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朱厚照這會兒沒敢說自己會多少門外語,可至少明面上,藏、蒙、阿拉伯、英語都會,加上這次跟葡萄牙人學了葡萄牙語,也可以說是精通六門語言。 可他只會說,唐寅不但會說,還會寫,正好符合禮部鴻臚寺的要求,被抓差去接待這些外邦來賓,一干就干了兩三年。 當時大明出口還是以茶葉、絲綢和瓷器為主,唐寅了解西洋客商的要求后,特地招標了幾家民窯,專門為他們燒制下午茶成套瓷器,制式雖然不同,工藝其實并不復雜,僅此一項,這一年就為大明賺回來不少的白銀。 由于大明的白銀產量有限,前幾代皇帝努力推行寶鈔而限制銅幣和白銀交易,也是有這方面的顧慮。 朱厚照則是雙管齊下,放開了海上貿易,準許出海經商,但要求返回時在船舶司交稅必須以白銀結算,而官方與東南亞和西洋各國的交易,則一律以白銀結算。 大明缺銀子,他們可不缺。 源源不斷的白銀運入大明國庫,保障了發行出去的寶鈔價值,讓那些早期拋售寶鈔的人都后悔不迭。 這里面,唐寅可謂首功。 想不到,他出去打了個仗,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居然被調任到戶部,還當上了侍郎,這效率也就尚在西南為封疆大吏的王守仁可以相提并論了。 唐寅卻無奈地說道:殿下有令,微臣豈敢不來? 朱厚照很是干脆地將跟戶部有關的折子都往他面前一推。 既然來了,那這些折子你先跟我說個明白,再提出建議,可別光訴苦沒實際行動,否則要你們干嘛? 說著,他斜乜了其他人一眼,你們都一樣,把自己部門相關的折子都挑出來,重復的沒事找事的自己解決,需要我批復的,說明理由,提出建議,要是光能提問題不會解決問題的,降一級,換個能提出建議能做事的人來。 顧鼎臣是弘治十八年的狀元,如今仍是翰林院修撰兼御前行走,替弘治帝擬過不少詔書,見朱厚照如此處理政務,忍不住上前一步,說道:殿下,這樣處置奏章,不合規矩 規矩?朱厚照呵呵了一聲,沒好氣地說道:我還覺得他們寫的奏章不合規矩呢!之前不是內閣有行文下發,讓各部奏折按照格式來寫,你倒是看看,這些奏折里有多少符合規矩的? 更何況,若是論規矩的,該在這里批閱奏折的是父皇,而不是我! 他一肚子的怨氣還沒地兒發呢,居然還有人撞上來找事,干脆利落地懟了回去。 楊慎啊,你把那些沒分類的奏折都交給顧修撰,讓他先過一遍,看看哪些不合規矩的,直接退回去重寫。 楊慎同情地看了一眼這位比自己早一科的狀元郎,很是干脆利索地將手頭還沒整理的兩大摞足足有上百份奏折都交給了顧鼎臣。 把人的臉都嚇白了。 順利甩鍋出去的朱厚照拍拍屁股,跑去豹房給自家元寶喂接風飯。 元寶不能跟著他在御街游行,接受百官和百姓們的迎接,已經很對不起它了,再克扣人家的口糧,朱厚照會覺得自己良心不安的。 結果剛到豹房,就瞧見太康小公主朱秀榮小朋友,帶著另一個小姑娘,正在一邊喂元寶,一邊兩眼放光地擼豹子。 元寶元寶多吃點,皇兄這會兒沒空陪你玩,我們來陪你玩。 好吧,多虧當初朱厚照看她可憐巴巴的只有蟲子玩,一時心軟帶她跟元寶玩了幾日,元寶既通人性,知道這位小公主是自家主人的親meimei,也就任由她摸摸抱抱揉揉頭,壓根沒反抗,就把小姑娘喜歡得不行。 可另一個小姑娘朱厚照瞇起眼來。 這不是今天在御街上的酒樓里,拿著碗口大的白牡丹砸他的那位夏大儒家的小娘子嗎? 十四歲的小姑娘,尚未及笄,已經出落的亭亭玉立,站在十二歲還一臉稚氣的小公主身邊,像朵剛剛綻放的花兒,清麗脫俗,難怪京城的那些紈绔們,提起她就贊不絕口,尤其是魏國公家的小傻子徐鵬舉。 朱厚照皺了皺眉,還沒開口問話,就見這位夏家小娘子轉過身來,看到他便眼睛一亮。 草民夏氏 她正盈盈下拜,沖著朱厚照行禮,卻不料這位素來英明神武的太子殿下,連看都沒看她一眼,更別說等她行李完畢了,轉身就走,幾乎轉眼間就沖出豹房,跑得無影無蹤。 這下不光是夏氏小娘子,連小公主都懵了。 太子殿下,這是怎么了? 作者有話說: 朱厚照:人有三急晚上補更! 第六十六章 怎么了? 太康公主剛才沒注意到朱厚照,等聽到夏紅珞說話才反應過來,結果一回頭,人沒了,就有點懵,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情況。 夏紅珞比她更懵,不知道剛才太子殿下進來,我正要行禮,他他就突然轉身離開了。 還跑得比兔子都快,就好像她不是個十四歲的小姑娘,而是個會吃人的惡魔猛獸之類的。 可他明明建了豹房,養過老虎和豹子,怎么可能連這些都不怕,偏偏怕見她一個小姑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