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強科舉日常 第91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沒有引誘他、求佛【骨科1v2】、怦怦一吻、[綜武俠]女主她都不是人、田園王妃:空間靈泉有點甜、機甲榮耀[星際]、那個總裁頭上有點綠【np】、《男校舍管不好當》、守寡三年后,戰死的夫君回來了、我見山外山
等到緩過乏,程彥之開始潛心復習,幾乎閉門不出。 老太太也特意給曾孫安排了一處清靜的院子,還囑咐所有人都不許去打擾彥哥用功。 偶爾,程彥之也會跟著曾奶奶一同去四姨家向四姨夫請教功課。 老太太和宜佳留在正院說話,偶然間才知道宜佳膝下還養著兩個庶女。 “你啊你啊,都不如六妮!”老太太恨鐵不成鋼地對孫女罵道:“六妮看他男人在家里花還知道吵架回娘家呢。你這出了這么多的事,怎么和家里一個字都不說???” 方宜佳先給奶奶順氣,才解釋道:“都是小事,不值當說出來讓家里人替我cao心?!?/br> “這怎么能是小事呢!”老太太狠狠用拐杖砸著地面,替她這賢良淑德的傻孫女上火:“你弟弟可是圣上親點的探花郎,你是翰林官的親jiejie,你還有什么可顧慮的。再者說了,劉勤書能娶到你這般好的妻子都是他祖墳冒青煙!他靠著咱家的關系,還不好好守著你好好過日子,我看他是活膩歪了!” 作者有話說: 我來啦! 再說我媽剩下的半截玉米棒子,小博美害怕,就拿出來給邊邊。邊邊也不太愛吃,就當玩具叼著玩。 最后我晚上跳健身cao,邊邊臭狗非要賴在我瑜伽墊上近距離看我跳cao,然后把玉米棒子全都啃完了…… 合著邊邊吃玉米還要看我跳cao唄,我就是個侍宴小舞姬? 第134章 憋屈催生偉大作品 方宜佳怕奶奶真氣著, 連忙解釋:“奶,為了這點事生氣不值當。勤書對我還好,不過是幾個通房, 就關在最西邊的小院里養著, 平時我也看不見。再者說了, 當官的男人不都這樣嘛,別人家后院都是貴妾良妾什么的,我家后院這樣還算清靜的了?!?/br> 老太太像看傻子似的看自家四孫女,不可置信地說:“你腦袋瓜里合計什么呢?自己的男人你不想著霸住了,和外人比什么???這是講什么賢良淑德道理的時候嘛!你就樂意看到自己男人去找別的女人, 然后弄出小崽子來和你親生孩子爭父親和家產???” “我就是不想讓你們替我多cao心?!狈揭思褔@了口氣:“就算是知府大人家的女兒嫁出去了照樣也要給丈夫納小妾的,我又何必多生事端呢?!?/br> 老太太最看不得自家人不爭氣, 現在遇到這個愚傻不開竅的四妮, 直接把拐杖扔了出去,拂袖而去。 劉勤書給程彥之講完課,兩人回到正院, 卻發現老太太離開了。 程彥之問四姨:“家里是出了什么大事,太奶奶怎么先回去了?” 方宜佳不能把這事和外甥說, 就讓她大兒子和外甥先去家里院子玩。 打發走孩子, 方宜佳才對丈夫講清了事情原委。 劉勤書知道老太太性子霸道。雖然這事他沒有錯,但人家長輩要惱, 他也不能等閑視之,必須要去登門請罪。 再者說了, 方家早不是從前的平頭百姓。雖然他父親和方瑜有師徒恩情, 可權貴就是權貴。方瑜的前途不可限量, 程彥之也是方家冉冉升起的新星。妻子的娘家勢頭正好, 他也多顧忌妻子娘家長輩的看法。 “多謝夫人替我在老太太跟前周全?!眲⑶跁鴶堊∑拮?, 和煦笑道:“等會兒咱們全家一起送彥之回去,我再和老太太請罪?;貋砗缶桶淹ǚ肯人偷匠峭獾那f子上養著。至于芳兒和香兒,就讓她們和奶娘住到最東邊的院子去,不許她們在老太太跟前出現?!?/br> “也只好這樣了?!狈揭思腰c頭應允:“不過要悄悄的,別讓外人看了咱家的笑話?!?/br> 劉勤書滿意于妻子的賢惠和大度,握著宜佳的手說:“還是夫人最識大體,又想得周全?!?/br> 另一邊,老太太氣勢洶洶地回到家里,抓著宜文把這事噴了一遍。 聽完前因后果,方宜文也是嘆氣,都不知道該怎么說四meimei了。 “你四妹是不是腦袋里長大包了!”老太太摔盤子砸碗,火到連水都不想喝了。 方宜文比奶奶理智些,在一旁扶著奶奶說:“這事說到底還是宜佳和劉妹夫的家事,人家夫妻兩個都樂意,咱們娘家人也沒有多嘴的道理?!?/br> 老太太極其護短,她使勁拍著桌子道:“有我這奶奶在一天,你們這些孫子孫女就都不許被別家欺負!姓劉的唬弄你那傻meimei,也要先看我老婆子同不同意?!?/br> 小半個時辰后,劉勤書帶著全家和程彥之一起來了。 不出意外,老太太的嘴不饒人,把劉勤書從頭到腳說了個遍,罵人不帶臟字的那種。 劉勤書的認錯態度極好。在老太太跟前又特別服軟,說了后續對家里通房和庶女的處置,還保證以后一心一意和宜佳過日子。 老太太笑了。這姓劉的東西明顯就是在敷衍她啊。 只是劉勤書這樣認完錯,她們家倒不好再說什么了。 老太太便轉過頭開始罵方宜佳,同時含沙射影,把心中的郁氣都罵了出去。 等到劉勤書和方宜佳回去了,老太太和宜文坐在一處相對無言。 唉,宜佳自己不爭氣,她們這些人再想替她爭也沒用啊。 宜文安慰老太太:“咱們在府城還要待不少日子呢,有咱們離近看著,劉勤書也不敢放肆,宜佳那邊多勸勸總能勸過來的?!?/br> 老太太搖頭嘆道:“福娃和小八多明白,怎么一母同胞的,四妮就這般糊涂。人啊,一糊涂就不容易再明白過來了,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br> 宜文回到自己屋里,呆呆想了半晌,才點燈磨墨,把這事寫成長信,打算明早就寄出去。 這信從平寧府寄出,在路上走了一個多月,等送到方瑜手上時,程彥之早已考完了府試。 方瑜展開家信,看到心肌梗塞。 方宜佳,他的親jiejie,為什么把生活過得如此憋屈呢? 還是她根本就不覺得自己這樣的生活憋屈? 方瑜現在也沒精力管那么多了。他只能分別給宜佳和劉勤書寫信,然后再寫信問方瑜和小七,看看這兩個一直生活在府城的自家人那邊有什么不同的消息和情報。 官場上的事情,陪皇伴駕的事情,家里孩子的教育,鉆研學問和藝術的努力,這些已經占據了方瑜的絕大多數時間和精力。 方瑜不是神仙,他一天也只有十二個時辰,他還要留出空擋來休息睡覺。 只是他也不免替宜佳這個溫柔jiejie掛心。 美臻和馮婉聽說了這事,也不免唏噓。姑嫂兩個日子過得逍遙愜意,就會多同情不幸的姐妹。 美臻心里替親jiejie苦悶煩心,反倒激發了她創作的靈感,一股腦地把寫了許久話本故事改好收了尾。 這個故事算是美臻的半自傳體小說,小說里主要是寫上官家三姐妹的人生際遇。 話說,這上官家本是鄉下殷實農家,家中長子聰穎過人,年少考中秀才,上官家得以改換門庭搬到縣城里生活。 此時,家中長女杏兒已嫁給了同村人家,次女蓮兒也正值待嫁年紀,與縣城富人家的兒子結親。 最小的女兒上官芳機靈活潑,生得俏麗,平時最受父兄的寵愛,偶然間和一貧寒書生相遇,這書生便心生愛慕,向她家里提親。 三姐妹本是同胞姐妹,嫁人后過得日子卻天差地別。 美臻便從她的所見所聞中編寫了這三姐妹婚后生活的甜與苦,其中穿插著不少狗血和鬧事。 方瑜、馮婉和樂妍將結尾看完,對新人作者美臻表示出各自的喜歡和贊美。 樂妍還嬉笑著說:“這上官老太太和咱們奶奶可真像??!” 方瑜和馮婉相視一笑,美臻對小meimei瞪眼,恐嚇她不許“瞎說”。 美臻緊張地問哥哥:“我寫的故事行嗎?里面沒詩沒詞的,寫的也都是白話,一點都不文雅,會有人買這樣的話本嗎?” 方瑜現在肯定是要多鼓勵美臻,他要讓美臻有信心堅持寫下去。 “放心吧,你這話本寫得真實生動,比那些窮困書生寫出來的傻故事強多了?!狈借ばχf:“我讓崔大出去談買賣,保準不會讓你吃虧?!?/br> 美臻聽她哥這么說,心里也有底了,就高興地等著收錢,又興沖沖地和嫂子、meimei討論下個話本要寫什么故事。 方瑜見美臻神采飛揚的模樣,他也高興。他多希望宜佳也能像美臻這樣??! 方瑜特意為這事多費了些心神。他讓崔大在便宜的地段買了個小院子,雇了工匠,刻了雕版,把美臻寫的話本印刷出來,送到書鋪去賣。 其間,方瑜又多次重讀美臻的《庸俗姻緣錄》,很有體會。 與方瑜不同,美臻是個原裝的古代女性,又是在成長中真切地體會到了階層的跨越。她從農家小丫頭逐漸長見識學本領,慢慢長成一個有學識修養和獨立思維的成年女人。 從美臻的視角來看周圍人的生活,真是大有不同,對他啟發良多。 幾番感嘆下,方瑜文思泉涌,為這話本小說做了幾首詩詞,編排到小說的開篇結尾處。 美臻這下就更高興了,她不會作詩,寫話本時還挺愁,現在有她哥出馬,那是一個頂倆。 樂妍還在一旁出主意道:“哥,你再按著這里面的故事畫幾副畫,配著話本,肯定能賣得更好?!?/br> “這主意不錯!”方瑜最近正厭煩畫那些花鳥魚蟲,就想著畫個帶劇情的長卷,現下正好有了題材。 方瑜和美臻整理出劇情主線,從中選取重要場景。美臻對方瑜進行詳細敘述,方瑜構思好先畫出草圖,獲得作者的首肯后再定稿。 準備工作完成后,方瑜便潛心創作。 上官家三姐妹根據各自性格和文中描寫來定制形象。三姐妹既要像一家子姐妹,又要有各自獨特氣質,讓觀眾一見就能立刻區分出來。 剩下的任務就相對好塑造,正面形象面善些,反面形象就帶點壞勁兒。畫中的人物還要有動態感,與其他人物產生劇情關聯,引人入勝。 方瑜這兩個多月都一心撲在話本長卷上,很少畫其它的,引得皇帝垂問。 和熙帝知道方瑜在創作長卷后,就很好奇,幾乎忍不住要方瑜把半成品先帶進宮里。 只是和熙帝到底是真正的愛畫人,他不能允許自己破壞賞畫時的完整體驗,就強忍到最后,待方瑜畫完立刻就讓太監把畫抬進宮。 皇宮里,長卷《庸俗故事圖》完整地展現在和熙帝面前。 和熙帝沉靜賞析,許久后,擊掌叫好。 “璟畫愛卿啊,不愧是朕的璟畫愛卿!” 大家想必都有追更的體驗,如果能一口氣從頭追到尾,這種痛快爽感是令書蟲極其滿足的。 和熙帝這個畫癡現在就是如此的暢爽快樂和興奮。如果畫家本人在他跟前,和熙帝可能都要激動地握緊他的手了。 作者有話說: 小魚:我才不想握中年油膩男的破手呢! vv~% 號外!號外! 本云開了個weibo新號,叫“我是不懂云”,用來曬狗,順便曬小說。 大家可以關注我哦,嘻嘻。 第135章 皇帝的快樂 當皇帝還有更爽的一點, 那就是皇帝可以把畫家本人叫來陪著一起談論他的興奮和喜愛。 第二天清早,方瑜還在和家人聚著吃早膳,皇帝身邊的群青就帶著一長串賞賜敲開了方府大門。 下人跑來通傳, 方瑜連忙放下半碗米飯, 起身去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