被樹上那個煩透了的老大人們,都樂呵呵的。 真好啊。 子承父業。 煩西涼韃子去! 黃太師一面聽、一面走,經過兵部衙門外頭,正好發現了秦治的身影。 “你怎么來了?”黃太師招呼道。 秦治聞聲,趕忙上前,道:“聽說軍報抵京,來衙門問問?!?/br> 具體的,沒有等秦治問,已經東一句、西一句的,了解了七七八八。 一場漂亮的勝仗。 漂亮過了頭,讓他不由自主地心生不安。 這還真是,怎么刺激皇上就怎么來! 黃太師看著秦治,奇道:“老侯爺打了大勝仗,你怎么愁眉苦臉的?” 皇上怪,秦治也怪。 第218章 祖孫 聞言,秦治的心倏地緊了下。 真實原因,藏在心里,自不可能與外人道。 “那是……”秦治揉了揉臉,想要擠出一個笑容來,可不用找鏡子,他就知道自己的笑容不怎么樣。 這也不能全怪他。 天生苦相。 笑起來不及老父、老母爽朗,但只要微微蹙眉,就比喝了黃連水還要苦大仇深。 既如此,秦治干脆破罐子破摔,嘆道:“家父打了勝仗,我自然高興,可我作為兒子,不能侍奉在他身邊,我實在擔心他的病情?!?/br> 黃太師一聽,道:“孝順孩子?!?/br> 為將為臣,關心戰事,為子,念叨老父病體,人之常情。 范太保亦摸著胡子,道:“有太醫隨行,老侯爺有人照顧,你也不用特別掛懷?!?/br> 邊上其他人經過,先與秦治賀喜,又道:“西涼大敗,南蜀肯定不會貿然發兵了,老侯爺很快就會返京,不用擔心?!?/br> 這話,秦治還來不及回什么,兵部里頭,快步出來的董侍郎瞬間就拉長了臉。 “返京做什么?”董侍郎道,“不趁機殺他西涼一個片甲不留?” 那廂一愣。 “多好的機會,豈能錯過,”董侍郎說完,與秦治道,“我剛還在看老侯爺送回來的信,真是字字催促,就怕我們后頭補給慢了,耽誤他前頭西進。這時候若與老侯爺說退兵,才對他的健康無益呢?!?/br> 就永寧侯那性子,好不容易打出來了大勝,占了先機,卻不能擴大戰果…… 情緒一激動,怕是又要厥過去。 話說回來,老侯爺不想放過這個機會,兵部也不想。 一路西進,收復西州,以及那一大片的土地,是大周從建朝起,就刻在兵部板子上的目標。 這幾年沒有動作,一味防守,原以為再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沒想到,忽然之間,黑夜散盡,曙光照在了臉上。 退個屁的兵! 董侍郎不管先前說返京的人,軍情大事,千步廊之中,最能左右皇上想法的,無外乎他眼前的這兩位老大人了。 只要黃太師與范太保主帳積極進攻,那他們主戰一派就能占得上風。 “太師,”董侍郎道,“與軍報一塊送回來的,還有令孫給您的一封家書,等下讓人給您送去?!?/br> 黃太師臉上一紅:“慚愧!慚愧!那臭小子真是……” 將士家書、軍報,尋常都走驛館,但在運送上,一個是正常調運,一個是千里加急,不可同日而語。 黃逸的一封家書能捎帶著送回來,一來是正好順風,二來,則是沾了太師之孫的光。 黃太師深知這一點,便宜既占了,禮數還得全一全。 “不勞煩送,”他道,“我這就取了去,回信時我定會好好說說他,怎么能這么沒分寸呢!” 董侍郎引了秦治與黃太師進去。 史尚書把秦胤催糧的信給了秦治,又把黃逸的家書給了黃太師。 黃太師直接打開來看。 誠然,黃逸出征之前,兩人因為一些理念上的不同、那些見不得光的手段,說道了許久,但老太師相信,那些東西,黃逸不會明晃晃寫在家書上。 白紙黑字,黃逸沒有那么蠢。 老太師也不怕在眾人面前看。 果然,這家書之中,先給家里眾人問了安,說自己一切安好,請長輩莫要擔憂。 再說邊關見聞,看了什么,經歷了什么,體會如何,又說先前險雖險,能配合林繁、參與奇襲,很是幸運,亦十分感慨。 這些年的勤修苦練,都沒有白費。 那些汗水與傷口,落到了實處,成了報效家國的力量。 離京雖不久,但這些時日感受到的東西,與前幾年在御前當差時的截然不同,很慶幸可以離京走走、看看,也越發能體會那些為大周奮戰多年的將士的想法。 此刻,在一場大勝之后,所有人齊心,想要繼續向西。 正如決心投軍時所說的那樣,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如何成為大周的棟梁。 …… 黃太師看完這封家書,遲遲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