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此后就等十阿哥永瑞長成了。 皇上對這個兒子是極為嚴厲和疼愛的,所幸永瑞也擔得起這份壓力,能文能武,不曾落下一方功課,還同自己的親弟弟永珍感情好的很,早早就離了皇額娘的儲秀宮。 兩兄弟在五六歲時去了阿哥所,偶爾還會借著閑暇時候去陪伴皇額娘,免得皇額娘孤單 盡管這份孝意總是被皇上當作是一份多余的心意,皇后有他陪著就是了,哪用得著這兩個兒子在一旁湊熱鬧,有這個時間回阿哥所,早些時候完成功課不好嗎?每每這個時候聽完皇阿瑪的呵斥,永瑞也只能帶著弟弟灰溜溜地回了阿哥所。 魏婧薇笑道:皇上這般說永瑞和永珍這兩個孩子,到時候他們要是不回了,妾身必定是不理會皇上了。 婧薇,朕哪是趕他們走了,這為人兒女者就是要聽得長輩訓斥,不然到時候朕同你出宮后,就沒人管著這對兄弟了。 乾隆搖了搖頭,心道到時候他可是要同皇后一齊出宮隱居的,這朝廷政權遲早都是要交到永瑞手上的,現在不多長些記性,到時候就沒人幫他了。 這根本就是借口吧。 魏婧薇眉眼微抽。 好吧,她就不該指望這人能說出什么好話的,分明是不會養孩子的人,哪像圣祖爺養出的孩子個個都是人中龍鳳,阿哥是個能耐的,公主也是厲害的,至于輪到皇上這兒,能守住就無所謂了。 乾隆二十八年,十阿哥永瑞被皇上冊立為皇太子,是年迎娶朝廷重臣傅恒嫡女富察氏為太子妃,皇太子是中宮所出,冊封皇太子這事兒倒是沒人有意見,只是讓人津津樂道的便是這富察氏的皇寵了。 當今皇后母家不顯,便宜的還是富察氏的族人,前后這皇室的兩任皇后都是富察一族所出畢竟這孝賢皇后的侄女是被選中當了太子妃,滿朝榮耀都集于富察一族了。 魏婧薇對此倒是沒什么感覺,一是孝賢皇后在世只留下了固倫和敬公主這個女兒,還早就遠嫁科爾沁,唯二的兩個阿哥沒有平安活著長大,著實是構不成什么忌諱,二是陸氏一族確實給永瑞提供不上太好的幫助,富察氏是名門世家,作為妻族能幫上永瑞的忙是再好不過了。 乾隆三十年時,十一阿哥永珍迎娶大學士尹繼善之女章佳氏為嫡福晉,此后就專心出入朝廷,輔佐太子十哥辦事,乾隆觀察著這兩兄弟的理政方式,面上雖說不上來多滿意,可心里是歡喜自己兩個兒子的親密友愛及聰慧上進的,說是永瑞有圣祖爺之風,永珍性情像極了皇阿瑪。 為此多次當著魏婧薇的面夸贊這兩個兒子,唯獨遺憾的便是他始終不能與愛妃再得一個女兒,如同前世的小女兒一般。 魏婧薇先前打算過再生養一個女兒的,可看著兩個兒子的日漸長成,就逐漸沒了這個心思,這輩子生養的女兒未必就是上輩子的嘉卉,若是非要生下一個女兒,還不若把那孩子留在心里,就是對得起那個孩子了。 很多事情已經沒必要了。 為此只是在皇上遺憾時一笑而過,把這份記憶珍藏即可。 乾隆四十年時,乾隆退位為太上皇,魏婧薇成了皇太后,永瑞繼位,封太子妃富察氏為皇后,潛邸側妃為妃位,幾個兄弟各自為郡王,當然同母的親兄弟永珍是不能一概而言的,永珍被封為榮親王,單這一份殊遇,可以見得這兩位兄弟是感情極好了。 九月時,皇后富察氏守在儲秀宮殿門外,等待著皇額娘的召喚,心里不乏對此事的艷羨太上皇在正值壯年的時候決然退位,同皇太后出宮游山玩水,享盡人間富貴,這感情就足以讓處在深宮中的她稀罕極了。 但她清楚,正是因為皇額娘在皇阿瑪面前如此得寵,皇上才能順利繼位,不然以皇上太子的身份,等到太上皇年老退位時,怕是會重現圣祖爺廢太子的結局,哪能有如今的九五至尊,也不能有她高高在上的中宮之位了。 這也是她為何只是純粹艷羨和感激皇額娘的緣故了,當然,如今皇額娘的戰場已休,她這邊戰火正燃,她是決計不能重現她姑姑孝賢皇后的結局了,無論是為了家族阿瑪的期待,為富察氏爭一口氣,還是讓富察氏的輝煌再上一層,她都會好好護著自己的一兒一女,絕對不會讓那些妃子踏著她的血rou上位的! 富察氏內心情緒正起,念著宮里那些潛邸舊人,不免又生了惱氣,可在下一瞬她就看見皇額娘款款向自己走來的模樣,倏忽恢復了平靜的感覺,不知是不是皇額娘在這后宮中總是有皇阿瑪護著的緣故,沒有經歷多少斗爭,面上心里是一貫的溫和之態,對她尤其溫柔,是她在閨閣時常常能感受到的額娘懷抱的感覺。 或許今后就再難見到皇額娘了吧。 富察氏目送皇太后和太上皇兩人離開這紫禁城,心里突然就有了這般想法,隨后好笑的搖了搖頭,這哪兒的事,皇太后只是同太上皇出宮游玩罷了,此后歲歲是難以相見了,可卻不是永遠都見不著面。 只是可惜之后是不能常常見到皇額娘了。 第58章 貞妃 順治八年,一等輕車都尉巴度的女兒董鄂氏在每三年一次的大選中被選中為后宮妃子,初封便是福晉,與后宮中大多都是福晉分位的妃子并無大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