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馬車再度停下,不苦的聲音在簾外響起:殿下,該回去了。 阿爺,保重。 三娘,阿爺一定會保護好你們。 * 鄭懷松自此又沒了蹤跡,任東宮和蜃樓如何查找打聽,連根兒頭發絲都沒摸到。 這人屬泥鰍的吧。謝無秋趴在桌上,無精打采,瞄了一眼坐在榻上看書的李知憬,又掃了一眼他旁邊同樣姿勢的謝杳杳,你們接下來什么打算? 等。李知憬眼皮子都沒抬。 謝無秋三兩步上前,蹲在李知憬旁邊,下巴抵在手背上:前頭著急的是你,現下不急的也是你,忒善變了。 謝樓主,你要實在無聊,我讓青嵐帶你去演武場。 未料,謝無秋起身坐在榻上,和謝杳杳一人一邊挨著李知憬:妹夫,你做人忒不講究。不就想支開我,好和三娘卿卿我我。 可我偏偏最近得了紅眼病,見不得別人成雙成對,你倆多包涵。謝無秋睜眼說瞎話,雙手枕在腦后,洋洋自得,想吊他胃口,門都沒有。 于是,青嵐興高采烈進來匯報消息,看見這詭異的一幕,大腦一片空白,忘記自己要說什么。 李知憬輕咳兩聲,提醒他:取回來了? 青嵐一拍腦袋,忙道:回來了,果真如殿下所料,尸骨就是天師的,陪葬物品里也找到兩樣物品和先帝賞賜的冊子對得上。 謝無秋回過味兒來:你挖墳去了啊 他們猜測鄭懷松十有八九就是阿竹,而教養他的道長便是天師,如此才能說通鄭懷松深埋心底的仇恨、對蒼生的冷漠以及偏執。 當年先帝一死,天師下落不明,他費盡心思入宮,又絞盡腦汁保命,無非為權勢和富貴,失勢之下必得留住財寶,天師幾乎把值錢且輕巧的物件兒都帶走了。 而阿竹生在蜀中,長在蜀中,哪怕天師將自己的貴人都毫不保留地牽線于他,但某些鑒賞能力注定缺失。 比如天師頭頂那根玉簪,樣式材質都平平無奇,甚是普通,可對著陽光一照,隱約有蓮花栩栩如生。 當年天師入宮,短時間內得到先帝青睞,不但是因為煉丹,而是可預見未來的天眼,他說先帝未來十日之中有血光之災,三衛當他是嘩眾取寵,雖加強了盤查防備,可百密一疏,終究還是讓他鉆了空子。 在先帝的眼中,天師及時救駕,替他擋下一箭,箭頭淬了毒,右臂皮rou骨頭都成了黑色,哪怕后來治好了,那地兒的皮膚還是黑色。 尸骨右臂骨頭上也有黑色痕跡,與天師如出一轍。 鄭家小郎君的尸骨呢?李知憬下榻,整理衣冠。 也找到了。青嵐覺得背后涼颼颼的:其實天師墓室里的主位,是鄭家小公子,裝天師尸骨的那口棺材早爛得不成型了,鄭懷松是有多恨他師父啊。 備車,去鄭府。 鄭府門前有重兵把守,普通百姓都避著走,生怕沾了晦氣一般。 李知憬命左衛率府的將士都留在府外,只帶了丁臣元和青嵐進去。 鄭少卿見是儲君上門,禮數周到,迎他入了正廳后,翻來覆去還是那幾句話,鄭懷松被jian人利用,犯下大錯,但如今已葬身火海,請圣人、殿下寬宥。 李知憬斂目,摩挲手上的玉扳指,開口問道:小郎君寄養的那座道觀是何人引薦? 許是李知憬的問題太過突然,鄭少卿一時沒反應過來,青嵐沉聲提醒他,殿下問話如實回答,他才說起當年的情形。 道長是自己找上門的,夜觀星象見此地有一嬰兒與他有師徒之緣,且他能保其一命,特地前來相問。 彼時鄭家夫妻正因幼子體弱,怕熬不過周歲就要夭折,便死馬當作活馬醫,請道長一試,未料前一日還哭哭啼啼吃不下奶的嬰兒,眼下胃口大開,連哭得聲音都響亮了不少。 自此,鄭懷松待在青城山拂塵觀整整十八年,他們則每年去拂塵觀小住,探望幼子。 小郎君三四歲那年冬可發生什么大事?李知憬又問。 鄭少卿皺眉,時間太過久遠,他想了半晌也未記起分毫:殿下,還是請內子過來吧,她對松兒的事情無一不清。 鄭夫人冷著臉,聽到李知憬問題后,立刻就答了出來。 那賤婢竟敢拐帶幼主,若不是松兒命大,怕已經凍死在山上了。鄭夫人每每回憶起這件事都恨得牙癢癢。 李知憬朝丁臣元頷首示意,后者將手中巨大的木匣放在桌案上,打開蓋子,對鄭家夫婦做了個請的手勢。 二人不明就里上前一看,里面是具幼童的骸骨,還有幾件小玩意。 鄭少卿當即退后兩步,指著那木匣結結巴巴道:殿殿下,這是何意? 反觀鄭夫人,出奇地冷靜,她死死盯著匣內之物,似是為了確認一般,她竟伸手去拿,破敗成絮的百福肚兜,木頭雕刻的小馬 殿下來此是為了告訴妾,松兒早就死了嗎? 作者有話說: 謝無秋:我收回要你介紹meimei的話。 李知憬:你去看看腦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