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書迷正在閱讀:淪陷、八十年代生活日志、清穿四阿哥的直播團寵日常、將軍帳里有糖、穿到我兒成年前、穿成年代文女配的自私弟弟、可惡,我被反派攻略了、和離后,追著前夫去流放、皇太女只給別人火葬場[女尊]、高能學霸[系統]
這不就成了?那小沈怎么就不懂呢,她是不是想店子剛開張就倒閉呢。王牡丹又嘆氣。 王牡丹和彭姐聊天的話傳到沈歡喜店這邊,張嬸和小馬他們都聽得不舒服了。 歡喜,隔壁這個王牡丹是不是先前就和你是認識的?張嬸不確定便問。 沈歡喜搖搖頭。 我來這里之前都沒見過她。 張嬸他們聞言,都皺起了眉頭。 既然不認識,她管那么寬干什么?還以為你們多熟呢。小沈,我知道你耳根子軟,但是你可別聽她的,你跟我們買了這么多貨架也花了不少錢了,你手頭上如果說暫時不寬裕的話,就別著急做這個招牌,你甭管她說什么,你看這滿大街的鋪子,有幾個店是有招牌的。 是啊,小沈姐,看隔壁那個臘rou店,那可是遠近聞名的臘rou店,喜歡吃臘rou的都喜歡到他們那邊去排隊買,過年過節更是少不了,可是他們就是靠著口碑做生意,都沒一個招牌的。小馬接著也說道。 沈歡喜笑著搖搖頭。 沒有,我就是想做這個招牌,和王牡丹沒有關系,哪怕她不說我也會想做。錢的事情你們不用為我擔心,我手頭上還是有不少錢的,夠花。 是你自己想做的就好。剛才一直不說話的李木匠開口了。 不過小沈,你這店真的就叫歡喜小鋪就成?真不需要寫清楚是干啥的,就像隔壁的掛畫店一樣,在招牌上就寫清楚嗎?李木匠又問。 沈歡喜搖搖頭。 不用,就叫這名字。 她說得很肯定,主要是她現在自己也還沒確定她的這個店以后到底要做什么,而且哪怕現在做了決定,她也有可能隨時會改行。 就好像她現在靠著炒郵票掙了第一桶金,但卻不能一直只靠這個掙錢似的。時代發展太快,變化太多,自己接下來要走哪一步她自己也不確定。 在招牌上把做什么寫得很清楚,倒是能讓人一目了然,那如果哪天她突然想改行,那豈不是又得改招牌? 行,那我就按照你的要求來做。李木匠也不多說什么了,就按照沈歡喜說的做。 沈歡喜把擺貨架的事情交給李木匠他們,她自己跑到印刷廠那邊去。 現在這個年代,打印機還是比較稀缺的精密儀器,普通老百姓和普通商家都買不起,她要是想打印點什么東西,還得跑到印刷廠去,價格還不便宜。 幸好先前去印刷三北工程的宣傳冊,她和印刷廠的人都熟悉了,因此她來打印東西還有優惠價,能省不少錢。 沈歡喜打印的是傳單。 上輩子這個時候她在做原煤加工的生意,這輩子她不想再做這個需要犧牲陪伴長安長寧的時間的生意了,因此她得想別的掙錢的法子。 她暫時還想不到什么別的合適的掙錢路子,剛好現在郵票市場還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她就暫時先繼續做郵票。 哪怕她炒郵票回籠資金慢,她手頭上囤得最多的中國工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票也一時半會兒賣不出去。 但是只要這個市場還是一個上升市場,那做這一行就還能有錢掙,只是她得轉變方式,不能只靠炒來掙錢。 這些天她也想了不少,能想到的就還有郵票寄售,以及郵票回收的生意。 上次去郵政局門口擺攤賣郵票,后來不是下了雨嗎?下雨了她只好收攤了,其他擺攤賣郵票的也只能收攤。 因此炒郵票還是有可能遮風擋雨的鋪子比較好,但并不是每一個炒郵票的人都有那個經濟條件去盤個鋪子的,這樣一來,應該就會有人需要郵票寄售這個服務。 而且不管是哪個時代,不管收藏什么東西,總會有些人不理智消費,囤了很多貨,以至于影響到自己正常生活和資金鏈的,這些人為了回血,就會需要出售收藏品。 上輩子沈歡喜就沒少見一些貸款消費收藏了手辦、漢服、Lolita裙子的孩子為了回血,在閑魚上低價轉賣他們的東西的。 也會有一些收藏了古董字畫、工藝品、寶石玉器的大人為了回籠資金,低價出售他們的藏品的。 一般來講,行業越是發達,進入行業的人越多,沖動消費和需要回血的情況和人數就越多,沈歡喜也能夠做這部分人的生意。 她的廣告單里就詳細寫了郵票寄售和郵票回收兩個業務。 她整整打印了五百張的廣告單,回來之后就讓張桂芬和蕭山河幫她到大街小巷去分發,尤其重點到郵政局門口去發。 四個孩子放學回來也自告奮勇地去幫她發廣告單。 沒過多久,她這邊可以寄收郵票,還能回收郵票的消息就傳開了。 李木匠那邊動作也很快,第二天就幫她把牌匾給做好了,沈歡喜叫他們直接幫忙把牌匾給掛上,她又去買了兩塊桌面大玻璃,拿到店里鋪在兩張桌子上。 玻璃的下面就和郵政局的柜臺玻璃下面一樣,放了很多郵票,既然做郵票生意,就得把氛圍給搞出來。 現在正是郵票市場蓬勃發展的時候,沈歡喜也不用再多印那么多的廣告單,500張也夠了,把500張廣告單全部都發出去之后,她就叫張桂芬一起到她店里面來打掃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