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后我回家養蜂了 第168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原始獸世當祭司、春蜜、壞果(NP)、池爐未卜(1v1)、未婚(1V1,H)、同人存檔(KPOP)、豪門未婚夫有了讀心術、深陷、十八線綠茶靠身體上位、懵懂少女天天挨cao(np,高h)
哪怕兌了水,那也是喝了能要人命的農藥……最終,這貪婪惡毒的一家三口,兩死一重傷,唯一活下來的兒子,多器官衰竭,躺在病床上痛苦掙扎了幾天,最后還是死了。 “該!還想訛王憲老師的錢?呸!死得好!” “就是!不許讓他們三個埋到咱們江家祖墳里,別弄臟了咱們老江家的祖墳!” “也不許埋到村里來,晦氣??!” 村里人看到郎英的“前夫一家”被自己給毒死了,又是解氣又是贊嘆,恨不得跑出去放兩掛炮仗,代入感特別強! 原因無他,電影里這個故事,也是取材于現實的。 不過不是在他們郎山村,而是別的村子,據說那家人懶得出奇,又恰逢春荒,鎮上發了免費的洋芋種,別人家都是寧可餓著肚子,也要把洋芋給種下去,只有他們家,居然偷偷把發下來的洋芋種當場新鮮洋芋給吃了! 一家五口人,最后只有一個因為腸胃不好吃得少的老阿婆活下來了…… 電影這個篇章的最后,昔日貧窮落后的小山村,因為大面積種植新品種洋芋,成為遠近聞名的洋芋之鄉,辦起了合作社,搞起了旅游節,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好日子。 而在王憲老師犧牲后,郎英正式接過了合作社的接力棒,帶領著鄉親們,開始發展綜合種養殖業,繼續為鄉村振興事業發光發熱…… 走出電影院的時候,中午的飯點都過了。 可是,村民們似乎已經感覺不到饑餓了,所有人都在熱烈討論著電影里的劇情,討論著電影里那個“山地綜合種養殖業”發展的可行性。 最重要的是—— “聽說王憲老師就葬在咱們縣烈士陵園里,要不,咱們去給王老師上個墳吧?” 斯人已逝,淳樸的山民們能想到的最隆重的紀念,就是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到恩人的墓前,獻上他們最真摯的懷念了。 “我知道縣城哪里能買到花圈!” “買兩盒好煙吧,王老師生前都不舍得給自己買包好煙吃吃?!?/br> “哎呀!早知道要去給王老師掃墓,真該從家里殺只雞燒好帶來的!” …… 村里人七嘴八舌地補充著,就連雇來的客車司機也抹了一把臉,“今天不接活兒了,免費送你們去烈士陵園!我也要去給王老師點根煙!” 江小滿沒想過要給這部電影做什么宣傳,他只是把鄉親們看完電影集體去給王憲老師掃墓的過程拍了下來,發到了自己的個人主頁上。 沒想到《絢爛之路》劇組官微和姜元本人,居然都先后轉發了他的這篇文章。 姜元一動,他的幾千萬粉絲也跟著動了起來,紛紛轉發。 本來這種正能量的轉發內容,娛樂號是不怎么感興趣的,但誰讓很多官方藍v也跟著轉發了呢? 最后就連共青團和王憲老師生前就職的高校也出來轉發紀念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涌入電影院,出來的時候,很多觀眾眼圈紅紅,拿著手機拼命打字,在個人賬號上瘋狂安利這部講述鄉村振興故事的電影。 這絕對是今年賀歲檔最強的自來水安利了,不光是看過的觀眾們瘋狂安利,各家藍v也集體下場。 雖然他們主要是借著電影,讓國人能夠銘記那些犧牲在鄉村振興事業路上的扶貧干部們,但不可否認的是,更多被安利到的網友帶著好奇和崇拜,走進了電影院。 進去的時候:不就是鄉村振興嗎?種地養豬的事情,真有那么感人? 出來的時候:嗚嗚嗚扶貧干部太偉大了!我國的鄉村振興事業太了不起了!不看不是華夏人! 原本只是一個內娛集體鍍金的獻禮劇,最后居然力壓同檔期其他幾部商業電影,票房一騎絕塵,成為今年賀歲檔的最大贏家! 更讓競爭者們無語的是,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本來以為這個題材土掉渣的《絢爛之路》就要涼了。 沒想到這個時候,全國各地的機關事業單位也開始上班了,各部門的黨支部、團委都要搞活動,一看《絢爛之路》這么正能量,歌頌的還是扶貧干部,年后團建看什么?就決定是你了,《絢爛之路》! 于是,新年過后,來自各地機關事業單位的包場,再一次把《絢爛之路》的票房推上了一個讓競爭者目瞪口呆的新高度。 單日票房破億、破兩億……這時候的《絢爛之路》,它的競爭者已經不是賀歲檔的其他爆米花合家歡電影了,而是國內電影票房排名前十的其他大片。 制片人和投資方笑得嘴巴都裂開了,趁機開展了各種正能量營銷。 包括給電影取景的那些貧困山區捐錢捐物、設立助學基金、設立扶貧助農基金、設立農村青年返鄉創業基金…… 還有什么營銷手段,比“繼承先烈遺志”更打動人心的呢? 劇組把買水軍發通稿的錢拿來設立各種鄉村振興向的基金,同時,參演的演員們也趁機跟進,宣布為**基金捐款數十萬到數百萬不等。 一時間,娛樂圈的明星們見面寒暄的第一句話都從“你瘦了嗎”變成了“你捐了嗎”。 什么?你居然還沒為鄉村振興事業出錢出力? 不好意思,就你這種對國家發展毫不支持的,還好意思去爭取什么主流影視資源嗎? 娛樂圈是最現實的,也是跟風最快的。 誰也沒有想到,就憑著一部獻禮片,居然能讓往日冷門的鄉村振興事業,意外收獲了一大筆捐款,后續熱度更是官方發多少新聞報道都沒辦法比的。 畢竟像姜元這種頂流超一線明星,隨便發一條動態,分分鐘點贊轉發就超千萬了。 而作為這部電影的取景地之一,郎山村也迅速成為本地重點扶持的“幫富村”。 什么?村道連大貨車都開不進去? 趕緊立項申請資金,修路! 什么?村里還有一些人家住的還是危房? 村里統計一下,由所在鄉鎮打報告申請危房改造補貼,推倒重建! 什么?年輕人返鄉創業,創辦的合作社沒有辦公場地? 倉庫也太小了不夠用? 打申請!批地! 什么?合作社蓋房子的錢不夠? 那些基金會都是擺設嗎?趕緊申請去呀! …… 各個新成立的基金會正握著大把的鈔票,等著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 江小滿和山巖趁機把兩個合作社未來兩年需要做的基建項目全部拿了出來,花了好幾個晚上的時間,趕出了幾個項目申報材料。 還請孫哲遠這個“寫材料大神”親自出手,替他們重新潤色了一下,遞了上去。 一路綠燈! 現在上面一看到“郎山村”三個字,就想到了之前支部或者團委包場看的《絢爛之路》,就想到了他們犧牲的同志們還沒有完成的鄉村振興夢。 還有什么可猶豫的? 反正這申請就只需要他們蓋個章,錢都是各大娛樂公司和明星們出的。 江小滿以前一直覺得,他們努力在網上把郎山村的名聲炒起來,有了這好名聲,以后村里人創業去銀行貸款,能走個快速通道就不錯了。 他是做夢也不敢夢到,居然還有一大筆錢可以免費給合作社使用! 而且還是不要利息、也不用償還本金的。 基金會只有兩個要求: 第一,他們要詳細的資金使用計劃,并且會派出工作組,對扶持基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審計。這個江小滿是一點也不怕的,畢竟他們合作社的賬目向來都是公開的。 第二,他們會派專人跟進、督促項目進度。這就更沒問題了,江小滿巴不得有人唱黑臉,幫他們催一催施工隊呢。 原本江小滿他們打算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養蜂合作社和茶葉合作社的服務經營范圍,擴大到整個郎山鎮的,有了這些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他們今年就可以大張旗鼓地把兩個項目都搞起來了。 基建向來是拉動一個地方經濟最好也最快的方式。 伴隨著郎山村通往外界的道路拓寬工程立項,村里在外面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尤其是一些在建筑工地打工的。 反正都是拿一樣的工錢,在外面打工吃住都要花錢,回老家在家門口打工,吃住都能省下來不少花銷。聽說這個道路拓寬工程的工期有兩年,也就是說,未來兩年他們都能在家門口就業,也能多陪陪家里人了。 不過,村道拓寬工程還要經過繁瑣漫長的招投標,因此,雖然這個項目是最先立項官宣的,但最快開工的,居然是養蜂合作社的新廠房,還有茶葉合作社的配套倉庫。 今年的郎山村,幾乎沒有人離開老家去外面打工。 原因很簡單:他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而且工資跟外面打工也差不多,還能照顧到家里,誰還愿意背井離鄉去外面討生活??? 更何況,留在老家做工,平時閑下來的時候,還能跟老婆老娘一起進山挖筍子、采茶葉、放蜂桶、采野菜,郎山物產豐饒,以前是沒有銷路,只能守著寶山吃糠咽菜。 可現在不一樣了! 江小滿的合作社里,一年四季的土特產和茶餅都收的,今年茶葉廠建起來之后,聽說老百姓要是沒時間自己在家做茶餅,還能把采下來的新鮮茶葉,直接賣到茶葉廠去,茶葉一過稱,就能拿到錢! 老百姓不懂那些政策文件里的條條框框是個什么意思,他們只知道,有了這個政策,江小滿和山巖他們才能有錢在村里蓋廠房。 有了廠房,以后他們興許也能進廠工作,再也不用一個個工地的顛沛流離了。 有了合作社,大山里的野菜、毛筍、茶葉、蜂蜜、草藥……只要手腳勤快,都能采回來換成錢! 郎山村的老百姓第一次發現,電視里整天說的那個“鄉村振興”,距離他們的生活,原來這么近…… 第208章 這個農歷新年, 郎山村過得那叫一個跌宕起伏! 先是電影帶來的后續影響力,不但給郎山村揚了名,還給村里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 借著這個機會, 剛過完年, 村里就一口氣來了三個施工隊! 一個是山巖他們養蜂合作社, 找村里另外批了一塊地,準備蓋一個更大的廠房,同時引進新的全自動蜂蜜灌裝流水線,聽說以后還要從村里招工呢。 一個是江小滿的茶葉合作社,原本他已經蓋了一個茶葉廠, 但因為村里不好批地, 所以倉庫蓋的很小。 這下好了, 電影一出來,別說村干部了,就是鎮上的干部, 也不敢攔著合作社蓋倉庫啊。 這不是阻礙鄉村振興事業發展嗎? 有了地, 基金會也批了一百萬元的專項扶助資金,江小滿自己又添了點,打算把冷庫也造起來。 這樣的話,茶葉季可以儲存做好的茶餅和綠茶,野菜季要是遇到連續陰雨天,也能臨時儲存一些新鮮野菜,不至于眼睜睜看著老百姓辛苦摘下山的野菜就這么白白爛掉。 最后一個工程,也是誰也沒想到的, 居然是由郎英牽頭做出來的! 自從電影火了之后, 作為其中一個單元的重要配角, 郎英也跟著小火了一把。 不過她也不是混娛樂圈的, 所以,她的“火”,更多的體現在日常生活里。 最讓人無語的是,四里八鄉很多看了電影的鄉親們都堅信,雖然郎英現在還不富裕,但是她早晚會像電影里那樣,成為一個成功的鄉村女企業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