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關系戶 第110節
“若是如此,陛下確實該動一動,最好南北的水師都收拾妥當了,上下迅游一二。免得有了這么個出頭的,其他人跟著有樣學樣?!?/br> 在維持□□上國的體面和威嚴的問題上,這些文官還是很講究的,不然后來也不至于支持皇帝打了那三大征。 “現在的問題是,銀子,銀子,知道不?南北水師都收拾,那得花多少錢?” “陛下,近兩年您這……要不您先出點?” 上下五千年,這樣愛斂財的皇帝真的不多見,老朱家這么有錢的皇帝也一樣少有,所以兵部尚書第一時間就先琢磨上了從皇帝的手里扣錢。 哎呦喂,這可真是捅了大簍子了!皇帝的眼睛都快瞪圓了。 “你們自己不作為,白白的耗費了那么好的底子,這會兒居然還有臉問朕要錢?” “這,這,陛下,臣和您說句實在話,那么一大筆錢,若是臣去問戶部,怕是會被打出來?!?/br> 這誰??!哪家養出來的憨子?你這話不是擺明了皇帝比戶部的人好欺負?你這官還想不想干了? 不,人家想干著呢,就是因為想干的長久,所以才犯了毛病。這個朝代的特色呀,黨爭無處不在,同僚之間下絆子很容易就被搞走,可反過來對著皇帝使脾氣呢?嘿,一個不好還能換個犯顏直諫的清流名聲,讓同僚給你數個拇指,你說這選擇題怎么做? 他選擇題做的很清晰明白,事兒也確實如他所想,出了宮門戶部上下都給了大大的笑臉,覺得他仗義,可皇帝差點被惡心的氣傻了。 你們讓皇帝惡心?嘿,那皇帝也不會對你們客氣,抬眼看看一邊的屏風上的各種痹癥,皇帝冷笑了幾聲,讓張誠喚了幾個人來,然后出絕招了。 皇帝是怎么干的呢?他很痛快的下了個令,說是各地反應,地方上很有些人強勢爭奪平民的田地,并偷稅漏稅,為國家造成了不小的損失,所以他將派遣東廠和錦衣衛詳查各地。 這個民心下的,朝中大臣們一時很有些莫不著頭腦啊,哪怕是知道皇帝最近想摟錢的幾個,也只覺得皇帝該不是想用這里有抓幾個名聲不好的鄉紳什么的,給水師弄點經費? 因為這樣的想法,所以他們第一時間并沒有阻止??蛇@一個沒阻止通過,哈哈,后頭的事兒就有意思了。因為錦衣衛也好,東廠也罷,他們下去查的是舉人以上的讀書人無限制收取附田的事兒??! 你說,這一個鍋蓋那么猛的一下掀開會是個什么結果?反正各地的讀書人都快哭了!想說錦衣衛和東廠迫害讀書人?不成啊,人家如今可有條理,可有腦子了,一上來就先將朝廷規定的,可以免稅的田畝數額貼了個滿大街都是。然后查一家,就將這一家的田地數目往外宣告,然后宣講一下,因為少了這么多田稅,以至于國用不足,雜稅添加的后果。這么一來你說,他們能說啥?百姓看著他們眼神都不對了好不。 畢竟能拉上關系附田的是少數,窮苦的稅都交不起的人家才是大多數,就是已經附田的,那不是錦衣衛他們還說了國家規定的田稅嗎,這國家規定和地方上收的可從來都沒一致過,地方上往上不知道添了幾成,這么一來他們還能覺得自己是占便宜了?啐一口覺得被騙了還差不多。 所以啊,借著這個事兒,皇帝幾乎是刮地皮一般,光是各地的罰款就罰出了三四個水師重建的銀子來。若是加上某些確實有巧取豪奪犯罪事實的人家被直接抓起來抄家的那些;難得干點正義之事的錦衣衛們,在百姓感激中幫著主持公道清理的一些官商勾結的大案;領著幫忙的衛所兵丁們清理的山匪山寨……哎呦喂,那真是,國庫從沒有這么富裕過呀。比張閣老積攢了幾年的家底都厚實。 那皇帝這么干,下頭就沒反對的聲音?有肯定是有的,可誰讓這一次皇帝干得挺心慈手軟呢,除了那些犯事兒的,尋常讀書人家只罰了這些人多附田部分十年的稅賦,沒讓這些人破家,功名上也只是全部降一級,沒滅了他們上進的希望。官宦人家還特意放寬了五成附田數來統計,也沒牽扯到他們當官的子弟。 這么一來……就皇帝以往的抄家名聲,皇帝都這么給你們臉了,你們要是再鬧事兒,那可就是你們自己不想好了。在百姓中名聲已經被毀了一遭的情況下,再出手那很難嗎? 人啊,有時候就是這么奇怪,若是逼得沒退路了吧,那勇氣是說來就來,可這要是余地挺大的,還有胡蘿卜在前頭勾著,那這勇氣……想想那頭皮癢,水太涼的典故,就該知道他們會怎么選了。反正除了吵吵些,其他什么亂子都沒起,這事兒就利索的辦好了。 這事兒順利的程度,皇帝很是詫異,他原本就是一時氣不過,等著人派出去,多少也有些忐忑,總覺得怕是會鬧出什么亂子,到時候怕是要挨先生和老娘的罵,可又不好出爾反爾,毀了自己金口玉言的人設,這才后頭追了人去,讓錦衣衛動作別太過火,留點余地什么的。 不想就因為這樣,這事兒愣是變成了這么一個樣子,他坐在殿閣里反復琢磨,怎么都沒琢磨明白這事兒到底是怎么變的。 他沒琢磨明白,聽到消息的包三兒一樣也沒琢磨明白,坐在工作間里反反復復的想,都沒想出什么道理來。不過他心寬,又不在其位,所以啊,想不通就想不通吧。反正對于這結果他挺高興就是了。 清理了這么一回,別的不說,國家稅賦那一定能上升好大一截,國家有錢了,那軍費也好,救災也罷,就有錢能用了,這不值得高興? 而有了這一次的震懾,地方上的士紳人家必定會縮頭縮腦一陣,不敢太過指染百姓的土地,對于抑制土地兼并那是有好處的。 同時因為宣講了國家稅賦政策,和免稅政策,小吏也好,地方官員也罷,想多加攤派那就要謹慎再謹慎了,畢竟愚民雖然好欺負,可同樣也不缺少愣頭青啊,若是他感覺被欺負的過了,來個告御狀怎么辦?或者更直接點?來個刺殺?撞死到衙門口?哎呦,想想這幾年錦衣衛和東廠往地方上來的頻率,他們可不覺得自己能一手遮天。別銀子沒拿穩,自己腦袋先送了出去。 最后一點,民心上皇帝也算是大大的收獲了一把。知道皇帝并沒想壓榨他們,還派了人幫他們討要公道,你說淳樸的百姓能不感動感激?百姓感激感動了,那起義什么的,是不是能少些? 包三兒用事后諸葛亮的角度好好的盤算了一回好處之后,朝著皇宮的方向那是狠狠的大笑了幾聲。 雖然不知道皇帝這是無心插柳干的,可他依然覺得,這皇帝不錯!若是他能多活幾年,許是大明真的就有希望了。 第151章 人力風扇 感覺大明續命有望,包三兒連著吃飯都多了幾分精神。一個人呆在工作間每日一刷系統商城的時候嘴上連著小曲都哼了起來,那個樂的,真是整體精神面貌都提升了一大截啊。 許是這心情也能影響系統?反正這一日不過是隨便看看,以為大概率又是白瞅的時候,嘿,系統居然真給刷了個好東西出來。 “齒輪結構大全?我要這個干嗎?” 鐘表都做出來了,自行車、三輪車都滿大街溜達了,這會兒來個齒輪結構大全,那和馬后炮有什么區別?不過這東西只要10點……那還是很香的,最起碼能多學點東西。 這么一想,包三兒利索的就將這個技能給點了。 嗯,這齒輪感覺可以啊,這種按壓式的結構、還有這個觸摸式的、重力卡環等等,不對,這東西看著怎么有點像是盜墓小說里的各種機關?喂,他這穿越的好像不是盜墓世界吧,學了這個難不成去給皇帝造陵寢?那不能,干這個的十個里頭九個半是別想活著出來的,他可還想多活幾年呢。 心疼外加可惜的包三兒捂著頭就想將這些知識丟開,不過這動作做了一半,他腦子就猛地閃過了一束靈光。 他能做鐘表,那其實說起來在齒輪結構上,已經很有水平了對吧!那既然這樣,他為啥不能用這個技能做個八音盒?也不用里頭有什么音樂,光是小人在上頭跳舞,難道就不是個好東西了? 還有漢代的計里車,這雖然也是個玩具,可走一里一敲鼓,能幫著計算距離的東西,這不實用?若是能復原出來,皇帝能不喜歡? 最后一個,齒輪會玩了,那么風扇能不能做?若非沒有蓄電池,就是腳踏式發電機其實也不是不能試試的對不對? 想到這些,感覺自己一下子被打開了新世界的包三兒一下子就興奮起來。也顧不得這會兒馬上就該吃飯了,取過一張紙,拿了一支炭筆,就開始了寫寫畫畫。 轉眼就該入夏了,這個時候做出人工風扇來那是正正好好啊。不但是能討皇帝的歡喜,還能借此在錦衣衛多刷點存在感。 終究是錦衣衛里的人,哪怕自己只是掛個名字的虛職呢,多多往來總是不會錯的。 東西還沒做出來就已經有了去處,那接下來該干什么還用說?包三兒立馬就上手了呀。這對于連著鐘表都能做出來的包三兒來說,實在不是什么難事兒,以往不過是沒想到罷了,如今想到了,三下五除二,不過是三日的功夫,一個碩大的人力風扇就這么做出來了。 “嘿,這東西可以??!只要有人在一邊踩著,這風就不會斷了?!?/br> 聽說包三兒又做了稀罕東西,包明武第一個上門來看。唉,說來他也不想這么急吼吼的,搞得像是很貪財一樣,弟弟家有個什么都想往回撈,實在是他家老三啊,有個什么新玩意都往宮里送的習慣,若是他不抓緊些,一個不好,那就未必能有他的份了,便是后期能補上……自家人做的東西,他不能第一時間有,那多跌份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他家這老三啊,這手藝,這腦子那真是好的,簡直不像是他們老包家的人,看看這風扇,這要是放家里,到了暑天該是何等的涼快?這么一想,這一趟他還真是來著了。 包明武一臉贊嘆,一臉驚喜,包三兒對這個成品卻并不滿意,耷拉著嘴角,微微皺著眉頭,嘆著氣說到: “這還只是初步的構想,我琢磨著這人踩還是麻煩了些,若是能做上發條,和座鐘一般,上好發條就能轉一日那就好了。如今唯一還沒確定的是,這上了發條之后會一直轉個不停,該做個什么樣的開關,卡住能隨時停下?!?/br> “三兒啊,這就是你想錯了,這事兒不能這么來?!?/br> 包明武覺著吧,自家這老三樣樣都好,就是在人情世故上……總是容易脫線,就像是這一次: “凡事兒不能太求全,就像是這風,風扇是吧,既然已經做出來了,那就該趕緊的送進去。至于你琢磨的新法子,不用那么著急,先緩緩,等上個一年半載的,想的周全了再做出來往上送?!?/br> 這意思……是讓他將一份功勞掰開來分成幾次,是這個意思不? 對,就是這意思,你說你是不是傻啊,這做好的能用的,擺在家里不送進去,一個勁的再其他地方琢磨,你讓皇帝怎么想?皇帝會不會以為你這是舍不得?既然好不容易抱住了皇帝的大腿,那你就該謹慎些,殷勤些,寧可多跑幾次,多浪費些時候,也不能讓皇帝有一絲半點覺得你不積極知道不?這是態度問題。 包三兒也不是真的沒腦子,他是真的讓發條和開關的問題給卡住了,這才一時沒想到,如今包明武這么一說,他還能不知道事兒該怎么辦? 只見他微微一笑,掃了一眼那風扇,然后朗聲說到: “大哥說的是,確實該先送上去,不過這個不過是試手之作,實在是難登大雅之堂,這樣,大哥,你幫個忙,我有些好木料存在對面的院子里,你領人去幫我取來,我收拾收拾工具,趁著天色還好,趕緊在做起來,若是順利,明兒就能做個更好的,送上去也能體面些?!?/br> 這有什么,包明武給包三兒當下手不是一回兩回了,一聽這話,立馬就喊了門口的幾個小廝忙乎了起來。等著木料搬來,他還幫著做了好些個小工的活兒,連著打磨都一并上了手,陪著包三兒生生的做了個通宵。直至天明才一臉困頓的歸了家。 “你這是又幫老三做活兒去了?你好歹也心里有點數,再是要幫忙也不能忙乎一夜啊。也就是今兒沐休,若非如此,你這樣豈不是耽誤了差事。你得知道,你和老三畢竟是不同的,他可以日日在家,你可不能?!?/br> 包林氏看著一回來就往炕上倒,鞋子都不脫,渾身臟兮兮的包明武,那是越看越上火??勺屗f不讓包明武去?這卻又不能,畢竟那是兄弟,她若是多嘴說了,豈不是成了里間兄弟了?所以做了幾個深呼吸,才說了這么一番,期望下次包明武能稍微有點分寸。 只是她這剛說完,那邊包明武卻一把拉了她的袖子,將人拉近了之后低聲說道: “原本我也以為這回和以往一樣,只是幫著搭把手,可不想做到半夜,老三才偷著和我說,這次送東西上去會讓內里的公公提一嘴我的名字,說那是我和老三一起做的?!?/br> 聽到這個,包林氏眼睛嗖的一下就亮了,轉頭一臉激動地看著包明武。 “老三這是……以往可沒這樣,這次怎么這么突然?” “以往?以往我和個跳豆一般連著跳了幾回,你當這里頭就沒老三的臉面?” 包林氏一巴掌拍到包明武的身上,讓這壯碩的漢子下意識的就縮了縮,然后一瞪眼,一叉腰,低聲詢問到: “不是,我什么時候是這意思了?你別鬧,我問你這一次怎么突然說要和陛下提你?這,這莫不是他聽到了什么消息?有什么機會?” 到底是錦衣衛人家的婦人,這敏感度就是不一樣,一下子就問到了關鍵點上。包明武敢不對媳婦說清楚?別鬧了,就他那怕老婆的性子,這簡直就是笑話。所以啊,你看,他立馬就訕笑著湊到媳婦耳朵邊,小聲說到: “機會說不準,不過老三想未雨綢繆?!?/br> “真有機會?” “恩恩,也許吧?!?/br> “快說說,什么機會?讓老三這么上心?!?/br> “這事兒其實你也知道,就是立太子的事兒?!?/br> “太子?等等,你是說大典的事兒?還是藩國來賀的事兒?” “都有吧?!?/br> “這算什么機會?這樣的事兒以往不是也有?這還用神秘兮兮的偷著說?你腦子沒丟吧?!?/br> “哎呦,你,你這人,你也不想想以往陛下沒現在這么有錢啊,以往陛下也沒想著擴大水師不是?” 若是這么說,這機會還真會有!畢竟水師真的起來了,那要不要往里塞錦衣衛?那肯定的!太子立了,東宮那邊要不要塞?那也是一定的。這兩頭一動,錦衣衛必定又要調動一番,擴大幾分。如此……必定要從下頭再提上幾個來。 “我怎么覺得,這幾年你們錦衣衛擴張的有點快呢,這都第幾回了?” “是啊,好幾回了,這說明什么?說明咱們錦衣衛的好日子啊,又要來了?!?/br> 包明武說話的聲音雖然輕,可聲音里的期待卻濃的帶著光彩。 “若是這么下去,咱們老包家三兄弟許是不用幾年,就都能混上個六七品了,等著那時候娶媳嫁女會是和什么人家結親?等著這下一輩起來,又會多出多少官宦人脈?到時候啊,咱們家在京城,那才算是真的根底深厚了?!?/br> 包明武猶如呢喃一般的一段話說的,就是包林氏一時也沒了說話的心,虛虛的看著窗戶,臉上多出幾分期待來。 第152章 琉璃、玻璃 包明武雖然抱大腿抱得很有水平,看機會也算有點眼光,可到底水平不夠,事兒并沒能如他所想的發展。白白耗費了幾百兩銀子,讓王安和張誠在皇帝面前提了一嘴,最后除了皇帝的一句夸贊什么都沒落下。 這可真不是個好消息,雖然包三兒心里多少有點準備,知道這事兒就是碰個運氣,不撞個幾回木鐘怕是沒什么希望,可心里失望總是免不得的。 可有時候事兒就是這么奇怪,東邊不亮西邊亮。這邊皇帝啥表示沒有,另一頭錦衣衛那里,包明武卻一下子變得吃香了起來。 其實說起來也不難解釋,畢竟包明武已經被皇帝稱贊了是吧,又能幫包三兒做點手工活,屬于有點本事的,那自然也就很容易被錦衣衛的一些大人看成了有潛力的好苗子。既然是好苗子,那還說什么?趕緊調來用啊,誰知道哪天是不是會被皇帝提起來呢?若是真有那一天,自己豈不是平白混個有伯樂的名頭?就是后頭沒戲,那也有包三兒這么一個兄弟在后頭撐著呢,以后在包家弄點好貨也算是有了由頭是吧。 于是乎包家兄弟還沒琢磨明白一二三呢,那頭包明武就接到了消息,說是西北如今幫宮里做羊毛粗加工正缺勘察審核的人手,要調他過去出個遠差。 而這個遠差……錦衣衛還是很人性化的,干苦活的從來都不缺獎賞,所以包明武最終還是升官了,唯一不同的是,這不是他們兄弟期待的原地往上提,而是套上了一個小旗的身份,跟著一位百戶大人直接成了督查西北軍堡的外派官。 這讓包家人怎么說?不滿意?別啊,這好歹也是從七品,從此入流了呀??蓾M意……這一趟沒個一年半載的怕是回不來。 “你說說這事兒鬧得,真不知道該高興還是不高興了?!?/br> 包林氏一邊給包明武收拾行李,一邊絮絮叨叨個不停,偶爾抬眼看向包明武,眼睛里也滿滿都是不舍,說來包明武在錦衣衛這么多年,那出外差的次數是少之又少,而且偶爾出去,也多是近便的地方,上回去江南已經是最遠的一趟了,可就是這那去的也是繁華的地界,如今去西北…… “那地方聽說風沙大的,臉皮子都能吹走一層。這真不能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