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溫瀚清看到手機亮了,解鎖,點開,看到塵塵這兩個字的對話框出現在他微信聊天界面最頂端。他之前添加朋友時把蘇靜塵的微信名改成塵塵這個備注。 愣了下,點進去,打了幾個字。 蘇靜塵在發出謝謝兩個字的瞬間收到了溫瀚清發過來的不用太擔心。 這五個字一下讓她眼眶又熱起來。平平無奇的幾個字,在她看來是廢話的一句話,此刻讓她心頭一顫,鼻頭發酸,很想哭。 她不擅長安慰人,也覺得很多安慰的話沒什么用,有時候說多了只會讓人憑添煩躁。 但此刻這幾個字像定心丸一樣,撫平了她焦灼又沉落到谷底的心。 她硬如鎧甲的心臟一下被這幾個字擊中。 不知道為什么溫瀚清告訴她不用擔心后,她好像就不那么絕望了。不是因為他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而是他的態度和能力讓她覺得事情可能沒那么糟糕。 他讓她在黑暗中看見了光。 于是又選了一個好的表情發過去。 這時,李嘉渡已經站在臺上,開始匯報。 蘇靜塵放下手機,認真聽。 李嘉渡花了半個小時講了自己的課題,他的課題已經做得差不多了,只剩收尾的一部分實驗。 孟老師您有什么看法?李嘉渡問,他還沒講跟他結果矛盾的那篇文獻。想聽聽就他這個課題而言,有沒有什么問題。 還不錯,結果很好。你的時間很緊張,目前我不建議你繼續做下去。沒有完美的課題,但就你的假設而言,課題做的比較完整了?,F在準備寫文章了?孟建川說。 還沒,想集中精力先把實驗做完。李嘉渡推了推眼鏡腿。 溫瀚清看了眼手機,確認沒看錯,朝臺上的李嘉渡說,前幾天Neuron上新發的一篇文章,有些結果跟你的不一致。這篇文章,你看到了嗎?我剛才把文章發到群里了。 是嗎?我最近忙著開會,沒看文獻。你們先討論,我先看看。孟建川意外。 是,我看到了。正打算跟大家討論,想聽聽意見。李嘉渡有點驚訝,他以為溫師兄不知道這個情況,畢竟當時在實驗室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他不在場。 李嘉渡說完,打開另一份PPT,匯報了他的應對策略。 聽完后,秦辭小聲跟蘇靜塵說,師兄不虧是師兄!我覺得他的應對策略很好,就是要補好多實驗啊。 嗯,思路很清晰,每個點他都拿出了相應的措施。蘇靜塵回。 原野:師兄,你翻到第十張PPT,這個PCR實驗必須要補么?我覺得可以不用。 我也覺得不用。我們實驗室連做PCR的試劑都沒有,大家也不會做,買這些試劑和學習實驗技術都需要時間,PCR好像也不是很好出結果吧?周墨接話。 這些我都考慮過。但是不做不行。為了證明我的結果正確,除了蛋白質水平,基因水平也得檢測,這樣更有說服力。李嘉渡回。 得做。溫瀚清出聲,做完基因水平的檢測,我們還得針對基因位點的差異,進行基因敲除,再看蛋白質和行為學變化。這樣整個邏輯才完整扎實。實驗技術不用擔心,需要的試劑和耗材我等會下單。 這個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吧?秦辭驚呼。 沒辦法,被人搶先發,并且結果跟人不一致,就得付出這樣的代價。李嘉渡有些氣餒。但是也不甘心五年的努力最后只能發一篇勉強夠畢業的文章。 這對不起他五年的心血和青春。 為了給之后發文章留一條出路,針對這篇Neuron,你寫一篇評論,發給編輯,就按照你剛才提到的反駁思路寫。溫瀚清建議。 能行嗎?編輯會看嗎?會發表出來嗎?李嘉渡不確定。在這間實驗室僅有的經歷沒告訴他還可以通過寫評論的方式來應對這種情況。 針對最新發表的文章寫評論是比較常見的事情。不過這個有時效性,得在文章在線發表的兩周內寫評論。一般有理有據的評論文章,編輯都會通過發表出來。溫瀚清解釋。 好。我等會回去就寫。寫完后,麻煩孟老師和溫師兄幫我看看。李嘉渡說。 現在為了能把他做的東西發出來,該做的努力他都要盡力。 溫瀚清點頭。 孟建川這會已經看完文獻,你剛才的應對策略里,我加兩點。一是,你抓住對方在干預時間點上的臨床意義進行反駁;第二點是質疑他們在機制上沒有進行再次驗證,在他們的實驗條件下,以往的結論可能不適用。這兩點也是你之后發好文章的關鍵。 好,我多看一些文獻,列出質疑的依據。李嘉渡說。 以后大家進行學術研究,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慌。就像我剛才說的,沒有完美的研究,所有現在的研究都能找到漏洞。不要覺得頂級期刊的文章就是完美的,他們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只不過他們的優點掩蓋了里面的缺點。孟建川總結。 其他人點頭。這些是之前的組會沒有學到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