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書迷正在閱讀:醒醒,你是無限流boss啊[無限]、[綜漫]骰子非要給我劇透柯學劇情、[綜漫]滿身單箭頭的玩家還在繼續戰斗、萬人迷穿成萬人嫌[娛樂圈]、[綜漫]從今天開始做高專生、[綜漫]披上原神主C馬甲穿越綜漫、太傅他清冷自持[重生]、穿成戰神文苦命閨女、土地公不背鍋[快穿]、偏執駙馬每天都在黑化
“也不為什么,”文春秋收回視線,沖他笑了笑,“就是單純想見見而已?!?/br> 他轉而沖左向庭道:“玄華,這小說你也看了吧?有什么想法?” “能有什么,一本小說而已?!弊笙蛲ズ茱@然看不太上這種通俗白話小說,但在文春秋不贊成的目光中,他還是勉強給出了一個中肯的評價:“文筆尚可,題材嘛,新穎歸新穎,卻有嘩眾取寵之嫌,不過這點我得等見過了作者本人才能確認?!?/br> 文春秋點了點頭:“確實。想要寫古往今來未有人寫之文,晏河清的野心很大,只是不知道他的筆力能不能駕馭這種題材了?!?/br> 他畢竟是在政界、學術界和文壇混跡幾十年的老江湖,就算表面上看起來再怎么和藹可親,那一雙眼睛看人卻是比誰都要準的。像是這次,左向庭本不愿他這么早就和喬鏡見面,但文春秋堅持要親眼看看這個被老友在私底下交口稱贊的“好苗子”,順便幫他也把把關,觀察一下這個后生的品性如何。 就結果而言,喬鏡還算讓他滿意。 “唉,茶也喝了,人也看了,那我這個老頭子就不在這兒礙事了,”他站起身,用袖子撣了撣長衫上并不存在的浮灰,“你們繼續!附近街上新開了家面館,我正好去嘗嘗味道?!?/br> 左向庭一臉無言地看著他,大概是覺得文春秋今日的種種行為實在是叫人難以理解。 倒是喬鏡反應挺快:“……校長慢走?!?/br> 文春秋擺擺手,在兩人的目送下離開了辦公室。 但包括左向庭在內,誰也不知道,文春秋其實早就有招收女學生的打算了。 雖然這幾年社會上時不時也有關于此類的呼聲,但基本都激不起什么水花,文春秋也一直找不到一個好機會提起這件事,直到今天上午,他無意間在街邊翻開了《東方京報》—— 身為全國最高等學府的校長,他在看到這些逼良為娼、風塵女子的悲慘經歷時,自然會第一時間聯想到教育的問題上。 文春秋情不自禁地想,如果讓這些女子也都有一個接受教育的機會,是不是就可以減少類似《眾生渡》中種種悲劇的發生幾率了? 如果這個國家擁有更多的女大學生,是否整個女性群體的命運,也能就此發生改變? 如果占據華夏近一半人口的女性也擁有了和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機會,那這個古老的國度,又將煥發出怎樣的生機和光彩? 而且,僅僅是看了晏河清的那篇連載小說的開頭,文春秋就敢斷言,這本《眾生渡》,必定會在國內掀起前所未有的巨大風波! 還有什么,是比現在更好的、提出招收女學生的時機嗎? “校長好?!?/br> 文春秋下樓梯的時候,又遇到幾個來送資料的學生路過。 他們一見到文春秋,立馬恭恭敬敬地靠邊給他讓路,還非常禮貌地打了招呼。 這個常年穿著灰色長衫、頭發花白的慈祥老人也笑呵呵地沖他們點了點頭:“你們好,時間不早了,忙完就去用晚飯吧?!?/br> “好的校長?!?/br> 學生們突然接到來自校長的關心,頓時露出一臉受寵若驚的表情。 這也是文春秋作為校長,在京洛大學全體師生中如此得民心的原因。 他背著雙手,漫步在石徑上,望著天邊橙紅的落日和余暉中三三兩兩走在校園里的年輕學子們,發出了一聲悠長的嘆息。 聲音中帶著幾分蒼老的惆悵,又帶著些許對未來的期望。 “人生代代無窮已啊……” 也不知道,對于他冒險做出的這個決定,百年之后,后人們又會用怎樣的言語來評說呢? 第67章 晏河清這個筆名,在喬鏡創作《乞兒》時,就已經小范圍地打響了知名度。 在《乞兒》這本書完結后,很多讀者還專門寫信給報社,希望盡快看到晏河清先生新的作品。但就算是來催稿的讀者們也明白,新書并不是想寫就能寫出來的,也都按照以往的經驗,做好了等個把月的準備。 誰也沒想到,在短短一周之后,晏河清就又在《東方日報》的小說欄目里發表了他的新作品。 在注意到這一點后,許多人一面在心里想著看來《東方日報》是終于找到主筆了,一面翻開報紙,也想看看這位作者又寫了什么內容—— 然后,他們就炸了。 “豈有此理!” 一戶四合院中,某位大家族的族長直接把報紙扔到了地上,看表情似乎還巴不得再踩上兩腳:“虧我之前還覺得這作者文筆不錯,結果就是一嘩眾取寵的小兒!報社也是昏了頭,居然,居然把這種寫娼妓的文也登報發行!真真是不知羞恥?。?!” 茶樓內。 兩個文人正就《東方京報》今日連載的小說,站在桌子前吵得不可開交,臉紅脖子粗的模樣哪里還有半點讀書人的模樣?根本就是斯文掃地了。 他們旁邊還圍了一群閑人,正一邊嗑著瓜子一邊看著這倆人唾沫星子亂飛地辯論: “晏河清此舉,乃古往今來第一人!此文堪比曹公首創《紅樓夢》,將來必是一代大師!” “胡說八道!這等臭不可聞的文字,給曹公擦鞋都不配!曹公寫的可都是良家女,晏河清寫的這叫什么?這叫下九流!蕩婦?。?!” “笑話,《眾生渡》寫這些勾欄女子,難道不是因為晏先生洞察世事,所以才會哀其不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