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書迷正在閱讀:偏執駙馬每天都在黑化、與她罪、東宮嬌妾、自定義游戲、開智、曲唑酮(父女1V1)、杜松茉莉(1v1,校園娛樂圈)、斬情(np)、穿成rou文女配后和四個男人一起HE了、我在戀綜咸魚后爆紅了
他花錢將塾堂隔壁的院子買了下來。這段時間一直跑東跑西,其實也有這個原因。 他想要把隔壁的院子改造成學生宿舍,專門收容讀書人的那種。 松澗塾堂雖說是在鎮上,其實離府城不遠,搭馬車半個時辰就能到,每到鄉試,府城的客棧爆滿,也多有士子到此租房。傅夏南參考了自己原世界的一些點子,想要開辦一個類似K書中心跟學生宿舍那樣的地方,讓自己的恩師總管。 這樣一來,不但可以給恩師一個跟他人交流的機會,也能一舉解決教師、學生來源的問題。更甚者,還能發展出一個龐大的人脈網。如果順利,莫說林家,就是地方父母官也得看李夫子的臉色。 或許是因為李夫子本身的號召力,也可能是因為大家更樂意跟一個官員搭上點關系,所以松澗雅舍的開辦異常順利。傅夏南稍微取材了他原本世界的一些點子,例如每個月發放定量墨條跟紙張,毛筆跟硯臺則需要自行購買。 公共空間的燈燭在一定時段內是免費提供的,雅舍內有門房、廚娘、管事、跟幾個負責粗使的仆役跟幾個待命的小廝。打掃做飯洗衣服都用不著動手,雖說所有資源都是公用,對一些家境一般般的學子來說,已經是非常好的條件了。 住宿費按季收取,價格還算公道,不算便宜,但也不貴。其中還保留了兩個工讀名額,可以在雅舍里抄書、分配物資、整理手抄本,分類書籍,整理公共空間的書架與書桌、到隔壁塾堂兼任講師等等以減免住宿費。 傅夏南將隔壁的院子前門兩邊倒座打通成兩個大間,可以用來會客以及充作食堂。正堂三間打通,里面放了書桌書架,專門提供大家讀書寫字所用。左右原本各有三間廂房,隔成了六間,里頭只放一桌一椅一床一柜。轉角的小間都是廁所。 原本的后院就給了仆役跟管事居住,前堂花園圍繞著院里的桂花樹放了桌椅,后院花園起了小涼亭。 雅舍的院子也有打井,不過是在最里面的小空地。這個地方已經不是院子的范圍,通常用來砍柴、處理食材、洗曬衣物。學子活動空間還是很整齊風雅的。 一般家庭條件的讀書人,如果圖省事,住在這里的確也比住在家里劃算。況且萬事不用過手,家里人也能省了好一番伺候的功夫。雖說不含仆役只能住上十二個讀書人,不過在這樣的小鎮上也足夠了,人太多就顯得擁擠,也違背了當初創立雅舍的初衷。 等到傅夏南跟李上京的時候,松澗雅舍已經住滿了人,在李夫子的關照之下,順利運轉了起來。 李夫子其實年紀不大,四十都還沒到,不過在這個年代,的確是可以自稱一聲老夫。有了雅舍進項,傅夏南又擔心李夫子兩人生活無人照應,于是發了信給沈適,讓他推薦了幾個仆從。沈家有意交好,那么一事便不煩二主。從那天上了沈家馬車開始,自己就已經上了沈家的船,自己的翰林就是這樣來的,那還不如就上得更徹底一點。 沈家也不含糊,很快送了一家人過來。這家人在京里已經讓沈家放了奴籍,到李夫子這里來,與其說是奴仆,不如說是聘雇的長工。李夫子也覺得這樣甚好,他自覺不是家大業大的富貴人,有長工就已經很好,死契奴仆大可不必。 這家人姓林,男子林硯,在沈適父親的書房李伺候過筆墨,稍認得幾個字,可惜人不怎么機伶,在沈家不上不下的也不被重用,沈適的父親外放也沒帶他。他自覺沒什么前途,又不想留在沈家跟那些小廝勾心斗角,所以便帶了一家人自愿出來。放了奴籍,跟著李夫子也能讓孩子上學,年輕的姑娘也不用卷入后院的那些紛爭。 林硯因為認字,李夫子便讓他當了長隨跟管家。 林硯的妻子叫做春曉,本來只是個二等丫頭,現在跟著李夫人當嬤嬤,負責煮飯洗衣,管理內務。 一個大兒子叫林知書,十八歲,就做門房跟小廝,偶爾也做點粗活,整理院子、搬運柴火之類。 一個女兒林知意,十二歲,做貼身丫頭,也負責室內打掃。 一個小兒子林知文,五歲,李夫子讓他去塾堂啟蒙,順便做點清理教室的小事。 李恬帶走了自己的丫頭小環,眼見父母都被安排妥當,也沒什么不放心的。只覺得師兄這次回來,比以往更是穩重周全許多。又想起師兄遭逢生死大劫,個性強硬起來也很正常。 傅夏南身邊跟著王勇跟王松,李恬身邊帶著小環,加上行李雇了兩輛馬車。揮別李家夫妻以后,兩人就上路了。 恬兒害怕嗎?傅夏南跟李恬已經當了一段時間的夫妻。從一開始的生疏到如今也是能說上幾句心里話了。 是有一些。李恬點頭。她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 許多進士出身的同僚都跟我們一樣,多得是人還不如我們呢。傅夏南安慰:天底下哪來那么多高門子弟呢?況且沈家必會照撫,到時候跟沈家的女眷處好關系也就行了,不懂問她們就好。 我知道了,必不給夫君面上抹黑。李恬點點頭,很認真的說。 傅夏南失笑。 其實如果只是要擺脫李夫子一家厄運的話,孟鈺沒死這件事情就已經足夠,不過傅夏南認為,孟鈺既然好不容易出人頭地,必然會想要讓恩師一家幸??鞓?。李夫子夫妻倆的生活都安排妥當,現在只剩下李恬了。只要李恬過得幸福,李夫子他們自然也不會有什么太大的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