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當初正是因為他們全力反對,正德帝才只動用私庫建造寶船,誰也沒想到他這些年靠著那些退役女官和匠戶們搞出來的那些工廠竟然那么賺錢,能夠撐得起這么多寶船的開支。 等艦隊回航后開始分成算賬的時候,大臣們才知道,原來朱厚照不僅僅動用了私庫的錢,還通過皇家錢莊發行了遠洋艦隊的債券,準許商人們以銀錢或商品抵扣來購買債券,作為對遠洋艦隊的投資,等商隊回來之后,計算收益進行分成。 這些年下來已經身價百倍的唐寅和王守仁倫文敘等人,幾乎都把自己的全副身家都投進去買了債券,當時還有人勸阻他們。 他們只是淡淡一笑,錢財與我身外物,千金散去還復來。若無陛下當初的知遇之恩,何來今日之我? 不僅是那些曾經被朱厚照一手提拔上來的寒門子弟,還有謝尚宮和萬娘子這些已經退休了的女官,甚至連遠在苗寨的攬月和米魯,都把自己手頭的錢投了進去。 她們深信,當初改變了她們命運的人,無論遇到再大的風浪,也一樣可以戰勝。 結果就是他們得到了幾乎十倍以上的回報,成了第一批吃到紅利的人,可謂一夜暴富。 此后的二十年間,大明的艦隊縱橫海上,無人敢掠其纓。 朱厚照并沒有封鎖寶船的建造技術,而是開辦了船舶學院,不光培養造船的工匠,還培養水手和船長。 那些有錢的商戶,也可以自己建造或者是搭乘大明艦隊的船只出海,遠洋貿易成為一項高風險高收益的職業,也讓沿海的港口城市跟著發展起來,從起初的天津、泉州、廣州三個港口,二十年后發展到十幾個港口,到處一派繁華景象,誰也無法想象,只不過十多年前,這里還只是一個個荒蕪的海灘或漁村,現在竟已成為商貿重鎮。 而一直號稱要學父皇將一夫一妻進行到底的朱厚照,也終于在自己二十八歲高齡的時候,娶到了自己的皇后。 無他,只因為他的皇后,比他小了整整十歲,因為他當初定下的男二十女十八方能嫁娶的規定,哪怕他們初識時她已經過了十五歲及笄之齡,他還是苦苦等到了她滿是十八歲之后才正式舉行了大婚之禮。 太上皇還笑他,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朱厚照也很苦,可就算如此,還是死鴨子嘴硬地堅持自己是為了皇后的身體著想,才晚婚晚育。 對此,他的大舅子楊慎表示,如果不是因為他說什么三十兒立,希望自己在三十歲前能看到孩子站起來,楊家還想多留女兒兩年再嫁呢。 嗯,他的皇后,正是楊慎的meimei,嫡親的。 楊慎這一生順風順水,沒有再因為考官打翻燈火燒掉考卷而重考一科,也沒有因為劉瑾貶官,更沒有因為正德帝的早逝,在嘉靖帝繼位后的大禮儀之爭被廷杖流放數十年,遇赦不赦,在云南孤苦大半生客死異鄉。 他是正德帝的伴讀,史上最年輕的狀元,大明最年輕的閣老,風光一世后,依然留下無數膾炙人口的詩詞。 在太上皇以八十七歲高齡過世,為他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后,朱厚照也將皇位傳給了兒子,然后帶著皇后去游山玩水,當然也沒少了這位大舅子作陪。否則以他的文采和詩畫水平,玩是玩了,看是看了,留不下點紀念品,總有那么一點點遺憾。 當他們過瀘州時,楊慎看著滔滔江水,意興紛發,依然寫出了那首傳頌后世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注1 朱厚照聽得興起,忍不住敲著桌角跟著唱了起來,那古古怪怪的歌聲完全不合當下的格律,卻聽得人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如今的大明盛世,已經再沒有人稱他為暴君,至于那些贊譽之詞,他早已聽得不愿再聽,反倒是李東陽在去世之前,笑稱他為頑帝,他欣然笑納。 千古是非毀譽,誰人能辨真假。 唯有隨心活過,才知道人生可貴。 作者有話說: 本文到此完結,還有一兩個番外會陸續更新,隔壁的《有座酒樓成精了![七五 聊齋]》id:5698919更新中,預計8月初開《不肖帝(快穿)》,請大家多多支持! 注1《臨江仙》全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第七十四章 朱厚熜重生了。 他修道多年,為煉丹還差點死于宮女的手下,好不容易得了枚奪天造化丹,據說可以返老還童哦,不是據說,是真的還童了。 從他油盡燈枯的六十歲,回到了他芳華正茂青春正盛的十六歲。 只是現實并不像他想的那樣,除了人年輕外什么都不變,而是一切都變了。 他并未在紫禁城中,而是在一座逼仄的王府之中。 看到自己身處的環境,他瞬間懵逼了。 找來人一問,這會兒居然是正德十三年,他的堂兄正德帝朱厚照比原來晚登基了六年不說,弘治帝居然還活著,只是退位當了太上皇,將朝政交給了正德帝后,身體一天比一天好,全然不似原來的病秧子皇帝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