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枝 第144節
皇上聞言,睨了馮仲一眼。 “虎父無犬子,定國公此次,定能建功,叫西涼人一聽他的名字就膽顫,”馮仲沒有察覺到異樣,又道,“敵人有多憤狠,我們大周百姓就有多么喜歡。這么看著,那身姿,真像啊……” 這幾句話,落在皇上耳朵里,格外尖銳。 沒有克制住脾氣,他沖口問道:“像誰?” 馮仲瞪大了眼睛。 這算什么問題? 能像誰,當然是像他爹唄! 難道定國公還不止一個爹了? “朕……”在得到回答之后,皇上自己回過神來,那答案不聽也罷,“老將軍先下去吧,時辰差不多了?!?/br> 馮仲便沒有糾結皇上的問話,依言下了城樓。 皇上依舊背手站在上頭。 長槍,是林宣的長槍。 趙臨雖也是槍術高手,但他那柄長槍,當年是隨著入葬了。 可林繁這個人,讓皇上無法不將他與趙臨的身影重疊起來。 趙臨善戰,大周建朝前,就四處征討。 每一次,皇上都會送他出征,看到的,是誓師時趙臨的堅定與信心。 從初出茅廬的少年,到身經百戰的青年;從趙大將軍的兒子,到大周的皇太子。 趙臨的每一樣身影,都刻在皇上的腦海里。 因此,他記得很清楚,建隆三年,也是這個時節。 料峭的春寒剛剛才退去,微風中帶著絲絲暖意,趙臨抵住了朝中各種壓力,親自掛帥出征。 他跟著父皇一起,站在這座城樓上,與將士們踐行。 趙臨在廣場上,與林宣說著話,他臉上的笑容,傳到了城樓上,讓父皇都不由展露了笑顏。 那時候,皇上也笑著。 即便是,他的心中,沒有任何笑意。 他不住想著,趙臨這回堅持親征,是錯誤的、失敗的,是對大周不利的。 出發時笑得這么開懷,回來時一定垂頭喪氣。 或者,也有可能根本回不來。 只是,皇上在京中,幾乎每隔三五天,就有捷報抵京,連最是堅持“太子不該親征”的老臣們都不太提這一樁了,朝中都是夸贊之語。 不過一年光景,趙臨奉上的是兩州六府的傲人戰績,滿朝驚嘆。 大軍凱旋時,正是建隆四年的二月末。 那年是個暖冬,春天來得特別早,大軍進城時,春花綻放。 百姓們紛紛到街上迎接大軍,把一枝枝花枝投向他們的懷中。 而皇上,隨父皇登上城樓,等到的是滿懷花枝的趙臨。 趙臨站在那兒,笑容比他出發時,還要燦然。 那副畫面,皇上至今想來,依舊清晰如昨日一般。 隔了二十幾年的漫長時光,這一刻,他看著林繁,就像是看到趙臨。 春風習習而來,吹在身上,皇上沒有覺得有半點暖意,反而是,越發的冷。 不安與煩躁充斥著,可大軍出發在即,作為皇上,他必須說些什么。 強壓著心緒,在眾多將士們的目光里,皇上抬高聲音,鼓舞士氣。 他說得簡單,底下依舊激昂。 戰鼓聲響,馮仲上馬,秦威與安北侯兩位副將跟上。 林繁隨后上馬,依著隊列,浩浩蕩蕩出城。 除了在廣場上誓師的,還有眾多兵士集結在郊外。 依著計劃,等他們出城抵達營地后,會再等兩個時辰,與其余州府抽調的兵力會合,由馮將軍點騎兵陣,先行趕往飛門關,其他將士隨后。 出城這段路,引了不少百姓來看,有膽子大的,高喊著“殺到西涼去”。 黃逸騎馬,行在中段。 聽見喊話聲,他循著聲音望去,在人群之中,他看到的是數張堅毅的面容。 他重重抿了下唇。 作為御前侍衛,他也曾騎馬走街。 遇著二殿下成親這樣的場合,亦有許多百姓來看熱鬧。 可之前感受到的,與此時此刻的,完全不同。 他,不是儀仗中的一員,而是戰士中的一人。 他不會為了二殿下的喜事而歡快,可他會為了百姓的鼓勵而奮戰。 抵達京郊營地后,各處都忙碌起來。 黃逸這個身份,誠然他自己想做一普通兵士,馮仲、安北侯等人也不可能真就一點不管他。 方天尋過來,道:“馮將軍找您,我們爺也在那兒,讓小的來請您?!?/br> 黃逸應了,隨方天過去。 走到大帳旁,一抬眼,黃逸見到了一少女身影。 對方著一身武裝,背對著他,看不出身份。 聽見腳步聲,那少女轉過身來。 黃逸這時將人認了出來,拱手道:“秦二姑娘?!?/br> 秦鴛打量著黃逸。 挺眼熟的,再仔細一想,是了,她曾在大殿下宮中遇見過這人。 “你,”秦鴛疑惑道,“你不是御前當差的侍衛嗎?” 黃逸道:“原先是的,如今辭了,投軍西征?!?/br> 秦鴛眨了眨眼睛。 御前侍衛,十個有九個是蒙蔭的花架子,偶爾才有一個能有些本事。 投軍打仗,莫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 咦? 上回這么想,是在什么時候? 秦鴛突然憶起來了,問:“二皇子成親那天,在馬上拿石頭打人,是不是你?” 黃逸沒想到會是這樣一個問題,點了點頭。 秦鴛這才上上下下、仔細打量了黃逸一番:“還行,手上有點功夫,不算稀里糊涂?!?/br> 第167章 爭氣 饒是黃逸性子不拘,也還是頭一次,被年輕女子這么盯著看。 偏偏那姑娘家的目光,沒有任何閃爍,直白極了。 直白地審視。 直白地挑剔。 完全不是姑娘家看異性男子,而是老師父挑新入行的小弟子。 這種感覺,讓黃逸哭笑不得。 他堂堂男兒,也不怕叫人評頭論足。 只是,秦二姑娘的評斷,其實并不怎么好聽。 話說回來,黃逸知道自己那些同僚是個什么水平,被永寧侯府的姑娘小瞧,也是情理之中。 固然是男女有別,但秦鴛這樣勤奮的練家子,與那些混日子的花架子比,完全可以忽略男女帶來的體格、力量上的差異。 黃逸雖然與他們不同,但是,眼下不是與秦二姑娘論功夫如何的時候。 真去一旁比試一番? 這么呆瓜的事,他若真不懂場合地提了,不用馮將軍趕人,黃逸自己都清楚,趕緊收拾包袱、掉頭回京城去吧。 再說了。 秦鴛是秦大姑娘的meimei。 林繁心儀人家jiejie,他作為好兄弟,怎么能因爭強好勝、而胡亂得罪人呢? 這么一想,黃逸便問:“秦二姑娘是來尋秦將軍的?” “隨兄長來的,”秦鴛道,“伯父出征,我也來送行?!?/br> 這話,仔細琢磨,其實有些站不住腳。 自家人,要送行,在家里就說完話了。 不過是永寧侯夫人心血來潮,讓秦灃趕在大軍出發前,來給秦威送些東西。 秦鴛正好在旁,想要跟著來,侯夫人沒有反對,她就順理成章地來了。 說穿了,她是個“湊熱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