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接到圣旨的戶部和小公子都有點懵,但小公子們隨即而來的就是狂喜。 這可以算的上是光宗耀祖的好事了,而且以后他們婚嫁。也是很好的籌碼,便是五王君,都被德貴君叫去夸了一通。稱贊他是王君里的表率!因此,對于發起此時的江墨,心里都承了一份人情。 幾個大臣也沒想到,孩子們的募捐反而促使了第三批物資的進程,因此都對幾個小公子提出了表揚,因此,在江墨提出來要隨隊伍去清城府時,江太傅竟然找不到什么好的理由拒絕。 江墨理由也是早就想好的:我組織的募捐,我必定是要一路跟進的,不然我不放心。 但他真實的想法,江太傅怎么會不知道的呢,看著江墨眼底的執拗和希冀,到底沒舍得讓他失望。 江墨的要出行的消息很快讓無聊的薛欒目光一亮:娘,我也要去清城府! 不僅可以去送物資,他還可以給顧錦恪看看,什么是騎身寸天才! 薛尚書差點被嚇的摔個跟斗:你說什么?不許去,不許去,你好好在家待著,練你的騎身寸! 這孩子被他們嬌寵這么多年,養的單純又天真,怎么敢把他放出去走遠途呢?還是現在剛剛地動后的清城府。 別被人賣了,都還幫著別人數錢。 薛尚書妻夫堅決不同意,但是一個清晨,妻夫兩口子收到了薛欒留的家書。 娘,爹,勿念,孩兒去闖蕩一番去了! 薛尚書:快來人,安排一組侍衛,追上去,隨行保護小公子!! 薛欒和江墨就和朝廷的大部隊踏上了去往清城府的路。 這一切顧錦恪都還不知道,她正和當地的老農研究種一季冬小麥,和溫室大棚蔬菜的可能性。 桑宜,喬氏兄弟,就連裹得嚴嚴實實的黎玉辛都一起來了。 美名其曰:集思廣益。 只是迎著秋風,看著腳下的大地,聽著老農崇拜的對著顧錦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一頓輸出,幾個小公子眼睛和腦袋都有點暈。 喬氏兄弟出身不低,擅長的都是發號施令,雖然家族產業有這方面,但是他們只需要核算收益就可以。 黎玉辛雖然過的不好,但也沒有要來種地的說法。 幾個公子都不事農桑,幫不上忙,唯有沉默,只有桑宜目光微微一亮。 他幼時家中就是種地的,他更是沒少下地干過活,后來家貧受災才入的宮,雖然入了宮后也沒有再摸過這方面了,但是至少有底子。 他看了看身側幾個公子,忍不住笑了笑。 喬氏兄弟就不說了,因為幫著殿下賑災,又積極捐物,這些日子跟著殿下形影不離的,在殿下面前風頭出盡,什么心思桑宜早就看的清楚明白了,只是他們確實有功,桑宜不得不服。 結果殿下出去接了一批物資,又帶回一個裹得嚴嚴實實的黑衣人,殿下還對他頗為禮遇,雖然不知因由,但是殿下的一切決定,桑宜都是支持的。 但是三個男子天天跟隨殿下身側,桑宜的危機感不得不時刻在線,他只能照顧殿下更加盡心盡力,但這始終是處于弱勢的。 但現在看著老農和殿下認真的側臉,桑宜再看看身邊沉默不語的三人,目光一一掠過,然后走到顧錦恪身側,和老農說上了話:你說的 他的機會,來了! 桑宜插入進來,顧錦恪果然眉頭漸松,認真聽起桑宜和老農的對話,時不時認可的點點頭。 身后的三人組: 雖然也為顧錦恪高興甚至松口氣,但是心里怎么就那么不得勁兒呢? 他們的目光落在桑宜背上,都快灼出個洞了! 桑宜感覺到他們的目光,不由自主的挺了挺背。 這里純粹高興的大約是顧錦恪和老農,老農興奮于有這樣的太女殿下,也興奮于來年的新的希望。 顧錦恪則是松了口氣,她也沒有做過農桑之事。還好清城府地處南方一帶,這里氣候溫暖,她提出的這些建議沒有被一口否決,反而老農們因著感激崇拜,將她的提議反反復復琢磨,并且愿意試一試,認為大有可為。 只是落地實施上總要摸索,顧錦恪剛才還和老農溝通困難呢,現下桑宜一頂上,好多剛才不甚明朗的問題,立即有了進展。 因此,顧錦恪贊許的看了看桑宜,桑宜目光一亮,沖著她溫柔淺笑,顧錦恪便也含笑和他對視,加上老農,三個人討論的更激烈了一些。 不過三人討論的激烈,顧錦恪還是稍微顧及了一下身后三人:你們不若先回去歇著,孤和桑宜應該還有好長一段時間。你們可以先做別的事,不必在這里枯等。 身后三人: 喬陳想說什么,被喬希一把按住了。他和黎玉辛隔著黑袍對視一眼,眼里微光一閃而過,隨即微微一笑:也好,我們在這兒也幫不上什么忙,不如去做些能做的事。 黎玉辛也用粗噶的聲音道:喬公子說的有禮,祝殿下早日成功,侍身就先退下了。 于是顧錦恪含笑點頭,三人緩步退下。 直到退出顧錦恪視線范圍,喬希才沖黎玉辛客氣道:那我們就先走了。 說著拉著喬陳揚長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