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魏婧薇心神極冷靜,已經開始為接下來的事謀算了。 崇德十三年時,博果爾正式進入朝廷,以當今皇上嫡子的身份,可謂是極受關注,自清入關以來,這嫡子的身份也越發受滿朝臣子的重視,更別說博果爾的生母是出身極顯貴的,放眼整個朝廷,興許只有已經成長起來的大阿哥豪格能一爭高下了。 只是皇太極也沒給豪格爭皇位的機會,直接就將博果爾擺在明面上了。 皇太極清楚自己的精氣神自海蘭珠逝世后,一日不如一日了,因而沒想著讓豪格有繼位的可能,就憑豪格的生母是滿妃烏喇納喇氏,就足以將他拒在皇位的門檻上了,這天下是有蒙古族人的幫扶才打下來的,為了平衡政局,這下一任皇帝必然是有蒙古各部的血脈才行,而博果爾的身份再適合不過了。 不光是因為博果爾的生母是皇后的緣故。 年少的皇子極為意氣風發,出入朝廷間進退得宜,有皇上少年之風,不但皇上喜歡,朝廷臣子見了無一不眼熱,皇上這條路子走不通了,可還有九阿哥還等著他們啊。 九阿哥已經十一歲了,已經快到要娶妻的年紀了,就算他們家族的女兒身份夠不上九阿哥的嫡福晉,但側福晉又不是不行,反正九阿哥已經是板上釘釘的隱形太子了。 魏婧薇沒想到自己小兒子出入朝廷才一兩天,這未來兒媳婦的身份就被人盯上了,現在她眼里只有自己小女兒的婚事,淑圖性子溫和,是公主的身份,自己兄弟還是隱形太子的身份,哪能還因婚事一途受盡委屈。 先前她同皇太極商量過這事了,人選就定為她選定的那一個,年少夫妻培養的感情總比對方娶了無數個妻子閱盡千帆的感情來的深刻和真摯吧。 七月時,皇太極正式下達圣旨:朕之十一女為中宮嫡出,按禮制封為固倫公主,端順二字為公主封號,是為固倫端順公主。 是月,皇上又下達一則旨令,將阿霸垓部葛爾瑪索諾木授一等精奇尼哈番,為十一公主額駙,待次年的時候正式進宮覲見公主,另行挑良辰吉日成婚。 這可以算作是皇上對十一公主的一種優待了,放眼皇上已經出嫁的公主,哪個是能將額駙進京成婚的,都是遠嫁蒙古。 娘娘,公主的婚事定下來了,興許還能將公主留京呢。 這事成真的可能性不大。除非皇太極退位,不然淑圖遲早都是要到阿霸垓部的,她是撫蒙公主的身份,皇太極不至于寬宏大量到這個程度。 也是,妾身還念著讓淑濟帶上小女兒給公主看看呢。淑妃滿眼遺憾,只道公主遠嫁是遲早的事,若是留不下來,又何必見面,徒留一室難受。 魏婧薇不可置否,心里始終都沒想到這事還有轉折的余機 年底之時,皇太極突發身疾猝死在乾清宮,這并不是什么難以預料的事,自從元妃逝世后,他就常常圣躬違和,能撐到現在已經算是為新皇掃平了繼位的不平。 先帝駕崩,其九子即位,即位后便將皇額娘封為母后皇太后、十一公主封為固倫端順長公主,加授兄長阿布鼐為騎都尉,此后的蒙古各部皆進京覲見新皇和皇太后,那場面風光無比,固倫端順長公主也能在京城留下來了。 這何嘗不是魏婧薇一開始就念想的,這么多年終于一朝成夙愿,哪能不高興。 不過接下來還得讓博果爾給淑圖建公主府了,淑圖能留下來,不代表淑圖是能繼續住在皇宮里,公主府必須要備起來,當然,等淑圖的事兒解決后,就是博果爾的婚事了。 這滿洲貴女和蒙古貴女可還有得一爭了。 魏婧薇念及博果爾的皇后人選,還是頭疼了,博果爾的婚事就交由他來定下吧,她不想弄這種折騰人腦筋的活,這次博果爾的上位就給蒙古各部帶去足夠的利益了,接下來是基于安撫蒙古各部迎娶蒙古貴女為妻,還是直接選滿洲貴女為妻,那都是博果爾的選擇了。 她還是陪后宮姐妹過自己的養老生活吧,順帶要為下一個世界做準備了。 第90章 皇后那拉氏 雍正九年,正值四阿哥弘歷嫡福晉富察氏生下嫡女不過三個月,這側福晉的旨令就下達了皇上將正四品佐領那爾布之女那拉氏賜給四阿哥作側福晉。 這是后院頭一回有格格以上身份的妾室進府,還是滿洲旗的貴女,就連一向勝券在握、膝下有一兒一女的嫡福晉富察氏也不由在意幾分。 不同于格格的身份,側福晉是要記在玉牒上的,不能等同于一般妾室對待。 嫡福晉富察氏都是如此警惕的態度,更別說這后院格格了,她們哪個人不想占據更多的恩寵,若是這側福晉到來后,爺顧及她的身份,分多了恩寵給這側福晉,她們豈不是欲哭無淚了。 只是好幾個月下來,那拉氏非但不得爺歡喜,在行事上也不討人喜歡,好些人和事都處置的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簡直白費了自己的好出身,眾人在心里嘲笑這側福晉風風光光進府,到頭來也不過是一沒有能耐的人,這警惕心下來了,千人千面也就呈現在眾人面前了。 不光是府上的四阿哥對那拉氏輕忽極了,還有這院里的格格也是一樣,盡管這個時候側福晉的身份是在她們之上的,可在府邸爺的恩寵才是唯一的標準,在這個情形下,那拉氏即便才剛剛進府沒幾個月,就有些人欲越在她頭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