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后我回家養蜂了 第116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原始獸世當祭司、春蜜、壞果(NP)、池爐未卜(1v1)、未婚(1V1,H)、同人存檔(KPOP)、豪門未婚夫有了讀心術、深陷、十八線綠茶靠身體上位、懵懂少女天天挨cao(np,高h)
“而且我跟我爹發現,這種看著破破爛爛的蜂箱, 比咱們用木板做出來的蜂桶還更容易引蜂呢?!?/br> “真的假的?”孫哲遠聽了這番話,瞬間就來了精神。 “當然是真的!我騙你做什么?不信你自己來看!這個戶外蜂箱, 我爹搭了還不到半個月呢,這里面都有兩片蜂巢啦!你仔細看, 蜂巢上面有些已經有蜜了, 就是淺黃色那一塊?!苯M隔空指了指藏在里面的蜂巢。 孫哲遠蹲下來,打開單反相機, 咔嚓咔嚓給這個簡陋的蜂箱和里面的蜂巢拍了好幾張特寫, 激動得手心都開始冒汗了。 這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江小滿說得對! 郎山這邊以前的山民為什么能靠進山找蜜養活一大家子? 還不是因為這大山里蜜源植物種類繁多、野蜂不愁吃喝, 所以哪怕在野外, 遇到合適的地方,野蜂也能筑巢采蜜…… 這樣說來,他們完全可以換個創業思路,不用再像以前那樣,一說到創業,動輒就要人家拿出好幾萬的家底砸進去,又或者是到處拉贊助,一窩蜂的把錢砸進去。 結果呢?錢砸完了,后續也沒有了,有些項目做著做著就沒聲音了…… 可要是按照江小滿他們家這么做,幾乎不需要多少試錯的成本。 只要確保收蜜的渠道暢通,老百姓想靠養蜂賺錢,不用額外花錢買木材做蜂桶,自己去家具廠淘點廢舊邊角料回來,在自家山頭上搭上幾十個這樣的簡易版蜂箱。 哪怕不再像江小滿家這樣,額外種植金銀花、金絲皇菊這樣的蜜源植物,單靠這大山里的花花草草,一年割上兩茬土蜂蜜,家里也能進賬數千到數萬元不等。 按照江小滿說的,只要找準了野蜂喜歡筑巢的地方,只要花一點點成本,就能每年給家里帶來一筆可觀的收益,這誰能不心動? 孫哲遠越想越激動,恨不得現在立刻跑回去,打開筆記本電腦瘋狂輸出! 他現在腦子里已經有了無數的創意和想法! 他還要說服鎮上,聘請像山巖這樣常年進山采蜜、通曉野蜂習性的本地山民,請他們去指導當地沒養過蜂的人家,怎樣借助地勢和環境搭建這種成本低廉的戶外蜂箱…… 至于說這種蜂箱就跟個危房似的不耐用? 呵呵……要是老百姓覺得不耐用,家里有這個經濟實力,完全可以花錢買上好的木頭做蜂桶嘛~ 想到今后,郎山這一片漫山遍野都是這樣的戶外蜂箱,家家戶戶都靠養蜂賺了錢、蓋了新房子,小孩子也不會因為家境貧困上不起高中,早早輟學去打工,孫哲遠越想越開心,當場就笑了起來。 江小滿見他這么高興,也跟著笑了起來。 看看!就連人家扶貧干部都覺得他們這個養蜂合作社開了個好頭,看來這創業扶貧補貼的事兒,應該有戲呀! 孫哲遠一路跟江小滿走遍了他家這邊兩個山頭,驚奇地發現,原來蜂桶并不像他想的那樣,都是放在地上了。 江家的蜂桶和蜂箱,有的放在林子里,有的掛在樹杈上,還有的夾在巖石縫隙里,大部分都藏得十分隱蔽,不注意看簡直發現不了。 孫哲遠原本以為這是為了防盜,防止有人過來偷蜜,后來才知道,江有糧這么放,主要還是為了照顧到野蜂的習性,特意選的野蜂喜歡筑巢的地方…… “看來要想把這個合作社發展起來,山巖和你爸這樣的技術性人才,真的是太珍貴了!”孫哲遠忍不住唏噓感嘆道。 隨即又好奇地問他:“郎山村跟老山坳子那邊隔著這么遠,你是怎么跟山巖他們那幫人處的這么好的?” 江小滿尷尬一笑,把自己當初去找山巖買巖蜜送人、差點被他當成情敵給揍了的糗事簡單回顧了一下,孫哲遠哈哈大笑,覺得他和山巖這“不打不相識”的故事,也可以寫到以后的長篇新聞報道里,作為這段創業故事中的一個小插曲。 江小滿要是知道他打算把自己和山巖的故事寫到新聞里,肯定不會告訴他這段“黑歷史”的…… 倆人一路逛過來,孫哲遠拍了好幾百張照片,江小滿帶來的背簍里,也裝滿了路上隨手摘的野菜,今天他還特意帶了一把小鋤頭,挖了不少折耳根。 江魚要是在這里,肯定又要為好兄弟的摳門嘆為觀止了—— 江小滿這個人,自己家門口的折耳根舍不得挖,每次吃的時候,只掐上面的綠葉尖尖。 到了外面無主的地盤,那小鋤頭,揮舞得別提多歡快了,恨不得把田埂都挖塌了! 看著白白嫩嫩的折耳根,江小滿嘿嘿一笑,先拿到山上流下來的山泉邊,把折耳根上面的泥巴洗一洗,然后塞到背簍底下,上面墊著他沿路砍的兩把小筍,一小堆粑菜(也就是鼠曲草),一些剛冒出嫩芽的蕨菜,還有郎山這邊家家戶戶都愛吃的苦菜頭。 只可惜野油菜已經開花了。 去年冬天,孫哲遠跟鎮上的干部下鄉工作,回來的路上挖了好多野油菜回來,這玩意兒可是個好東西! 外面的大葉子和??梢宰鏊岵?,中間嫩嫩的菜薹,不管是清炒還是涮火鍋,味道都比尋常的青菜更有滋味! 江小滿還拿小鋤頭挖了好些野蔥,說是晚上給他炒個野蔥燜蛋。 孫哲遠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從山上回來,孫哲遠火速進房間拿了自己隨身帶的筆記本電腦,一頭扎進了江小滿家客廳的小炕上,炕桌的高度正適合他盤腿坐在上面碼字。 江小滿只聽到筆記本的鍵盤發出一陣輕快而迅速的敲擊聲,光是聽著聲音,就能想象得到孫主任十指翻飛,敲擊著鍵盤瘋狂碼字的場面了。 一瞬間,江小滿不由得想起了他被畢業論文支配的那些歲月…… “算了算了,趕緊做飯去!”隔著窗戶,江小滿打了個哆嗦,趕緊跑到廚房準備做晚飯。 這個季節的鼠曲草正是一年中最嫩的時候,拿來做青團子最好吃了。 以前做青團子,都要把鼠曲草或者艾草放到石臼里反復砸,砸碎之后,拿紗布包著,擠出汁液才能拿來和面。 但現在不用這么麻煩了。 畢竟江小滿好歹也是個百萬粉絲的(野生)美食博主了,自從他火了之后,好多品牌方都找到他,主動給他寄產品,其實就是想讓他在拍視頻的時候把他們的產品植入進去。 這里面最多的就是各種廚具和小家電了。 現在,他家廚房用的電飯煲、榨汁機、空氣炸鍋、料理機什么的,都是品牌方寄過來的樣品。 把洗干凈的鼠曲草稍微切碎一點,放進榨汁機,按動開關,接下來就不用管了,只需要幾分鐘,就能倒出來榨好的鼠曲草汁了。 舀了三碗糯米粉、一碗黏米粉,倒入榨好的鼠曲草汁,揉成面團備用。 接著就是炒餡料了。 把下午剛掰回來的小筍剝殼,冷水下鍋煮沸后,撈出來反復清洗,這樣可以洗掉小筍自帶的澀味。 然后切成丁,再泡點兒木耳香菇,拿料理機打碎了,最后把臘rou切成丁,下油鍋翻炒后,倒入筍丁、木耳香菇丁翻炒,加一點雞精調味,臘rou本身就是咸的,所以餡料就不需要再加鹽了。 揉面、搓團、壓扁,再把餡料包進去,團成一個大團子,下面墊上箬竹葉,就能上鍋蒸了。 趁著蒸青團的功夫,江小滿又把挖回來的折耳根洗干凈切段,做了一道涼拌折耳根。再去后面菜園子里掐了一盆豌豆尖,做了豌豆尖蛋花湯。 一頓簡單又美味的晚餐就準備好了。 “哎呀,是青團子!這還是我今年的第一頓青團子呢?!睂O哲遠驚喜道。 “嘿嘿~時間緊張,今晚先湊合吃一頓,本來還想炒個臘rou蕨菜的,新鮮蕨菜要焯水浸泡半天才能拿來做菜,來不及了,留著明天吃?!?/br> “明天咱們不去老山坳子那邊嗎?”孫哲遠一口咬掉了半個青團子,燙的一邊呼哧呼哧直吸氣,一邊還不忘打聽明天的行程安排。 “估計要等到明天下午了,我剛才給巖哥打電話,他說明天上午要帶家里兩個丫頭去鎮上衛生院打流感疫苗?!苯M覺得現在養個孩子真是不容易,以前他們只需要打一些諸如水痘天花之類的疫苗,現在居然連流感也要打疫苗了。 “對對對!開春了,馬上就是流感高峰期了,怪不得最近鎮上衛生院每天都是一幫人排隊?!睂O哲遠恍然大悟。 看來,這位也是個單身狗啊。 第二天下午一點多,山巖就過來了,還給江小滿帶了一簍子還沒剪掉尾巴的新鮮螺螄。 “小魚特意給你留的,還說你肯定愛吃,叫你擱在水里養兩天再吃?!鄙綆r順手把裝螺螄的竹簍放在他家門口的水池子里。 “哎呀!還是小魚哥對我好!最近忙的都忘了,這個季節正是螺螄最鮮的時候呢,再不吃,等過了清明,螺螄殼子里可都是卵了,到時候螺螄rou就不肥了?!苯M美滋滋地把這大半簍子的螺螄倒在一個深一點的水桶里,上面還拿東西蓋了一下,免得螺螄爬出來。 正所謂“清明螺賽過鵝”,剛開春的螺螄,在淤泥里藏了一個冬天,氣溫升高就鉆了出來,大量吞食水里的浮游生物,短短一個月內就會變得肥美rou嫩,不管是拿來跟臘rou一起煲湯,還是用辣椒和紫蘇葉炒一道醬爆螺螄,都異常美味。 前幾年上大學那會兒,條件不允許,每年到了這個季節,摳門的江小滿都會忍痛花十幾元錢,去夜市上點一盤醬爆螺螄過過癮。 現在好了,終于回到老家了,這螺螄還不得吃個夠? 只可惜最近太忙了,要不是江魚送了他一簍螺螄,他差點忘了這個季節螺螄都可以吃了。 “別管你的螺螄了,趕緊的,把你家的雞啊豬的喂飽了,咱們早點出發,爭取天黑前能到我家?!鄙綆r催促道。 江小滿趕緊舀了一大勺打碎的苞谷撒到雞舍里,又拎著一桶豬食倒進豬圈的食槽,他已經跟江有糧約好了,他這邊下午出發,江有糧天黑前回來,這樣就不會餓著他家的兩頭小豬崽了。 唉!農民家里一旦養了豬,就徹底脫不開身了…… 第152章 山巖的催促不無道理。 傍晚, 距離老山坳子還有一里路的時候,三人的耳邊,已經隱約傳來了陣陣的狼嚎聲。 “都說老山坳子這邊猛獸橫行, 幾年前還有人進山撿菌子, 被狼拖走了呢?!睂O哲遠不由打了個寒顫。 好在三人很快就到了山巖他們村,進了村, 看到家家戶戶煙囪里冒出來的炊煙, 就連江小滿也忍不住長舒了一口氣,感覺后脊梁冷汗都冒出來了。 一直聽說老山坳子這邊有狼, 可也只是聽說而已,親耳聽到狼嚎聲,他這也是頭一回。 山巖卻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他立在村口側耳聽了一會兒, 面色就有些不好看了。 這幫不長眼的畜生, 跑哪邊不好, 非要跑到他家地頭上。 他家那邊才剛放了十幾個蜂桶呢。 把江小滿和孫哲遠帶回家, 讓江小滿幫忙燒點茶招待孫哲遠, 山巖從儲藏室里拿了一掛鞭炮,跑出去,對著他家地頭的方向, 噼里啪啦放了一整掛炮仗! 頓時狼嚎聲就漸漸遠去了。 “沒想到這野狼居然也欺軟怕硬的……” 聽著一陣鞭炮聲響后, 狼嚎聲逐漸消失了, 江小滿忍不住笑了起來。 身為鄉鎮干部的孫哲遠忍不住嘴角抽搐了兩下。 這就是在郎山這邊當公務員的痛苦之處了。 一邊禁獵,鼓勵老百姓用鞭炮等土方法驅趕野獸;一邊又要嚴防死守因為燃放鞭炮引起的山火…… 有時候就連老百姓都覺得他們怕是有什么大病, 一會兒讓他們放鞭炮, 一會兒又不讓放! 不過, 好在江小滿和山巖都沒有趁機嘲笑他, 孫哲遠暗暗松了一口氣, 忙幫著江小滿一起洗菌子,準備晚飯。 這個季節的野山菌還沒有大量上市,不過有些早發的菌子也冒出頭了,剛才來的路上,他們就碰上了一片雞油菌。 這可是好東西!而且就在路邊不遠的林子里,附近也安全,山巖就帶著他們進去摘了一袋子,正好留著晚上吃。 說到這里,孫哲遠還覺得挺惋惜的,本來那一片應該是個菌子窩,再往里走肯定還有。但是山巖說天色晚了,再往里走就危險了,只能遺憾放棄,就摘了這么一袋子。 孫哲遠第一年來郎山的時候,剛拿了工資,興沖沖地跑到鎮上賣菌子的地方,打算買點剛上市的野山菌帶回去給家里人嘗嘗,結果到那一問價格,好家伙!一斤雞油菌要六百五! 這特么吃的不是菌子,是人民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