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頁
有說什么事情嗎?紀舒問前臺的姑娘。 姑娘翻看了一下記事簿,有點驚訝地說:電話不是我接的,是早班的接的,說是有個工作機會找你,看你有沒有興趣 作者有話說: 多說兩句,我參考了很多早期股市的交易規則,進行了藝術加工。那時候股市草創,很多東西現在看都難以置信。 第166章 紀舒忙回撥了電話過去, 那邊小王只說有個好機會,是米爾頓介紹的,問紀舒要不要面談一下, 而且他一定要請紀舒吃飯。 紀舒想到米爾頓,真的感懷這次奇遇, 以前只能在新聞上看到的大經濟學家,竟然能見到真人,而且他是一個那么平和的小老頭。 本來就想著干個什么工作的紀舒, 自然是答應見面了。 第二天, 小王約了紀舒去揚州飯店吃淮揚菜, 紀舒欣然應允。 揚州飯店是海市有名的老字號,揚幫特色菜聞名海市。 到了地方,小王早就等著了。 紀舒順著人流擠進去,真是水泄不通, 好不容易找到小王的桌子,差點被一大家子人踩到地板上,她扶著墻才勉強拉開椅子坐下。 這餐廳也太火了吧! 海市人有錢。雖說吧, 各處的有錢人都越來越多,不過海市人可能更多。 小王忙給紀舒倒茶。 紀舒見他已經修剪了頭發,看起來比上次清爽了不少,想必研討會的事情、米爾頓訪問的事情都結束了。 桌上的菜單攤開著,紀舒瞟了幾眼,想試試看小王的水準, 笑著說:王同志,你點菜, 我都行。 小王人比那天見到的時候從容多了, 笑一笑:這家店是指定涉外飯店。我接待不少外賓在這里吃過, 你可遇到行家了。 不一會兒,小王叫來了服務員,大姐一臉淡定,只問:吃什么? 大姐,來個雞火干絲,再來個白汁鱖魚,加一個水晶蝦仁,點心上兩碗酒釀。謝謝儂! 大姐一點頭,臉上帶點笑,這算是認可點菜的水平了。 旁邊一桌的人用外地鄉音叫大姐過去,她就翻了個白眼:來了來了,不要叫! 這年頭,服務員都是大爺啊,顧客可不是上帝。 紀舒微微一笑,問小王:雞火干絲是什么?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 上輩子,紀舒到海市來吃飯,要么吃西餐,要么吃些小妹紀甜喜歡的火鍋、烤魚、烤rou,真正的蘇杭菜,倒沒吃過。 年輕人都喜歡那些網紅店,這種老字號,反而落伍了。 看著現在火爆的店鋪,紀舒心里戚戚然,時代的車輪,連美食也一樣碾過啊!不抓緊了車頭,任你資格再老,也要掉隊。 小王不緊不慢地說:我雖然在深市發展銀行工作,卻是蘇市人,也有很多親戚在海市,我高中在海市念的呢,大學在杭市。這附近我都熟悉,所以這次出差單位才派我來。這道菜,可是來海市一定要吃的,不是老師傅,都做不出來呢。 嗯,講一講?紀舒挑眉問。 這道菜,考驗的可是刀工。取一塊豆腐干,平著刀刃,劈成15塊薄片,再把薄片切成絲,每一根絲大概大拇指這么長。 小王比劃著,仿佛他的大拇指此刻就是干絲。 然后,再加鹽,用開水燙三次,每次間隔一個小時,這么做就是把豆子的腥味去掉。 有意思,真講究!紀舒忍不住稱贊。 接著,取出開洋來 開洋是什么東西?這個說法,紀舒是第一次聽說。 我們這邊把用鹽腌過再曬干的蝦仁叫開洋。把開洋剝掉殼子,加紹興黃酒,然后用蒸籠蒸透,這時候,開洋的味道完全出來了,而且黃酒去腥味,就只剩下鮮味兒了! 紀舒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聽起來就十分鮮美啊。 最后,把開洋、干絲放在一起,淋上鮮美的雞湯、rou骨湯,大火煮開,最后放上豬油增添濃稠度,再小火悶一下,最后起鍋之后加上 不等小王說完,服務員大姐的托盤就先到了,托盤里,正是一大碗雞火干絲。 最后也不用小王說了,因為紀舒分明看見干絲上有青翠的豆苗和鐵紅色的火腿絲。 干絲堆積在一起,滿浸著金燦燦的湯汁,五顏六色的,色香味俱全,紀舒的鼻腔里已經全是抓人的香味了。 這整道菜,就是一個字:鮮! 正事還沒談,紀舒的心思全在這道菜上了。上輩子自己怎么沒研究研究傳統美食呢。 那些個火鍋烤魚是極好的,爽辣非常;可是這些傳統菜的考究,卻是另外一種藝術美了。 小王見菜上來了,眼見為實,也不介紹了,只說:我媽特別喜歡吃這個菜,在家里也會做。不過這都是這兩年大家環境好了,才經常做好吃的。以前我小時候,哪里有這樣好吃的菜。 紀舒笑道:舊社會,估計只有大老爺才能吃上這樣的菜。改革開放了,大家荷包里有錢,經濟也自由了,人人都能買來吃。 小王說:那也要有錢啊。這飯店是國營,雞火干絲因為費工夫,也要賣到16元呢。實不相瞞,你這餐飯,估計就要花掉我工資的四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