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書迷正在閱讀:醒醒,你是無限流boss啊[無限]、[綜漫]骰子非要給我劇透柯學劇情、[綜漫]滿身單箭頭的玩家還在繼續戰斗、萬人迷穿成萬人嫌[娛樂圈]、[綜漫]從今天開始做高專生、[綜漫]披上原神主C馬甲穿越綜漫、太傅他清冷自持[重生]、穿成戰神文苦命閨女、土地公不背鍋[快穿]、偏執駙馬每天都在黑化
只有出版社內部的成員知道,這段時間內,無數作家和文學系的教授、文學愛好者們都費盡關系,想要從報社提前購買一本書。畢竟這么多年了,晏河清的那幾部作品大家基本都耳熟能詳,但是現在居然還有新文出版——哪怕只是信集,那他們也買爆好嗎! 很多高校甚至還直接向出版社預購了幾千本,作為明年新生入學的贈禮。再加上電視劇的熱播,就和之前《地球之歌》出版的時候一樣,國內各大印刷廠連天加夜的趕工,接連報廢了好幾臺機子,就這樣還遠不滿足讀者們的需求,把出版社的老板都愁的頭發一把把掉。 很多官方媒體還報道,國內再次出現了“讀書熱”,并重點表揚了《那些年的他們》這部劇的正向引導作用。但凡了解一些娛樂圈的人都知道,官媒說這種話,等劇集播出完后拿獎肯定就是板上釘釘了。 而就在眾人的翹首以盼下—— 周一晚八點,《那些年的他們》又播出了最新的三集。 第104章 最新的幾集上線時,距離晚上八點還有三分鐘。 但一直守在鴨梨視頻前的觀眾已經早早地點開了劇集,并表示這種提前他們喜歡,下次最好再提前個幾百分鐘這樣子。 由于《那些年的他們》這部劇其實更著重于刻畫人物,對于當時的歷史大事件雖然也有涉及,但講述的并不深。所以彈幕里經常有人幫忙科普,很多觀眾看著看著就得暫停一下看完彈幕,這也導致了這部劇的平均播放時長吊打近幾年的所有電視劇,達到了驚人的每集四十二分鐘。 前兩集的主角是當時主要活動在南方的幾位,其中以廖長義作為代表。觀眾們簡直愛死了這個脾氣暴躁敢愛敢恨的中年男人,別說大媽們了,就連不少年輕女孩都表示自己的理想型就是這種類型。 尤其是他跑到反對者學校把人趕跑替他給學生上完了一堂課,還趾高氣昂地被校長苦著臉送出校門的那一幕,屏幕上更是被一片“哈哈哈哈”刷了屏。 這些觀眾們的梗簡直是層出不窮,當廖長義決定北上去京洛大學任教時,他們在彈幕里說他是追星鼻祖,線下站哥應援第一人;看到廖長義在開學典禮上宣布自己就是奔著晏河清來的、并且在之后急吼吼地加入白話小說社想要打探晏河清的真實身份時,又表示這種行為就是妥妥的私生粉,好孩子不要學習。 總之,這兩集播下來,廖長義是徹底坐實了晏河清的大粉粉頭名聲。 以致于當劇情進展到晏河清在畢業典禮上掉馬的時候,盡管鏡頭只是一掃而過,但火眼金睛的觀眾們還是把廖長義當時在人群中臉上那副震驚到眼睛瞪圓的表情給截了下來,并配上各種各樣的奪筍表情包,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的出現頻率甚至直逼華國國粹熊貓頭,堪稱新一任表情包界的頂流。 三集電視劇,足足有兩個多小時,觀眾們卻覺得仿佛一晃而過,根本不夠看的。 但在這幾集播出后,網絡上討論度最高的,還是在第十九集 的最后一分鐘。 這段劇情講的是文春秋在一場宴會上發表自己關于國家未來發展的見解,飾演文春秋的是一位老戲骨,長相也有幾分歷史上那位的神韻。他在慷慨激昂地發完言后,宴會上的諸位先生女士們紛紛鼓掌,其中鏡頭給到了兩個站在角落里穿著黑色西裝的男人——不過,就算導演不特意拍他們,觀眾們也早就一眼就注意到了。 無他,這兩人長得實在是太帥了! 就在普通觀眾紛紛詢問“這兩個帥哥是誰”、“他們是兄弟嗎”的時候,幾個實時追劇的千人大群里已經徹底炸開了鍋——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呼吸機!我需要呼吸機!” “這是景家兄弟吧?我去,這身段,這長相,怪不得晏先生心動,換我我也頂不住啊?!?/br> “景家大哥比較投機,歷史上對他褒貶不一,不過景家二少確實是真的根正苗紅好男人?!?/br> “臥槽臥槽臥槽,導演真的太會選人了,當初我看到定妝照的時候心里就嘀咕這演員上哪兒找的這么帥,現在一看劇里的竟然比海報上更帥!我宣布這個演員就是我的新老公了!” “其實我真的覺得還好,照片.jpg/照片.jpg/照片.jpg,這是喬朵在辭任京洛大學校長后對外公布的全家福,你看看,真人不比演員好看?” “…………” “絕了哈哈哈哈哈,這大佬的氣場真不是什么人都能模仿的,雖然演員確實也夠帥了,但還是差點兒那種氣定神閑的大佬神韻?!?/br> “好了別說了,我宣布我正式換老公了,現年一百三十七歲的新老公?!?/br> “晏河清:你再說一遍?” “嚶嚶嚶晏先生別生氣,求求了,保佑我下周月考語文上一百二??!” 這邊的追劇群里討論的熱火朝天,另一邊的文學書友群里,也在以分分鐘99 的速度刷著屏。 “到貨了嗎?” “沒,我都等了兩天了?!?/br> “哪位大哥去線下看看情況吧,我真的快等不及了!” “好人一生平安……真沒想到有一天居然還能有錢都買不到?!?/br> “ 1,白天還好,等晚上躺在床上兩眼一閉,滿腦子都是我的貨到底什么時候到?!?/br> 如此對話了幾十條,終于有人忍不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