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枝 第162節
自信,有血性。 秦胤變弱了,但秦胤還是秦胤。 這讓皇上心里更舒服了些。 至于他的用處,倒也符合早朝時,一眾人對永寧侯帶病出征的看法。 秦胤去了,不為殺敵,而是立威。 管住軍中那些互不服氣的,也嚇唬嚇唬西涼人。 倒也,不是不行。 永寧侯分辨著皇上的情緒,暗暗想,差不多,該是最后一擊了。 要一個準信。 “皇上,先帝當年的叮囑,老臣至今不敢忘記,”秦胤抹了一把臉,道,“臣老了,也病了,不能像那年一樣,打出大周的氣勢與威風,讓西涼、南蜀膽寒。 但是,這身血,老臣不想涼在京里,灑也得往飛門關灑。 趁著這口氣,再與西涼碰一碰,給他們一個下馬威,讓南蜀看看,大周還能戰。 只要南蜀猶豫了,即便老臣撐不住,馮仲也能繼續應付西涼人。 老臣如此,也對得起先帝的囑托了?!?/br> 皇上的眉頭皺了又松,松了又緊,良久,道:“愛卿若與林宣一樣,南蜀看到我們失去主將,一樣會卷土重來?!?/br> “皇上這話,老臣不愛聽,”永寧侯搖頭,“老臣只是病了,又不是快死了,太醫都說,只要老臣能養,還能再挺好幾年?!?/br> “是朕失言了,”皇上道,“朕只是想到林宣……” 林宣最后一次出京前,比秦胤現在康健多了,舊傷復發洶涌而來,根本不講道理。 永寧侯道,“林宣病故在飛門關外,我們不得已的節節后退,才會失了主動。老臣此去,不出關口,兵力排布好,能瞞就瞞,不能瞞了,散些虛虛實實的傳言,反倒是西涼與南蜀要掂量掂量,老臣是真病還是假病。一旦開始掂量,以南蜀的脾氣,就會往后退了?!?/br> 聽他這么一分析,皇上的眉頭,終是舒展開了。 之前,他就已經想明白了讓秦胤出征的前前后后,眼下看來,的確可行。 先打退西涼和南蜀,去除外患,而女眷留京,牽制秦胤,能極大保證不出內患。 就秦胤這性子,讓他舍棄血親去造反,根本不可能。 秦胤這人,造反也會帶上一家老小。 當年響應先帝、揭竿起義,就是如此。 這一次,只要讓侯夫人,他的孫兒、孫女好好留在京里,秦胤斷不可能胡來。 “愛卿心意堅決,”皇上頷首,道,“朕一味反對,反倒是辜負了愛卿的這一份心意。 愛卿說得對,南蜀與西涼,咄咄逼人,也需要愛卿去滅一滅他們的威風。 朕可以讓愛卿去,但你得應允朕一件事。 好好地去,好好地回來,朕和你家里人都在京里等你凱旋?!?/br> 話音一落,秦胤激動極了:“老臣、老臣一定不負皇上所托!” 皇上道:“愛卿今日早些回去,收拾下行囊,等兵部安排好你的船舶馬車,就能出發了?!?/br> 徐公公請了秦灃與秦治進來。 秦胤重新被挪回了竹轎上,由兩人抬出去。 徐公公去送,皇上坐在大椅上,揉了揉眉心。 秦胤的激動真真切切,對“家里人留京”沒有一絲一毫的反應,這也能證明,他目前沒有異心。 他就是打去西涼與南蜀,與他之前幾次出征一樣,女眷當然不隨行。 一句正確的話,自然聽不出其他意思來。 若是他另有心思,亦考慮過家人的安慰,擔心他們在京城里會出狀況,那他在聽到這么一句話時,會有所反應。 皇上對秦胤的毫無反應十分滿意。 第188章 這就安排 徐公公一路送出去,又回到御前回話。 “老侯爺看起來,”徐公公道,“很是高興?!?/br> 聽了這話,皇上抬眼,問:“真的高興?” 徐公公回想了一下。 那副神情,應該是高興吧? 能看出病氣,但精神高漲了許多,整個人都透出了活力。 要不是走不得路,永寧侯怕是立刻就要揚鞭出發了。 思及此處,徐公公悄悄看了皇上一眼。 雖說,平日里,他對那些給皇上添堵的老大人們頗為不喜,機會到了,也吹吹風。 誰讓皇上愛聽呢? 鄧國師說得很對,他這樣御前做事的人,圖的就是皇上高興,順從皇上的心意。 皇上越疏遠那些指指點點的大臣,就會越信任他和鄧國師。 但是,話說回來,吹風時也得掂量掂量。 吹得不好,火苗沖著自個兒的臉,可就糟了。 今日皇上早朝時被氣得夠嗆,現在好不容易緩和些…… 不適合扇風。 徐公公判斷得當,恭謹道:“確實高興?!?/br> 皇上的眉宇又舒展了幾分。 秦胤御前的激動與喜悅,應當不是作假的。 這很好! 同時…… 皇上的指尖在大案上敲了敲。 秦胤今兒的話,也算給他解惑了。 先帝駕崩前,曾單獨召見秦胤,交談時間不長,但身邊沒有留一個人,誰也不知道說了什么。 當然,也不僅僅是秦胤,幾位輔政大臣都曾覲見。 有時留了大內侍,有時一人不留,全看先帝的心情。 先帝彼時大限將至,如此行事,其實很平常。 皇上并沒有發現問題,只在他登基后,皇太后琢磨過這事。 畢竟,秦胤不是輔政大臣。 先帝是不是交代過秦胤什么…… 尤其是,皇太后懷疑林繁就是趙臨遺腹子之后,又舊事重提,猜過一回。 皇上左耳進、右耳出了,直到近兩年,他偶爾會順著皇太后的思路去想一想。 先帝到底與秦胤說了什么? 今日,才算得了個答案。 先帝擔憂身后事。 這樣的答案讓皇上放心許多。 另一廂,秦灃與秦治抬著永寧侯,出了宮門。 秦胤靠著椅背,腦海里整理著與皇上的對話。 他發揮得,還挺不錯的吧? 事前與妻子、阿鸞商議之時,提出來的幾個點,該點的都點了。 尤其是,先帝爺駕崩前召見他的那一段…… 那是侯夫人提出來的。 她說,以皇太后和皇上的性子,十之八九,早前就琢磨著了。 他們不知內情,但他們可以猜測。 一來二去,即便猜不到遺詔上,也容易琢磨出些有的沒的。 倒不如,由秦胤主動點破。 若是皇上開口問,那無論哪一種答案,皇上心里都會打問號。 秦胤主動說,且是話趕話地說,就顯得自然許多。 皇上哪怕依舊懷疑,心里的那個問號也是小小的,細細的,而不是朱筆描畫,滿了一張紙,粗線條還畫個圈。 正思索著,竹轎進了千步廊。 永寧侯趕緊打起精神來。 這一路,但凡從邊上過的,各個都能看出老侯爺的好心情。 與先前進宮時的決絕與憂心忡忡不同,現在,當真是人間四月天,花見花開了。 董侍郎聞訊,急匆匆提著衣擺,從兵部衙門跑出來。 “老侯爺,”董侍郎喘了一口氣,“您這么高興,莫不是……” 秦胤握住董侍郎的胳膊,催道:“皇上答應了,你們兵部趕緊安排,別耽誤老夫啟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