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書迷正在閱讀:八零對照組再婚后,逆風翻盤了、淪陷、八十年代生活日志、清穿四阿哥的直播團寵日常、將軍帳里有糖、穿到我兒成年前、穿成年代文女配的自私弟弟、可惡,我被反派攻略了、和離后,追著前夫去流放、皇太女只給別人火葬場[女尊]
即使工人多,一個月也剩不下幾個錢。 家里有大舅舅和二舅舅,還有兩個表姐,三個表哥,到時候你們跟著我喊人,就不會喊錯了。姚真真握著meimei的小手,輕聲道。 晶晶乖乖點頭。 雖然去的地方是完全陌生的,但是有媽和jiejie在她一點也不怕。 至于哥哥,哥哥是壞蛋,不聽jiejie的話,晶晶覺得她也不要喜歡哥哥了。 陳淑芬背著背簍,手里拎著魚和糕點,她其實有些緊張,近十年沒見,不知道他們都過的好不好。 應該是好的吧,要是不好,早該有消息傳來了。 這樣想著,陳淑芬走的越發快了,恨不得一步跨到娘家門口。 姚真真看了眼mama,心里對這次去外婆家沒抱多大希望。 說起來姚真真小時候,姚家和陳家走的還挺勤快的,但自從他們家被打成壞分子開始,兩家人一下子斷了往來。 mama說外婆他們這么做是為了避嫌,畢竟成分問題不是小事,但姚真真覺得他們能在姚為國失蹤以后,眼睜睜看著陳淑芬帶著孩子在南家拗掙扎的,不是什么多值得走動的人。 不過瞧著mama滿面紅光的模樣,姚真真還是沉默了下來。 果然,當他們一家敲開陳家大門的時候,陳家人明顯楞住了,看了陳淑芬好久才認出來敲門的人是誰。 淑芬啊,你都多少年沒回來了,我險些沒認出來。二舅母張二妮把人迎進來,勉強笑了笑。 陳家外婆聽見動靜在里頭激動的喊:誰呀,是誰來了? 媽,是小妹回來了,還帶了孩子們。張二妮是陳家唯一沒工作的人,平時負責在家照料老人和孩子們。 陳大舅和他媳婦兒都是廠里的正式工人,家里的這套三居室也是靠著兩人分下來的。陳二舅是個臨時工,平時很少回家,夜里也是在廠里打地鋪多。 是淑芬?快快,把人帶進來我看看。陳外婆很是著急的開口。 陳外婆六十多歲,身體卻比真正六十多的人虛弱很多,前年還中過風,最近一直躺在床上養病。 陳淑芬把手里的魚交給張二妮,領著孩子們進屋,見里頭干干凈凈的沒有半點異味,就知道她媽的日子過的還不錯,兒子、兒媳婦對陳外婆很孝敬。 母女兩個足足有十年沒見過了,陳外婆拉著陳淑芬的手不停的摩挲,鄒巴巴的臉上老淚縱橫。 ......當初你寫信說要和家里斷絕關系,你兩個哥哥別提多難受了......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姚真真冷眼看著老太太哭的真切,心道她要是真的這么掛念女兒,隨便什么時候偷偷讓兒子去瞧一眼不就行了,偏偏不聞不問的,一冷就是十多年。 或許旁人會說,明明是陳淑芬自己主動斷絕關系的,事情賴不到陳家人頭上。 可是,心里但凡掛念完全做不到陳外婆這樣吧? ......這個是真真、這個是晶晶,小軍沒來,在家里看家呢! 哭過一回,陳淑芬拉著孩子們到陳外婆跟前,好讓她把孩子們都看清楚。 好好好,都是好孩子。這些年你辛苦了。 陳外婆拍拍女兒的手背,從柜子里拿了餅干出來給孩子們吃。 姚真真是不想吃的,陳外婆硬塞過來,她只得捏在手里,邊吃邊聽他們說話。 按照陳外婆的說法,陳家日子雖然過得好,但壓力很大,老大家的雙胞胎小兒子和老二家的大兒子都還沒結婚,倒是老二家的小女兒先張羅上了。 ......現在的年輕人我是不懂了,一個個結婚就要買三轉一響,一輛自行車都得一百來塊錢......錢又不是天上掉下來了。幸好杏兒長得好看,嫁個好人家還能貼補貼補家里...... 前幾天光我的藥錢就花去不少,這日子過的...... 陳淑芬臉上的笑意慢慢淡下來,她進門以后,根本沒說幾句話,但陳外婆話里話外的意思都是在哭窮,她再遲鈍這會兒也有些反應過來了。 她側了側頭,見真真一塊餅子捏在手里,俏麗的臉上面無表情,瞬間明白女兒這是不高興了。 晶晶懵懂無知,捏著餅子吃的歡,聽見陳外婆夸她,還高興的甩了甩辮子。 陳淑芬嘆口氣,忽然覺得敗興。 她回來是希望能把血脈親情給續上,從沒想過要占她娘家的好處。 盡管她什么都沒說,媽和嫂子卻把她可能說的話都堵上了。 晚上除了陳二舅和已經嫁人的表姐,一大家子人都回來了。 陳大舅看見陳淑芬和孩子們心里很高興,還一人給了一塊錢紅包,為此姚真真幾個得了大舅媽好幾個白眼。 晚上的菜普普通通,要不是有陳淑芬帶來的兩條魚撐場面,可能也就只有點rou末星子,其余的也就是些白菜幫子、蘿卜干什么的。 姚真真沉默的吃飯,表姐陳杏時不時的偷偷看她,等姚真真看過去,陳杏又假裝什么都沒看。 陳外婆看了陳杏又看了眼姚真真,笑瞇瞇道:淑芬啊,你們真真定人家沒有,要是沒有的話讓你大嫂幫著相看相看。 陳杏今年17歲剛定了親,準備九月底就結婚,大舅媽梁秀花是媒人,定的是窗簾廠的正式工,男方愿意給一百塊彩禮錢,還給三轉一響,這些東西正是陳二舅家里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