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嘉佑帝靜靜聽著。 幼時臣說日后要像倪護衛一樣從軍時,歲官兒卻同臣說他要考狀元,做一個好官。顧長晉目光悠遠,眉眼間隱有笑意,臣到上京考狀元,非是因著姑母的命令,而是為了完成歲官兒的夙愿,考狀元,做一個好官。 嘉佑帝淡淡笑道:你已做到了。 他望著顧長晉,忽然面容一正,正色道:你是蕭家的血脈,遲早要認祖歸宗。你說你不愿做蕭硯,今日朕便命你做蕭長晉,蕭長晉乃朕之二子,皇后之嫡子。你可愿意? 這一聲命并沒有給顧長晉選擇的余地。 顧長晉知曉,嘉佑帝同樣知曉。 內殿再次陷入沉默,面容消瘦的帝皇逐漸斂去面上的笑意。 在他面上的笑意幾乎消失殆盡時,顧長晉終于俯首道:臣遵旨。 嘉佑帝輕輕頷首,唇角再次牽出一枚笑:出去罷,汪德海會帶你去太醫院,讓孫院使給你療傷。 顧長晉卻并未起身,而是道:臣還有一事,懇請皇上成全。 卻說戚皇后這頭,離開正殿后,她便去了旁邊的偏殿。正殿與偏殿只隔著短短一截路,卻什么都探聽不到。 桂嬤嬤在偏殿里來來回回地踱著步,滿面憂色。 戚皇后揉了揉眉心,道:嬤嬤莫要再踱步了,本宮看得頭暈。 還不知圣上與那位在說甚,老奴怎能不急?桂嬤嬤嘆息道:也不知皇上想要個什么章程,既然當著那么多人的面滴血認了親,老奴還當圣上是下定了決心要認那孩子。 正是因著皇上當著那么多臣公的面兒認親,這事便不可能會出變故。戚皇后換了身石青紗綴繡八團夔鳳紋的常服,坐在榻上,溫聲說道:很快正殿那頭便會有消息。 果不其然,半個時辰后,嘉佑帝便離開了坤寧宮,緊接著,禮部尚書被宣到養心殿。午時未至,二皇子蕭長晉被尋回皇宮的消息從宮內傳到宮外。 戚皇后這頭才剛用完午膳,汪德海便急匆匆地從禮部返回皇宮,到坤寧宮面見戚皇后。 皇爺讓奴才同皇后娘娘道一聲,二殿下的婚事,皇后不必過問,皇爺自有安排。 戚皇后本是打算顧長晉入主東宮后,便為他指一門婚事,借此將他與戚家舊部綁在一起的。 殊料嘉佑帝竟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特地派汪德海過來與她遞話。 汪德海一走,戚皇后便喚來了朱嬤嬤,問道:本宮記得先頭與二殿下成親的姑娘是承安侯府的姑娘,去查查是哪位姑娘?他二人又是因何和離? 上京高門貴女嫁人后便是外命婦了,多會在尚宮局登錄在冊。朱嬤嬤掌管尚宮局,只花了不到半日功夫便來回稟。 與二殿下成親的乃承安侯的嫡女容舒,二人去歲中秋成親,今歲三月和離。 容舒戚皇后輕輕呢喃著這個堪稱陌生的名兒,疑惑道:承安侯的那位貴妾乃從前裴尚書的嫡女,本宮尚且有些印象。至于他的發妻與嫡女,倒是不曾聽聞,也不曾見過。 朱嬤嬤回話:承安侯的發妻乃揚州府巨賈沈淮之女,與承安侯感情十分淡,二人唯一的女兒因出生年月不甚吉利,沖撞了府中的老夫人,自小便被送到揚州的外祖家,娘娘自是不曾耳聞過。 出生年月不甚吉利? 戚皇后輕輕蹙眉,十分不喜因著這樣的緣故便將一個小娃兒送走。只不喜歸不喜,旁人的家事,便她貴為皇后也不能輕易插手。 她輕輕頷首:可查出來二人和離的緣由? 朱嬤嬤垂下眼,道:當初兩家結親,乃侯夫人一手促成。以二殿下那時的身份,承安侯府要結親,他如何拒絕得了?被逼娶了承安侯家的姑娘,心中自然不愿親近那姑娘。奴婢聽說二殿下在成親前,本就有了心上人。 心上人?戚皇后道:可知是何人? 朱嬤嬤將頭垂得更低了,奴婢只打聽到是自小一起長大的姑娘,名喚聞溪,二殿下成親前兩月,聞溪姑娘便獨自離開了上京。 聽到聞溪二字,戚皇后心口重重一跳。 聞溪 孟宗說蕭馥劫走那孩子后,便將那孩子養在了身邊,而蕭馥這些年養在膝下的姑娘便只有這名喚聞溪的姑娘。 可知她是因何要離開的? 奴婢尚未查出聞溪姑娘離開的具體緣由,朱嬤嬤說到此便停頓了須臾,似是在斟酌著言辭,遲疑道:大抵是不想耽誤二殿下的前程罷。 戚皇后望著角落里的一處花瓶,半晌方嗯了聲,道:本宮心里有數了,你退下罷。 待得朱嬤嬤一走,桂嬤嬤便上前給戚皇后斟茶,道:娘娘不必憂心,孟大人已派人去將小公主接回,很快您便能見到她了。 戚皇后接過茶盞,垂眸望著茶水里倒映著的一雙桃花眸,淡淡道:我們派去肅州的人可有消息? 肅州一來一回少說也要一個月的光景,眼下只過去半月,大抵還要一段時日方能有確切的消息。娘娘可是懷疑那聞姑娘便是小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