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就如同當初永樂帝打敗了蒙古大軍后,還能收編蒙古三鎮,作為北部最兇悍的戰力之一。 畢竟,在鐵木真之前,草原上無數部落民族的更迭變遷,真正消失在南方漢人政權下的,還沒有他們互相征戰吞并來得多。 他們就如同草原上的野狼,強者為尊,敗者為奴。 跟他們講仁義禮信的前提,是先打敗了他們,打服了他們,讓他們從心底知道害怕和明白畏懼,他們才能坐下來好好地跟你商談。 楊慎家學淵源,有楊廷和這樣的老爹和朱厚照這樣的同學,加上自己本身就是難得一見的天才,早就跟太子殿下商定了這次談判的方向,自然不會輕易就放出底線,讓這些籠中困獸占去便宜。 太子殿下仁慈,將按照你們的部落牧區,在關外建設塢堡和城鎮,并修建通往九邊的道路,讓關內的商戶可以直達你們的領地。如此你們便可有房屋可過冬,也不用再跑到邊城才能換取物資。 你們只需要按照我們的需求,飼養這種高產的細毛羊和奶牛,適合養馬的牧區也可以繼續養馬,我們都會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或者以布匹和精鹽、茶葉、糧食來換購。 聽起來十分美好,幾乎都是大明的付出,可部落首領們總覺得哪里有點不對。 那我們需要做什么? 很簡單,我們會給你們提供種羊和種牛,足夠你們今年放牧。這些,都需要你們用馬來換取。 楊慎溫文爾雅的面龐上,始終保持微笑,口氣亦是十分平和。 畢竟,從今往后,想必大家都不會愿意再打仗,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和死亡,而大明會給你們帶來糧食和衣物。 可戰馬是我的命!如果沒有了馬,別的部族來攻打我們怎么辦?有個部落首領忍不住問道:難道我們就只能等死嗎? 不會的。楊慎微笑著說道:只要今日簽署盟約之后,你們就成為我大明的子民,享受我大明軍隊的庇護,若是有人敢來侵犯你們的地方,就等于跟我們大明作對,自然會有我們大明軍隊去替你們鏟除那些只知道不勞而獲的敗類。 總之,你們只要像以往一樣繼續放牧養羊,就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有飯吃,還能得到大明軍隊的保護。需要付出的,只是現在這些馬。 當然,不愿意的人,也可以留下,我們繼續慢慢談。 愿意的人,可以交出戰馬,帶我們的工程隊去你們的牧區,我們很快就會幫你們修建好屬于你們的房子,以及通往大明邊鎮的道路。以后,還會有很多商人和農民沿著這條路往來,會種出更多的糧食,讓所有的人都不再餓肚子。 他說得話十分樸實簡白,沒有在官場上的華麗辭藻,卻能讓每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想活著回去的,交出武器和戰馬,帶著大明的人回自己的駐地后,修房子修路,以后不愁吃喝,凍不著也餓不死,卻也沒了再戰之力。 不想交出戰馬的,那就繼續留下,慢慢談的結果看看外面那個火圈,不用他說,大家就心知肚明了。 眾人面面相覷,原本以為,打不過投降就是了,他們的祖上也不是沒投降過??烧l能想到,明太子不光要收服他們,還要連他們的牧場和領地一并吞下去。他就不怕吃太多撐著消化不了嗎? 草原部族嘛,從來都是強者為尊,哪怕有殺夫殺母之仇,真的被滅族吞并了,大家不一樣還得在新部族繼續活下去。 在草原和大漠中能夠存活至今的部族,都很明白,沒有比活著更重要的事了。 可沒了牧場沒了領地,他們還能繼續當這個部落首領,過上以前那般的日子嗎? 猶豫,掙扎,懷疑誰也不愿做第一個出頭的人。 作者有話說: 晚上還有一更! 第六十二章 我就不信他們能攔住我! 沉悶的氣氛中,忽然有一個高大的韃靼漢子翻身上馬,拍馬就朝著火墻那邊沖了過去。 他的馬技十分高超,沖到近處時,一提韁繩,那匹馬一聲長嘶,猛然躍起,四蹄騰空,竟然借著這一提一躍之力,直接從火墻上方飛躍過去,踩著猛火油柜的柜體,直接就朝著后面的明軍狠狠地撞了過去。 這大漢連人帶馬足有我四五百斤,加上從高處沖撞的力道,若是被他撞個正著,定然是筋斷骨折橫死當場的結果。 那些韃靼人也跟著驚呼起來。 有的人希望他能夠成功,已經暗暗地抓住了韁繩,準備跟著就沖出去。 明太子開出的條件,對有些人來說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只要投靠了大明,以后就可以不愁吃喝,不用再四處奔波尋找牧場,還能住上可以遮風擋雪的房子,不知比帳篷舒服多少。 可對于有些部族來說,就如同要將他們的羽翼折斷,失去了自我保護的能力,以后就只能徹底成為別人的附庸。 尤其是那些平日縱橫草原的勇士,更加無法忍受交出自己的戰馬和武器,他們從小就依靠這個活著,現在要他們放棄,幾乎就等同于要放棄自己的生命。 所以這個叫阿爾罕的武士忍無可忍地沖了出去,哪怕下一刻戰死,他也要跟自己的戰馬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