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后我回家養蜂了 第130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原始獸世當祭司、春蜜、壞果(NP)、池爐未卜(1v1)、未婚(1V1,H)、同人存檔(KPOP)、豪門未婚夫有了讀心術、深陷、十八線綠茶靠身體上位、懵懂少女天天挨cao(np,高h)
從陽歷4月到6月中旬, 整個郎山村,都在江小滿和山巖的攪動下,徹底忙碌起來。 往年這個時候, 村里忙歸忙,但都是往外面撒錢, 買種子、買肥料、修理各種農具、租農機、請人干活……樣樣都要花錢! 家里有人在外面打工, 每年過年能帶點錢補貼一下家里還好。 要是家里沒人出去打工,又或者都像江二明這樣,自己掙一毛錢都恨不得只花在自己身上的, 那就可憐了, 春耕農忙的季節,自己累的半死,為了把家里的都地都種下去, 幾乎掏空了存款。 可今年不一樣了。 眼看著上山采茶葉撿山貨, 賺的比他們辛辛苦苦種一年洋芋苞谷還多,村里人急吼吼把自家的洋芋苞谷種了下去, 也不管別的了, 背著背簍就沖到山里去采茶葉撿菌子砍毛筍了。 家里的壯勞力都進山了,女人們在家帶娃也沒閑著,把孩子送到學校,換了身利索衣裳就跑到江小滿或者山巖那邊打零工。 短短兩個月, 賣山貨、賣茶餅外加打零工, 勤快點的人家已經凈賺兩三萬了, 更別提村里幾個膽子大的, 一開始就跟著山巖他們敞開了做蜂桶養蜂, 單是這一茬春蜜就凈賺好幾萬! 留守在家的江有糧已經笑得合不攏嘴了。 最近村里人對他老人家, 那簡直就是捧上了天! 甭管誰上山采茶撿菌子, 路過江有糧家這邊,都會給他帶點東西,什么也不帶的,也要遞上兩根煙,寒暄幾句,話里話外都是夸他養了個好兒子,還有好多年紀大點的,至今還記得當年老祭巫給江小滿算命的事兒呢。 大伙兒都說老祭巫果然說的沒錯,他家小滿可不就是整個郎山的小福星? 現在別說郎山村了,就是這附近的四里八鄉,但凡能走得動的,誰家不去山里撿菌子采野茶賣到江小滿這邊來賺個外快? 江有糧被鄉親們夸的紅光滿面,干起活來也更帶勁了。 江小滿早就想把自家二樓和三樓裝修起來了,正好最近賺到了錢,他就給他爹拿了三萬塊錢回來,還找了個比較專業的裝修隊過來,包工不包料,一應裝修建材和電器衛浴什么的,都是江小滿在網上買了,直接寄到他店里。 到貨之后,江有糧再雇人下山背上來。 辛苦是辛苦了點,好在江小滿現在手頭不差錢,都是買的質量很好的品牌貨,這樣以后就不用頻繁更換了。 兒子在山下做生意忙得暈頭轉向,江有糧這個當爹的也不敢拖兒子后腿,在家里又是忙著裝修房子,又是種地養豬。 再忙,心里也是歡喜的。 只要兒子在身邊,江有糧就整天樂呵呵的。 整個郎山村,唯一不開心的,大概就只有江紅義和郎六姑這兩個缺德老鬼了吧? 本來江小滿都不打算跟兩個老人家計較的。 但誰讓郎六姑這老東西不做人呢? 眼看著郎英死活都不肯跟她兒子復婚,郎六姑又氣又恨,終于撕下了偽善的畫皮。她現在崴了腳,也不能下地干活,干脆就每天坐在自家門檻上,看到誰路過他們家,都要把人拉住,說郎英一番壞話。 郎英現在可是江小滿手下的一員大將,這他能忍? 江小滿把這事兒跟山巖一說,兩邊通了個氣,決定把江二明家拉到他們的合作社黑名單里。 今后但凡是他們兩家參與的買賣,不會讓江二明一家參與,也不會收購他家的土特產。 這風聲一傳出來,村里那些想跟著山巖和江小滿賺大錢的村民們,簡直是恨不得繞道走,也不愿意路過江二明家門口。 他們可不想因為被郎六姑拉住了,到時候萬一江小滿誤以為他們也和江二明家是一伙的,也把他們拉到黑名單里,不帶他們賺錢了咋辦? 說到底,農村人愛嚼舌根看熱鬧,終歸是沒事情干閑得慌,真要每天忙著賺錢的,就像城里的上班族一樣,朝九晚五的,下班回來門一關,恨不得睡個天昏地暗的,誰有心思跟人嚼舌根??? 就這樣,江紅義和郎六姑兩口子,徹底被村里人給孤立了…… 之前還有人見郎六姑崴了腳不能下地種菜,江紅義又是個油瓶子倒了也不扶的懶鬼,看著老兩口可憐,有時候去自家菜園子里摘菜,還會順手摘點新鮮蔬菜送過來。 可誰讓郎六姑自己不做人呢? 她自己不好過,便也不想讓前兒媳好過,天天在村里到處說郎英的壞話。 說起來,郎六姑和郎英娘家還是同村呢,雖然不是同一個祖宗,但好歹也算是半個親戚,當初求娶郎英的時候,也是百般承諾,等郎英嫁過來,一定會拿她當親閨女看待的。 結果呢? 兒子在外面出軌搞破鞋,做婆婆的不說替兒媳婦主持公道,居然默許兒子把兒媳婦掃地出門了。 現在兩個孩子也離婚了,按理說理虧的是郎六姑,沒想到她非但不反省自己的過錯,還變本加厲地造謠污蔑郎英! 這種道德敗壞的人,在哪里都要被人唾棄的。 很快,村里人都不愿意幫襯這兩個黑心肝的老東西了。 別說主動摘菜送過來了,江紅義在家吃了幾天泡面,實在忍不住了,想去鄰居家菜園子里借點菜,都被人家陰陽怪氣地拒絕了—— “實在對不住啊紅義叔,我們家這段時間都忙著進山薅野菜呢,沒時間去打豬草,家里兩頭豬都指望著菜地里這些菜呢,自己家都不夠吃,要不你去別人家問問?” “對了,不是聽說你家二明在城里找了個有錢老丈人嗎?你們老兩口不去城里跟著兒子享福,跑回來干啥?” 江紅義哪里好意思解釋這其中的緣由? 更不敢叫人知道他兒子沒了一個腰子,現在已經是半個廢人了。 見這老東西面紅耳赤地走開了,鄰居大媽冷笑一聲,給自家菜園子的柵欄上了一把鎖。 呸!她家的菜,就是給野雞啄了,也不能便宜了江家這幫不要臉的! 人都是相處中才能看出好壞的,郎英的品格,這段時間大家相處下來,早就看得清清楚楚。 別說山巖那個徒弟就是剃頭挑子一頭熱了,就是哪天郎英真的想開了,愿意跟人家搭伙過日子了,他們也只有高高興興上門喝喜酒的。 郎英這樣的好女人,要模樣有模樣,要本事有本事,為人又大方爽朗,別說慶山了,她們家要是有未婚的哥哥弟弟,大家都要搶破頭了好嗎? 要說郎英小jiejie的能干,身為老板的江小滿是最有感觸的了。 自從家里的客房開始裝修之后,因為以后是要拿來做民宿的,從設計稿到具體的施工環節,江有糧根本不懂,江小滿這段時間幾乎隔兩天就要回家一趟,如此一來,收購點這邊的重擔,就難免要壓在郎英肩膀上了。 江小滿為此還特意給郎英在他新成立的“郎山茶餅合作社”掛了一個職務,這個合作社目前只有三個人,他是理事長兼經理,江魚兼職做財務,郎英是分管日常工作的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 這樣一來,原本只是個打零工的農村婦女的郎英,居然一下子就有了正式工作,掛靠在合作社里,江小滿一個月給她開2800元的工資,另外還有節假日的福利和績效獎金,五險一金也給交起來了。 別小看這一個月2800元,他們村小學的代課老師一個月實際拿到手的也沒這么多呢。 而且,江小滿私底下跟郎英解釋過,之所以工資開這么少,主要也是怕惹人眼紅,到時候她孤兒寡母的,容易被人算計。 其實工資只是一小部分,真正的收入大頭是績效獎金。 江小滿這邊現在每個月的帶貨量雖然夠不上頭部主播,但已經能穩坐中位數了,除了他自己接單的品牌合作之外,但凡郎山這邊的土特產銷售,他都會拿出來給員工算績效的。 就拿二季度來說,按照他現在的凈利潤,郎英的季度獎和每個月的績效加在一起,起碼能拿到五萬塊錢! 這幾乎是他們郎山這邊普通家庭兩年的家庭年收入總和了。 而且現在還不是旺季。 可以預估的是,只要郎英好好跟著江小滿干下去,再過兩年,她的實際年薪就能突破三十萬了。 一個年薪三十萬的女人,又曾經吃過婚姻的苦,除非她是腦殼壞掉了,才會重新跳入婚姻這個火坑…… 郎英并不是不想結婚,哪個女人不想要有個男人依靠呢? 問題是在他們郎山,絕大多數人家的男人,哪怕再窮,也覺得自己比女人多了個把兒就是個皇帝了,不打老婆就不錯了,你還指望他幫你養家帶孩子?做夢! 想通了這一點,郎英現在就差把家都搬到快遞驛站這邊了。 村里也有其他人家小孩在鎮上讀托兒所的,郎英干脆每個月給人家二百塊錢,請她們去接自己家孩子的時候,順帶著幫她把大妞二妞接到快遞驛站這邊,這樣她就能全身心撲在工作上了。 最近江小滿忙著裝修自家民宿,郎英晚上就讓大妞二妞在快遞驛站這邊吃飯玩耍,或者打開電視機給她們看動畫片,自己帶著一幫娘子軍,沒日沒夜地忙著分裝茶餅。 這次和上回的小打小鬧不一樣,江小滿參考了網上好多做同類型產品的品牌方,把他收回來的茶餅也做了品質細分,一共三個等級的茶餅,要先根據江小滿制定的分級標準,把收回來的茶餅分類。 然后再把分類好的小茶餅一個個用機器真空包裝,拿不同顏色的茶葉袋裝起來,這樣發貨的時候一目了然,就不會裝錯了。 這中間還出過一次錯,有新來的把不同規格的茶餅混在了一起,害得所有人不得不跟著返工了一整晚,才把裝錯的茶餅重新拆開分類。 從那以后,郎英這個大管家便吸取了教訓,重新調整了分工,無師自通地把整個分揀包裝過程拆分成了一條流水線—— 她把兩個做茶餅的老手安排在了分揀區,由她們把關,負責茶餅的分級分揀。這樣一旦這個環節出了問題,那就扣她們倆工資,責任到人。 還有三個手腳利索穩當的,安排在茶餅真空包裝區,負責每一個小茶餅的真空包裝和復檢,后期要是出現茶餅漏氣變質,那就是她們三個的責任了。 剩下的專業技能不夠、做事情有點馬虎的,統一安排她們去做一些機械重復的包裝工作,這項工作的好處是不用動腦子,而且流程非常簡單,這么說吧,就算是她們村的二傻子來了,時間久了,肌rou反應練出來了,也能把這活兒給做好。 這么一分工,整個茶葉作坊的工作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 喜得江小滿特意跑過去跟江魚說,他堅決支持郎英姐做一個獨立自強的現代單身女性,不然她要是嫁了人,他到哪里還能找到這么能干的秘書長??? 江魚哈哈大笑,旁邊的慶山差點被他氣哭了。 郎英不想嫁人,那他怎么辦? 第168章 忙活了兩個多月, 江小滿覺得自己跑上跑下的,八塊腹肌都快練出來了,整個人也是又黑又瘦, 總算是把最后一批茶餅和剩下的山貨庫存都出清了。 累是真的累,可是賺錢也是真的賺錢。 扣掉之前收購茶餅和山貨的成本,還有雇人的工資、物流等等開銷,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江小滿居然賺了一百多萬! 這個數目他根本沒敢跟村里任何一個人說! 哪怕是他爹那里,他也怕他老人家喝醉了酒說禿嚕嘴,只跟江有糧說自己掙了二十幾萬。 別人問起來, 他就說做這一行看著流水多,但其實毛利特別低,還要交稅, 村里人一聽還要交稅,頓時就沒話說了。 畢竟這年頭哪怕再窮的人家, 也有電視機或者智能手機的, 想想新聞上說有些網紅動不動就要補好幾個億的稅, 老百姓不懂什么是稅率,只隱約覺得好像做電商就是要交很多稅。 誤打誤撞的,居然叫江小滿這么糊弄了過去。 雖然掙了不少錢,但是江小滿卻沒敢花, 全都暫時存到了銀行里。 他已經和山巖商量好了,等今年的秋蜜季節忙完之后,他們要單獨和村里商量一下,準備租地蓋廠房。 往后生意會越來越大, 總不能年年都在自家院子里搞小作坊吧? 而且規模大了, 單靠人工也來不及, 還是得上一部分機器,再招一批穩定點的員工,到時候,他們的合作社就能轉變成“農戶 合作社 企業”的運營模式。 這種模式是已經得到市場證實的、比較適合農村創業的一種模式。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經過前些年扎堆返鄉創業潮的混亂之后,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在農村創業,除了項目要選好之外,鄉鄰間的關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把農戶拉到合作社里,成為創業團隊里的一份子,帶著當地老百姓一起賺錢,似乎是很多同類型項目之所以成功的關鍵。 這也和江小滿最初的想法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