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弘治帝拍拍她的手,微微一笑,如此甚好! 作者有話說: 弘治帝:累了,不干了。 小太子:我還小,人干事? 第二十六章 次日一早天還沒亮,朱厚照就被高興旺叫醒了。 起床氣,甚大。 天還沒亮你叫什么叫?周扒皮都沒你這么早的! 高興旺跪在地上,欲哭無淚,回殿下,是皇上皇上請殿下去參加早朝。 早朝?! 朱厚照一個激靈,嚇得清醒過來,不會吧,他還有一個半月才滿七周歲,放在后世也不過是小學生,老爹要不要這么拔苗助長? 不去!扯過被子捂住頭,說我病了,起不來! 殿下,可不能這么咒自己生病啊!高興旺這下是真哭了,殿下若是病了,臣就去請太醫來,還得通稟皇后娘娘和陛下 我去朱厚照想起自己上次讓太醫開的黃連敗火藥,就心虛了幾分,這年頭弘治帝只要聽說孩子病了,肯定如臨大敵召集所有太醫來治病,就怕孩子們像他一樣小時壞了身子長大也一直體弱多病。 尤其是二皇子夭折,三公主現在還病懨懨地成日吃藥,他要敢稱病,立刻東宮就變成太醫院二分院。 嗯,一分院在坤寧宮,死守三公主。本部在乾清宮,力保弘治帝。 半夢半醒間讓小太監們給穿好衣服洗好臉,搖搖晃晃地被人抱著去了太和殿,好在弘治帝沒真的讓他上殿內聽早朝,而是在龍椅后的暖閣里給他安了張小書桌和小椅子,都是按照他的身材比例連夜讓工匠趕制出來的,還帶著股原木的清香氣味。 陛下吩咐過,請太子殿下在此旁聽早朝,有意見的可以記下來,待午后文華殿議事時再行商議。 何鼎吩咐人將暖閣安排得十分舒適,生怕小太子早上起來沒吃飯餓著,備好了一盅雞絲粥,兩碟小菜和四種點心,溫茶甜湯一樣俱全,比弘治帝自己的早膳種類還要豐富得多。 顯然就是讓小太子可以吃吃喝喝聽聽早朝,免得他無聊或發困餓了撐不住。 對于弘治帝來說,自己可以簡樸節約,老婆孩子是萬萬不能虧著的。 朱厚照有些無語,父皇用心如此,他就算有意見,有起床氣,這會兒也變成了沒脾氣,只能邊吃邊喝地聽著前面早朝的朝臣們有事稟事,無事吵事。 其實大明朝能勤勤懇懇堅持早朝的皇帝,一只手都能數的出來。 別說后來幾十年不上朝的嘉靖萬歷,就連朱厚照自己,在繼位后,也是經常不上朝,甚至還跑去宣府坐鎮,反正朝廷議事有內閣主持,皇帝勤快點的,掌握好內閣大臣,將他們批閱過的奏折看看,能知人善任,就已經算及格,至于懶一點的沉迷煉丹的,做木匠的,將朝政丟給司禮監宦官把持,鬧得jian佞橫行,酷吏當道,就不怪大明后期爛成那樣了。 弘治帝不光每日早朝必到,還重開了午朝,加上文華殿議政和經筵侍講,大臣們還有輪值輪休的,他這個當皇帝的卻一場不落。 如此兢兢業業,才能將成化帝留下的爛攤子收拾得差不多,如今大臣們都已經習慣了弘治帝的勤政節奏,可弘治帝的身體卻一日不如一日,眼看著就快撐不住了。 朱厚照也是因為知道這點,才忍了老爹的拔苗助長,放棄了自己的咸魚夢想。 畢竟,毓秀亭沒了,弘治帝無法再從子孫后代身上借命,只能靠朱厚照偷換了太醫院的藥方續命,從根本來說,還是需要給弘治帝好生調養,不能如此勞累過度,耗空身子。 不借命,就得拼命,朱厚照認命地用小爪爪抓著毛筆,咬著筆頭,開始記重點。 只是記著記著,就犯困 真不是他想偷懶,而是這早朝太不科學。 從□□皇帝朱元璋定下早朝的規矩開始,每天早上卯時正(北京時間5:00)開宮門上朝,也叫點卯??纱蟪紓円鷷r(3:00)就得在午門外等候,能進太和殿正殿上朝的都是四品以上官員,其他的就算在殿外,也得謹守禮儀,否則被糾察御史記錄下來,那就得等著處罰。 早朝時大臣們上報各部政務,等待皇帝問話或答復。 其實各部重要的政務大多都以奏章行式先上報內閣,內閣草擬意見后提交司禮監,然后由皇帝御覽批復,司禮監秉筆太監擬旨回復內閣。 在明朝內閣和司禮監的權利之大,一旦皇帝偷懶怠政,這一外一里就可以架空皇帝,所以明朝的宦官為禍之深,遠勝歷朝歷代,就是出于本朝的權利架構。 弘治帝在位時,早期的宦官被壓制權力,提拔了不少良臣能吏,而且自己也勤于政務,每日兩朝加文華殿議政,大部分朝臣有事都能面奏皇帝。若不是是后來李廣以天書符箓迷惑皇帝,掌權后就勾結張氏兄弟,開始假詔傳奉官,敗壞了皇帝的名聲,在朝臣們心目中,弘治帝還是個清明仁慈的好皇帝。 可在朱厚照看來,這早朝太不人道,就算一日之計在于晨,也不至于起得比雞早,照老爹那勤奮的做法,批閱奏章都得到晚上,這皇帝讓他當的,比后世996的社畜還要辛苦。 老爹這樣的明君他當不了,要讓他做事,就得先從改早朝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