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書迷正在閱讀:八零對照組再婚后,逆風翻盤了、淪陷、八十年代生活日志、清穿四阿哥的直播團寵日常、將軍帳里有糖、穿到我兒成年前、穿成年代文女配的自私弟弟、可惡,我被反派攻略了、和離后,追著前夫去流放、皇太女只給別人火葬場[女尊]
這錢看著多,其實有零有整,加起來也就二十來塊錢。 上回的事,是咱們不知道真真的底細瞎出主意,她既然是個會念書的,這錢你拿去......是媽叫我拿來的。他說著把錢塞陳淑芬手里。 淑芬,這么多年家里知道你過得不好,但也不是不想幫你,我和你二哥都有自己的孩子,也都有自己的難處...... 孩子們大了,嫁娶問題就成了老大難。 當初讓真真工作,等年紀到了結婚,也是想減輕陳淑芬的負擔。 誰都知道陳淑芬一個人拖著三個娃不容易。 媽聽見真真考上了也挺高興的,回頭你記得帶孩子回去看看。 陳淑芬這回沒推拒,她確實缺錢,點點頭算是應了。 見她收了錢,陳建剛心里舒坦不少,沖著孩子們點點頭就離開了。 晚上兩個小的睡了,陳淑芬和真真母女倆坐在煤油燈底下算起了賬。 刨去你和小軍、晶晶的學雜費,家里也就不到一百五十塊,按照縣城的價格,咱們能租個小隔間就不錯了。 不成,媽等會兒就去撈魚。 說來說去還是沒錢鬧的,要是家里有錢,孩子們想怎么學就怎么學。 陳淑芬本來給自己規劃的好好的,但進了廠子就知道自己想太多了,往上爬不是件容易的事,再加上她是個新來的,年紀又大,只有低頭做好自己的事,甚至幫著老員工把他們的事都做了,才能在廠子里立足。 但這樣太慢了,到她站在自己想站的位置上,給孩子們提供優渥的生活,還需要很久很久。 媽,賣魚是挺賺錢的,但是你要在廠子里上班,又賣魚又工作,很容易雞飛蛋打。 說白了,人的精力就那么些,哪能事事都包圓了。 媽,你要不要試試把賣魚的事包出去? 小軍不知什么時候醒了,忽然插了一嘴。 見媽和jiejie都看著自己,小軍咽了下口水說,咱們靠山里能撈到魚,是最大的好處,但是賣魚有風險,還要花費很多時間,根本不劃算。要是把魚包給別人賣,咱不就省去好多時間了嗎? 姚真真:你是說找別人當二道販子? 確實是個好法子,既能不浪費mama的時間,又能有效率的賺到錢。 姚真真才發現,弟弟的腦子挺靈活的,不止是會耍小聰明。 小軍又說:還有那牛車,咱們現在買不起牛,還不如去劉嬸子家租用,商量好每個月給多少錢之類,這樣咱們來回不用走,其實也很省時間。 姚真真和陳淑芬對視一眼,都表示了肯定。 什么事情都親力親為,肯定會比別人累,但是有人幫著做,不止效率高,賺到的錢甚至比現在更多。 三個人都是行動派,把晶晶放在家里睡覺,檢查好門窗,他們趁著月色去上回小溪邊叉魚去了。溪水清澈見底,在手電筒的燈光下,陳淑芬一叉一個準。 等第二天,晶晶醒來看見家里塞的滿滿當當的魚缸,高興的合不攏嘴,她伸著小胖爪還想去撈魚,被魚尾巴擺起來的水甩了滿滿一臉。 姚真真上午請了假,專門陪著陳淑芬去了一趟黑市。 這回長期合作的人要挑對了,以后的生意才能長期往下做。 姚真真看上的人有兩個,一個是頭上帶著布巾,衣著簡樸每天過來賣牛奶的宋大娘。據說她這牛奶是家里養的牛產的,每天就兩桶,她裝裝牛奶的桶干干凈凈,看起來就很衛生。 姚真真留意到她,是因為有一回晶晶盯著她的奶桶看了半天,宋大娘當時沒說什么,等上午人散的差不多了,剩下一碗的量全倒給了晶晶,還不肯收錢。 另一個則是實實在在的二道販子了,名叫王貴,他什么東西都賣,還是全都時興的,每次他帶來的東西很快被人哄搶了個干凈,上回還特地問陳淑芬帶來的魚是從哪里撈的,大概是看他們賣的好,也起了撈魚的心思。 姚真真把人選和陳淑芬說了,陳淑芬也覺得可以,等魚賣完以后單獨找這兩人談話。 宋大娘:大妹子,你這魚好是好,但是你每天能保證量嗎? 王貴也是這個想法,他其實早就厭倦了不停的奔波找時興物件,其實要是能固定下來賣魚,倒是個不錯的買賣。陳淑芬家的魚他一直有留意,比別人家的新鮮個大,確實好賣。 陳淑芬一時有些為難。 其實她也不確定山里的魚什么時候有,什么時候沒有,她怕等到冬天連個魚苗都見不到了。 姚真真覺得這個根本不是事,靠山吃山,沒有魚也有別的。 這樣行不行?有什么就給你們什么,放心咱家的貨肯定是好貨,要是你們看東西不好,大不了不收就是。咱們家住在山里,東西一年四季都有,沒有魚也有各種山貨,總不會缺東西賣。 王貴一想也是,自己出去找東西是找,別人找了給他,他自己也省去不少事。 而且就像姚真真說的,東西不好大不了他不要就是。 宋大娘也覺得可以。 陳淑芬家的魚賣的有多火爆,她攤位就在旁邊自然比別人知道的還清楚。 陳淑芬大松一口氣。 本來市面上的魚是五毛錢一斤,王貴和宋大娘是批發價四毛錢,要是他們按照姚真真家的價格往出賣,也能賺三毛錢一斤,倒是件雙方得利的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