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呵呵!朱厚照翻了個大大的白眼,我還真是謝謝你了,沒辦法,別的都能改,這點恐怕改不了??床粦T的話,你就一邊歇著去吧! 懟完了系統,朱厚照心頭火氣未消,又跑去文華殿跟著加班,這回批閱奏折時的批語就沒之前那么簡略的了,挨個挑刺不說,批語也格外凌厲,看得在場的翰林和六部官員們心都跟著提起來了。 唐寅沖著楊慎使了個眼色,想讓他去問問太子殿下為何動怒,楊慎卻沖他搖搖頭。 太子剛一回朝就被壓下這么多工作,皇帝還帶著皇后出去游山玩水,以他的性子,沒撂挑子不干就已經不錯了,現在發發脾氣,大家就包涵包涵吧。 或許,他在奏折上發發脾氣,就不會再繼續壓榨大家了呢? 兩人眼神交換,最后只能嘆口氣,繼續認命地干活。 誰料朱厚照正好拿到一份奏折,上面竟然寫的是太子已屆婚齡,為保大明國本,當為太子選秀當即就火了,一把撕了奏折不說,還兩眼冒火地瞪著在場的所有人。 什么是婚齡?我才十八怎么就過了婚齡了?還有多少人上書要給我選秀的,都給我找出來! 一提選秀他就來氣,且不說當初選給他的皇后毫無感情也就罷了,后來幾次選秀,下面的人借著他的名義,在民間大肆搜刮民財,但凡家有女兒的,不管美丑都先登記入冊,然后等人來交錢才肯劃去名字,如若不然,等從各地送到京城,在京城選秀之后,入選了就在宮中一世不得離開,沒入選的也會耽擱了嫁期。 結果就是導致民間人人聞選秀而色變,一聽皇帝要選秀,就立刻把女兒挑個人嫁了,什么拉郎配,王老虎搶親之類的,都是從這里衍生出來的。 可他壓根就不知道下面這么個搞法,還平白因此戴上了荒yin無度的暴君帽子,怎能讓他不氣! 眾臣面面相覷,都不明白,怎么上書選秀,居然還能刺著這位喜怒無常的太子殿下哪根神經了? 太子殿下已經十八歲,按照大明男子的平均成婚年齡,的確已經大了一點,而如今皇帝禪位,他馬上就要登基為皇帝,國不可一日無君,這皇帝也不能沒有皇后啊! 上書建議選秀的怕也是為太子著想,如今皇后跟著皇帝出游,后宮連個正經的主子都沒,都交給女官打理,那像什么樣子? 誰能想,這樣一封看似拍馬討好的建議奏折,也會引起太子動怒呢? 楊慎輕咳了一聲,說道:回殿下,洪武元年定制,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聽婚嫁。 言下之意,規定婚齡是男十六,殿下你已經十八了,不再是個未滿婚齡的寶寶,就別鬧了,省得大家都不好看。 朱厚照與他同學這么多年,一個眼神就能知道他想什么,更何況這么明明白白地說出來,頓時臉上一紅,有點惱羞成怒。 這年齡定的太小,不利于身體發育,得改! 眾臣面面相覷,就有人大著膽子問道:可是祖制如此還請殿下三思! 此一時彼一時也!朱厚照斷然說道:太/祖皇帝定下婚齡時,是因為前朝戰亂,天災人禍,累及天下百姓,致使人口大減,所以才要鼓勵早婚早育,繁衍子嗣。 現在天下太平,加上新糧種得以推行,減少饑荒,各地的戶數和人口都大幅度增長,就應該革新除弊,以優生優育為先。那些女子十四成婚,身體尚未長好,又豈能安全生育?你們自己的姐妹女兒,若是早婚早育,發生難產危險之時,難道還會堅持什么祖制不可變嗎? 朱厚照振振有詞地說道:既然男子二十方加冠成年,那么成家立業之事,就應該成年人才做的。所以,以后的婚齡,就改成男二十,女十八吧! 作者有話說: 朱厚照:吼吼!又多了兩年逍遙時光,誰在借著我選秀去民間撈橫財的,統統八十大板! 謝謝大家的關心,這兩天身體不大好,昨天實在沒撐住,今天會努力碼字更新的! 第六十七章 男二十女十八方可成親?殿下莫不是 瘋了? 眾臣猜測著,可誰也不敢這么說,只能一個勁地上奏折,勸太子殿下不要如此任性,祖宗成法不可變,男婚女嫁更是國之根本 有苦口婆心的,有痛心疾首的,也有破口大罵的,就差指著鼻子罵朱厚照昏君了。 楊廷和也在勸他:殿下若是不想選秀,也可以不選,又何必為一己之私,累及天下百姓? 誰說我是為自己了?我就是為天下百姓著想才這么做的! 有無數后世科學證據的朱厚照,說起來那叫一個理直氣壯:楊大人若是不信,可以去找那些醫館的大夫或是接生婆問問,十四五歲就成親的女子,身子骨尚未長好,生產時會難產致死的機會有多少?跟那些十八以后成親生子的女子相比,哪一個更安全。 若是只顧著子嗣后代,而枉顧孕婦的性命安全,那以后勢必男多女少,什么人口國本大計,統統都是做夢。 楊大人,我記得你也有兩個女兒,難道你愿意讓她們十四五歲就出嫁,冒著性命危險懷孕生子嗎? 其實楊廷和也不是不知道,除了民間普通百姓,真正的大戶人家,都知道年幼時生產多有不利,往往十三四歲定下親事,然后再走三書六禮的程序,怎么也得過個兩三年的,到十六七歲成親,如此真正生產時也過了十八,相對難產的危險就小了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