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如果江南那邊一直不下雨,很有可能會干旱?!壁w旸把掌柜的不敢說的話說了出來,“江南要是干旱,那就糟糕了?!苯鲜囚~米之鄉,大宋的一半糧食都是來自江南。如果今年江南干旱,那就有可能出現饑荒。 “三哥兒,江南那邊的老百姓都慌了,但是官府卻并沒去上報?!闭乒竦睦^續說道,“如果江南那邊真的干旱了,還有可能會引發蝗災?!?/br> “你讓江南那邊的記者盯緊點,讓他們每隔幾天就匯報消息?!碧枙值挠浾?,不僅遍布在汴京城里的各個角落,也分布到外地了?!斑@件事情,我會跟爹爹說,讓爹爹吩咐江南那邊官員做好防干旱的準備?!?/br> 掌柜的嘆道:“希望我們是白擔心了?!?/br> “你讓他們統計下整個汴京城有多少只雞鴨鵝?!壁w旸擔心江南那邊因為干旱,又引發蝗災,得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他想到了上輩子看到的一個新聞,隔壁國家鬧蝗災,鬧得非常嚴重,華夏送了十萬只雞鴨去了隔壁國家,完美地解決了隔壁國家的蝗災,也防止了隔壁國家的蝗災蔓延到華夏?!白尳夏沁叺挠浾咭步y計江南的雞鴨鵝?!?/br> 曹許疑惑地問道:“三哥兒,你統計雞鴨鵝做什么?” “用來對付蝗災?!比绻夏沁呎娴陌l生了蝗災,趙旸準備送幾萬只或者十萬只雞鴨鵝過去。 第54章 汴京城外的田間, 宋仁宗和曹皇后帶著滿朝的大臣們,還有太學的學子們插秧。 宋仁宗和曹皇后插秧的動作非常熟練,并且非常標準, 畢竟他們每年春耕都會來下田插秧。 見有些大臣插秧插的不好, 宋仁宗和曹皇后會毫不客氣地把他們訓斥一頓,讓他們好好地插。 插秧插的好不好關乎著收成, 一點都不能馬虎。 太學的學子們有不少是不屑做農事, 覺得他們是讀書人,怎么能下田插秧, 但是當他們見到高高在上的官家和皇后娘娘穿著麻布衣服,弓|著|腰認認真真地插秧,他們心里的看法發生了變化。 蘇軾和蘇轍兄弟倆從來沒有在家下過田插過秧, 也沒有種過菜。但是, 自從上了太學, 他們就開始學習種地種菜。 在太學里種地種菜的時候, 他們發現平時經常吃的菜種起來居然這么辛苦。不僅如此, 還非常不簡單。 雖然《憫農》里說粒粒皆辛苦,但是他們并沒有體驗過,并不知道到底有多辛苦, 但是自從種地種菜后, 他們終于體會到。 原本以為種地種菜已經很辛苦了, 沒想到下田插秧更辛苦。 蘇軾和蘇轍倆,一邊非常認真地插秧, 一邊小聲地討論著:“哥, 我現在終于體會到《憫農》里的辛苦了?!?/br> “這才只是辛苦中的一小部分?!惫瓅著腰弓了一會兒, 蘇軾有些受不了了, 站起身捶了捶自己的腰, “等插好秧苗,農民們還要除草、除蟲。還要灌水,不能讓秧苗被干死。等稻穗成熟,還要割稻子。等割好,還要打稻子,非常的辛苦?!?/br> 蘇轍感嘆道:“農民真的太辛苦了?!?/br> “是啊,太辛苦了?!碧K軾感嘆道,“我現在終于明白太子殿下為什么要我們種地,是為了讓我們理解農民的辛苦和不易?!?/br> “太子殿下才六歲怎么這么了解農民的不易?”蘇轍壓低聲音問道,“怎么太子殿下沒來春耕?” “聽說太子殿下在東宮里種了一塊地,種了不少菜?!碧K軾也是聽同窗說的,“太子殿下身份高貴,卻身體力行地種地,為了就是給我們做榜樣,讓我們了解農民的不易,這樣我們以后才能更好地為百姓做事?!?/br> “哥,我以前覺得讀書考科舉是為了光宗耀祖,是為了做官,并沒有把造福百姓放在首位?!闭f到這里,蘇轍很是羞愧,“可如今,我認為我們讀書參加科舉,應該是為了朝廷效力,為百姓造福?!?/br> 蘇軾聽到弟弟這番話,神色非常欣慰:“阿轍,你能這么想太好了?!闭f完,他悄悄地嘆了口氣,“我以前的想法和你一樣,但是上了太學后,我也覺得我們讀書就應該是為了百姓?!?/br> “哥,我們以后要更好的讀書,更好地了解民生,這樣以后考中了,才能更好地為百姓做事?!?/br> 蘇軾用力地點了下頭:“你說的沒錯?!?/br> “哥,你說太子殿下為什么沒來?”蘇轍對太子殿下非常好奇,很想見一見聰慧的太子殿下。 蘇軾想了想說:“應該是太子殿下太小了,所以官家和皇后娘娘沒有帶來吧?!?/br> “真是可惜,沒有見到太子殿下?!碧K轍感慨道,“太子殿下才六歲就深知百姓的不易,讓我們這些學子學習了解民生。太子殿下小小年紀就心懷百姓,而我們……跟太子殿下相比,我們真的太慚愧了?!?/br> “我們現在還來得及?!碧K軾笑道,“我們將來會有一個心懷百姓,關心百姓的官家,這是我們的福氣?!?/br> 蘇轍點點頭說:“哥,我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讀書?!?/br> “嗯?!?/br> “哥,我們來汴京讀太學是對的!”蘇轍非常慶幸他們當初決定來汴京考太學。 “多虧了?;垡恢眲裎覀兛继珜W?!?/br> “哥,?;凼遣芗业暮⒆?,他怎么沒來啊?!?/br> “?;厶×??!?/br> “說起來,?;鄹拥钕乱粯哟?,他們又是表兄弟,?;垡欢ㄒ娺^太子殿下?!碧K轍說到這里,一雙眼頓時變得晶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