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書迷正在閱讀:土地公不背鍋[快穿]、偏執駙馬每天都在黑化、與她罪、東宮嬌妾、自定義游戲、開智、曲唑酮(父女1V1)、杜松茉莉(1v1,校園娛樂圈)、斬情(np)、穿成rou文女配后和四個男人一起HE了
只是男女授受不親,薛氏婉轉道:怕是不太方便臣婦怕錦榮愚頑,惹是生非。 皇太后道:宮里規矩謹言,何來惹是生非之說?何況有哀家盯著,薛夫人盡管放心便是,至于令千金的學業,哀家將話撂在這里,不但不要她的束脩,還額外送一份女官的俸祿給她,將來她要出閣嫁人,不是也光彩許多么? 薛氏聽得意動,得皇太后這般抬舉,的確能給婚事增添不少籌碼到時候,也無人敢恥笑錦榮是窮鄉僻壤出來的丫頭了。 至于顧錦榮自個么,更是無可無不可,反正只是裝裝樣子,還能趁機撈一筆外快,這樣輕省的活計誰不甘愿呢? 看著桌上琳瑯滿目的各色點心,顧錦榮更是蠢蠢欲動起來,到時候她名正言順地出入,這些東西也少不了她一份罷? 母女倆的態度同時軟和下來。 皇太后心情大悅,當時便說定了,皇帝不為孩子cao心,她老婆子膝下可就這么幾個孤零零的孫兒,手心手背都是rou,無論如何得擔起責任來。 議定了三日后來當差,皇太后方叫人好生送薛氏母女回去,臨走還細問了顧錦榮的腰身尺碼,似乎要訂做幾套合適的衣裳。 顧錦榮聽完更高興了,看樣子她真的找了個肥缺啊。 直到出宮以后,發覺薛氏審慎地盯著自己,顧錦榮方從飄飄然中陡然清醒,假裝乖巧地道:娘,您怎這樣看著我? 薛氏涼涼道:你很為見到三殿下高興么? 要說薛氏心里始終繃著那根弦,之前是覺得王七郎根底單薄,不足以托付終身;如今王七郎搖身一變成了皇子蕭逸,薛氏的憂慮不減反增,她對政治雖不敏悟,可也知曉這層身份意味著多少麻煩,憑心而言,自然不愿女兒卷入宮廷斗爭的漩渦中去。 顧錦榮本來沒往那處想,但是薛氏這樣神經緊張跟防賊似的,叫她也有些疑疑惑惑起來,難道她的確對蕭逸有著不可告人的心思?只自己不曾發覺。 那可太奇怪了,一個人墜入愛河,自己會不知道? 顧錦榮默默吐槽了一番,但是金錢至上的理念當然不會放棄這筆生意。 娘,您若不喜歡,我推掉就是了。顧錦榮挽著母親胳臂,以退為進。 薛氏輕哼一聲,太后她老人家都發話了,哪里還推得掉? 她只怕女兒被那三皇子的皮相迷惑,做出不才之事來,貽誤終身。 顧錦榮拍著胸脯保證,語氣真誠,娘,您看我像是容易上當的么? 這倒是,從來只有她騙別人的份。薛氏心里稍稍松快了些,也許她不該擔憂自家閨女,而該擔心三皇子。 回到宣武侯府,陳家三姊妹都知道她今日進宮了,陳丹姝更是巴巴地牽著衣袖問她,三皇子是否真如傳聞里那樣難看,他很粗魯無禮么,對女孩子友不友好? 看著對面陳丹青一臉緊張,顧錦榮忽然起了點惡作劇的念頭,含笑道:隔著紗簾,遠遠地看不太清,隱約仿佛有許多麻子。 陳丹姝捂著嘴,低低的驚呼了一聲,那看來真的很丑了。 陳丹青更是無比泄氣,本來還抱著萬分之一的希望,想著若三皇子長相過得去,她還能勉強自己與之相處,至少調理成一個大差不差的規矩人,如今瞧來,還是別白費力氣了。 第18章 爭寵 顧震霆回來,薛氏便跟他說了皇太后請女兒入宮當伴讀之事。 顧震霆面上倒是淡然,憑錦榮的聰慧,必能在宮中應付裕如,你就無須太過擔心了。 薛氏所思所想,亦是他所思所想,既入了京城,兩口子早就盤算著給錦榮找一個德才兼備的老師,只是錦榮的年歲都這樣大了,若跟同齡的在一起,恐怕跟不上進度;若是與剛開蒙的孩童混跡一處,又恐遭人恥笑,錦榮自個兒心里也不好受。 可巧現有個境遇與她差不多的三皇子,雖身份有別,可蕭逸畢竟是窮苦地里長大的,身上沒有貴族子弟的驕驕之氣,兩人在一塊兒,不但對學習大有裨益,相處也融洽得多。 薛氏聽到這里方才釋懷,她對丈夫的眼光自是信任有加,只是那三皇子作甚演這樣一出把戲?他學問再怎么粗淺,也遠不到目不識丁的程度。 顧震霆沉吟道:三殿下是個很有分寸的人,你我無須理會,凡有人問起,也只做一問搖頭三不知便是了。 蕭逸這個孩子顧震霆雖統共只見了數面,然而為人處世上頗覺得是個可造之材,善隱忍,又知恩,瞧他怎么對王家那群子弟的,又是怎么待錦榮的,顧震霆覺著,此子日后沒準能成大器。 更有一重心思他沒對薛氏吐露,若三皇子日后當真登上大寶,對顧家更是好事一樁。當今太子他知之甚深,雖六行悉備溫文爾雅,在百官中有口皆碑,骨子里卻是個極為剛愎自用的人,顧震霆因為發放軍餉的事與這位東宮儲君打過一回交道,印象并不怎么好。 且自從史國舅登臨丞相尊位以來,便一味提拔文臣,打壓武將,若是他的外甥即位,將來重文抑武之風可想而知,長久下去,恐非大周朝之福。 薛氏聽得懵懵懂懂,那封信,想必是你向陛下寄的罷? 她就說怎么忽然有人覺得王七郎那孩子面貌異常,自然只有曾面圣過的顧震霆,換做其他人是萬萬認不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