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也許是前兩天剛陪瑾玉在烏拉那拉家住了兩天,四爺嘗了嘗尋常人家的母子夫妻是怎么過日子的,這會兒走在去奉先殿路上,心里的感觸也比往年要多一些。 四爺的玉牒一直都沒記在佟貴妃宮里,所以打記事起四爺就知道自己的親額娘是誰。但那時候德妃地位不穩,身份更是沒法跟佟貴妃相比,所以在四爺的世界里德妃娘娘連見面的機會都少之又少,從小到大自己的母妃就是佟貴妃。 只是如今外頭的人說起來,都清楚四貝勒和德妃娘娘母子之間關系不好,但鮮少有人知道其實四爺十二歲之前在佟貴妃的承乾宮里也沒過得多快活。 佟貴妃是康熙的表妹,自入宮起跟皇上的關系就比別的妃子更親厚,把胤禛抱過去養著沒兩年又晉封皇貴妃管理六宮事務,就更是萬萬人之上的尊貴。 可這樣的尊貴總是差了一點,就好像皇貴妃和皇后之間差的那一點,也很像胤禛這個養子與她一直求而不得的親生兒子之間差的那一點。 就因為這一點,佟貴妃對養在自己宮里的四阿哥總有些不冷不熱,要說虧待那是絕沒有的,但要說親親熱熱也從來都夠不上,有時候小小的胤禛都總能感覺到貴妃看自己的眼神,好似在看另一個人。 尤其隨著時間流逝,佟貴妃懷胎生子的希望越來越小,對胤禛這個養子的感情也越來越復雜,到最后那一年病重時,本應該相依為命感情深厚的母子之間,竟然除了每日請安與伺疾就再沒有多話可說。 這些事待到佟貴妃走后,四爺就再也沒向誰提起過,就算他不明白為什么挺好的母子會走到相顧無言的地步,他還是沒去問過誰。 直到這一次自己喜歡上瑾玉,才好像懂了真正的喜歡和將就過日子的區別。自己被抱到佟貴妃宮中養著,不過是皇阿瑪給貴妃的一個寄托,一個對希望能有個兒子的寄托。 他不是佟貴妃的兒子就不是,假的永遠都不會是真的,從一開始的將就也不會變成真的母子親情,被寄托的情感更是總有消耗殆盡的一天。等到佟貴妃悟過來這一點,這對虛假母子的情誼自然也就走到了盡頭。 想通了這一點的四爺,看向奉先殿的眼神無奈又復雜,畢竟自己在那一段歲月里扮演的角色說白了就是個能隨手送人的玩意兒,可惜的是這玩意兒最后還沒能發揮他該有的作用。 佟貴妃臨走前最后一天雖得了皇后的冊封,又有養子侍奉在旁,但四爺還是會永遠記得養母臉上無奈又悲涼的神情,被送到她手邊的皇后冊封圣旨她連看都沒多看一眼,也不知這一輩子在后宮營營役役一輩子到底所謂何來。 四爺情緒不對勁蘇培盛感覺到了,他想了又想到底沒開口勸慰主子。四爺在承乾宮過的什么日子沒人比蘇培盛清楚,在他看來哪怕現在德妃娘娘總偏心十四阿哥,也比當年主子在承乾宮強。 哪怕德妃娘娘一找主子爺就準有事,可好歹娘娘眼里還有主子爺呢,雖說大事小事總要主子爺去辦,那起碼也能說明娘娘沒把主子爺當外人看啊。 不過有時候人就是經不起念叨,蘇培盛這邊心里還在比較佟貴妃和德妃娘娘到底誰更好,進了奉先殿的四爺一抬眼就發現今天有人比自己先到,那人居然就是德妃。 四爺沒想到會在奉先殿遇上自己額娘,德妃也有些意外今年兒子來得格外早些。但再意外也架不住母子倆一個比一個內斂的情緒,一個比一個司馬的臭臉,連一旁奉先殿里誦經的和尚喇嘛們都暗自嘀咕,這妃子皇子怎么看著比出家人還像斷情棄愛的方外人。 好在這會兒還有奉先殿里有法事,給孝懿仁皇后上香不是說話的好時候,母子兩人尷尬的沉默著也沒什么不對。母子倆都不是多言的人,剛見的時候沒能找著話題,沉默便被無限期拉長,直到法事做完兩人一同從奉先殿里出來,也沒誰主動先說句話。 主子們不說話當奴才的自然只能更加小心的跟在后頭,沉默的母子兩人走在宮道上實在是打眼,最后還是四爺頂不住心里的好奇,先開口問自家額娘,今兒個怎么往奉先殿去了。 這話不問還好,一問德妃簡直跟看傻子一樣看著四爺,“你在貴主兒身邊養了那么些年,本宮是你額娘,今天這日子于情于理都該去上柱香?!?/br> 德妃不是個不知好歹的人,當初生胤禛的時候自己位份太低,老四這個兒子不管是抱給哪宮娘娘都勢必不可能留在自己跟前。與其像老八抱到惠妃那樣有兒子的妃嬪宮里,老四給佟貴妃養著倒也算好事,畢竟她甘心不甘心也沒自己的兒子,就只能對老四好。 “辛苦額娘了,只是這事額娘怎么從未跟兒子說起過?!彼臓敍]想到德妃會這么說,畢竟自己回永和宮這么多年,如無必要母子之間是絕不會提起承乾宮和佟貴妃的。 “小事罷了,跟你說這么多做什么,你是爺們外頭替你皇阿瑪把差事辦好要緊,宮里的這些事用不著你cao心?!?/br> 德妃自認不小氣,但還是不愿意聽兒子提起佟貴妃的事,要不是今天正好跟他在奉先殿里撞見,德妃就能把這事藏一輩子不提起。 要不說母子兩人像了個十成十呢,挺好的話被德妃說出來就變得硬邦邦的,四爺想再接兩句都不知從何接起。好在永和宮離得不遠,今天的事德妃不愿再說也就沒讓四爺多留,到了永和宮門口就把兒子給打發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