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君 第69節
感謝在2022-04-27 19:19:24~2022-04-28 00:08:4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滿月i 50瓶;30748969 40瓶;北荼 5瓶;ee 3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72章 自安宜縣回來, 柳漁把兩件事安排上了,這頭一樁就是“識字”。 崔二娘給寫的尺寸、陸承驍寫的貨單,柳漁都應該是不認識的, 回來后就找衛氏拿主意了,原想著是找柳晏平、柳晏安教她,倒沒想到衛氏也是識字的,先就給柳漁念了一遍。 到此時衛氏才意識到侄女不識字,這若是嫁尋常農戶沒什么,嫁到陸家,她自己又想做生意, 不識字可是不成,當下就不知從哪翻找出柳晏清哥兒三個幼時用過的千字文來,指了柳晏平、柳晏安每天抽空給柳漁上課。 柳晏安對這事倒是特別積極, 二話沒說先去給柳漁做了個沙盤,獻寶一樣送到了西次間。 柳漁瞧得發愣,柳晏安道:“初學字就用樹枝在沙盤上寫啊,比用毛筆容易, 也省筆墨?!?/br> 農家的孩子多是這樣過來的。 柳漁眉一挑,覺得挺好, 用毛筆容易暴露她不是初學者的事實,用樹枝的話則好些。 這之后每天午飯后的半個時辰就固定是柳漁的識字時間, 夫子便由柳晏平、柳晏安輪番擔任。 第二樁, 便是陸承驍提出的那個請人的建議。 柳漁與衛氏商量過后,衛氏也覺可以, 衣裳由柳漁做裁剪和刺繡部分, 再從村里請兩個針線好的婦人來家里幫著衛氏一起做相對簡單的縫制, 每套裙裳按難易程度給三十到五十文的工錢。 要求只兩點, 針線好,手細嫩,因為柳漁進來的料子大多以易刮壞的紗、絹、羅等為主,手若是很糙這活還真干不了。 有這樣的事自然是先關照同族,衛氏想了想,去問了族里的柳春山媳婦和柳大田媳婦,這兩個都還是新媳婦,針線做得好,平時也較少做地里的活計,手不會跟常做粗活的農婦一般粗糙。 一聽幫著縫一身剪裁好的衣裳給三十到五十文工錢,兩人哪有不樂意的,做衣裳對村里很多婦人來說,難的是剪裁那一步,出來的衣型實在談不上好看,加之不夠熟練,又怕剪壞了布,往往剪裁都要折騰去了大半天。 可如果有人給裁好衣片,只是縫制的話,活做得再細,兩天也能做出一套來了,做兩天針線就能得三五十文工錢,一個月就是四百五十文到七百文的進項,這于鄉村婦人而言可是再劃算沒有的事情。 兩邊說定,兩個媳婦子第二日就到了柳家,柳漁看過做事確實仔細,針腳也均勻細密,便放下了心。 柳漁工錢是做一套一發,兩婦人干勁十足,每天白天吃完飯就到柳家院子里做衣裳,傍晚才各自歸家,照此一來,效率果然大增,刺繡部分少的裙裳,四人合力,兩天就出了三套,其中一套正是先前顧客定下的那一件。 不想耽誤賣貨,也怕讓顧客等得久,索性就讓柳晏安抽空跑了一趟,只帶個小包袱,坐船來回便宜也比趕騾車快。 他這一趟,還給柳漁把上回讓繡娘捎過去的那身衣服賣了的錢給帶了回來,一千二百文,崔二娘那邊得二百四十文,柳漁得九百六十文,合上次掛在賬上的一百六十文,是一千一百二十文。 崔二娘聽柳晏安說柳漁請了村里兩個媳婦幫著做簡單縫制,這一回沒給銀子,而是直接給的銅錢,說是柳漁發工錢方便,如此一來,扣除前回拿布料的十五兩,柳漁現今手中已有三十八兩的存銀和十五匹布。 而崔二娘那邊,聽說柳漁請人也極是高興,直叫柳晏安帶話回去,讓送款可以再快些。 因崔二娘發現,賣柳漁的衣裳雖只二成利,可因為單價高,她賺到的并不比自己繡鋪里單件衣裳利潤少,且因為柳漁的衣裳款式好,基本是掛上醒目位置就能招攬來生意,不止是吸引來了鎮上少數的高消費人群,更是因為進店的人增多,把她店里中低端成衣的生意也帶了起來,她嘗到了甜頭,巴不得柳漁款式能供得再快一些,不要總是斷層,至少保證店里時時能有三五款吸睛的高端貨。 柳晏安自然應下,把這話轉達給了柳漁。 柳漁倒是想快,奈何,村子里針線手藝好的婦人好找,會刺繡的卻不那么好找,而衣服要賣上價,單靠料子、色彩和剪裁顯然是不夠的,刺繡也是極重要的一個加分元素,設計、裁剪和刺繡,柳漁一個人備三個人的料已經是極限。 不過每兩天出三套新款,能持續穩定的送到崔二娘繡鋪里,作為一個高端補充這已經是很夠了,長豐鎮不少殷實些的人家就都知道崔二娘繡鋪會售高端款了,款式比縣里好,價格雖說沒比縣里買著便宜多少,但架不住近啊,三天兩頭就能轉過去看一看。 尤其知道這些不是崔二娘自己繡鋪出的,而是跟崔二娘神神秘秘不肯透露身份的某位手藝好的繡娘私定的,且款式極少,兩天才上三套,上架很快就會被人買走。 買衣裳哪有搶衣裳香?崔二娘繡鋪很快成了長豐鎮富戶家太太小姐們眼里的香餑餑和每兩日必逛的寶地。 此為后話。 五月下旬,苧麻熟了。 袁州盛產夏布,很大一個原因是此地氣候土壤都極適合苧麻種植,百姓幾乎家家都種幾畝苧麻,一年能收三季,五月下旬正是收割頭麻的時節,剝麻績紗,幾乎家家戶戶都忙了起來,溪風鎮集市也開始出現一些收麻的小攤。 這時候來收的,多是割麻剝麻后,簡單處理曬干的苧麻絲,三文一兩,比如柳家,也種了幾畝苧麻,但因衛氏不會織布,績麻又實在太費功夫,往年收上來簡單處理后就會送到鎮上直接賣生絲。 而還有一部分百姓不會把生絲出售,而是自己績麻織布,過一段時間再把生布賣給鎮上收布的商人。 柳晏平看著自家今年簡單處理過的麻絲之后,卻沒有急著送到鎮上去賣,而是跟柳晏安交待一聲,就往縣里找陸承驍去了。 陸承驍原以為是柳漁有話要讓柳晏平帶來,結果兩人一碰面,柳晏平卻是與他打聽夏布一事:“你之前說咱們袁州的夏布比外邊便宜,想販夏布,我想問問,若是販夏布的話,是怎么個章程,你今年還準備做嗎?” 陸承驍挑眉:“你想販夏布?” 柳晏平點頭,又搖頭,道:“倒不只是單純想販夏布,而是對行商生出了興趣,我所聽到的和生意有關的事情多是出自你口,近來地里的麻收上來了,就想到你前頭說的販夏布的事,這個,你能跟我細說說嗎?” 柳晏平沒說的是,柳漁從前說開鋪子給他們哥三個賺媳婦本,從前只當玩笑,現在看著柳漁當真把繡鋪的事一點一點經營起來了,他一個做兄長的,怎么不著急,當真讓meimei養他不成? 柳晏平還有個念頭,如果可以的話,趕在meimei出嫁前,他能多賺些錢,給自家meimei備上一筆豐厚的嫁妝。 陸承驍聽柳晏平這般說了,垂眸想了想,道:“你想了解這個行業的話,須得親自去走走看看?!?/br> 說著讓柳晏平等等,自己折身回鋪子跟陸洵打了聲招呼,便道:“你隨我來?!?/br> 領著柳晏平就往街上去。 柳晏平奇道:“去哪?” “碼頭?!?/br> ~ 柳晏平往安宜縣城來得也不算少,但碼頭方向是極少過去的,隨陸承驍到碼頭后,一眼望過去,看到最多的是船只和做搬運的苦力,眼里正疑惑,碼頭不遠處的幾家鋪子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陸承驍一笑:“發現了?” 柳晏平點頭,他看到的,正是幾家收售麻絲麻線的鋪子,問陸承驍:“各處村鎮被收上來的麻絲,最后是賣到這里?” 陸承驍點頭,也搖頭,道:“也有織布作坊直接下鄉收的,但大多是匯集在縣碼頭這邊?!?/br> 他一指渝水河,道:“沿著河道借著船運之便,袁州那邊各織布作坊陸陸續續會一路行船沿縣購絲,各鎮三文一兩收上來的麻絲按斤計價賣到碼頭麻絲鋪子以獲利,麻絲鋪子這邊也有專門做績絲的農婦接活,最終績好麻線到袁州那些織行手中就可以直接織布了,這是從麻到生布的一條產業鏈,生布由布號采購,印染,最后的成布再銷售到布莊、布鋪手中?!?/br> 他說到這里看柳晏平:“所以要做夏布生意,在袁州甚至洪都府都很難有優勢,要往兩浙、淮南、荊湖北路一帶售賣,才能真正享受到價差優勢,而不管往上述哪一處去,路途遙遠,你需要算好運費、花銷和沿途關卡的稅費,若太少了,恐怕賺到的也就堪堪夠抵消這幾樣基本花銷,這就是遠途行商本錢都不會太小的原因?!?/br> 柳晏平若有所思,又問:“那洪都府苧麻所織布料大多是什么價,與兩浙的價差能有多少?” “這區別就大了,要看扣數、工藝、染色印花,不過總體來說,大批量走貨,咱們不比市價,只說布號的批量價,洪都府布號出來的夏布價格和兩浙布號外銷的夏布價格比的話,得有二三成價差,而咱們從袁州直接收布印染直接銷往兩浙的話,這里邊的利潤應該還要大些,因為少了洪都府布號在其中的占利,具體的我就不知了,兩浙的行情我也不那么了解,這些都是跟家中掌柜打聽來的?!?/br> “二三成還要更多!”這可是大批量走貨啊,柳晏平眼睛發亮:“怪道你想做行商的買賣,若是在兩浙把夏布脫手,再帶回那邊的絲綢來,一來一往,這賺頭大了?!?/br> 陸承驍望著碼頭邊??康男写?,眼里也皆是向往,再看柳晏平,覺得與他在這一方面倒是頗為投契,想了想,道:“我最近差不多也要著手收一批生布,染了后走一趟兩浙,我看你對行商頗感興趣,你若能騰出時間,不妨與我同行,做不做生意倒在其次,增長些歷練也是可以的,我也是頭一回自己出外行走,咱們一起,也算有個伴,沿途開銷我出,你也可以適當帶些貨試試?!?/br> “好!”柳晏平當然愿意,當下笑了,“那我就沾沾你的光去長長見識,我別的用處沒什么,身手還行,你當管食宿免費請個鏢師也成?!?/br> 話畢伸出一只手,陸承驍伸手同他一擊掌,兩人都笑了起來。 少年意氣風發,此后的袁州城兩位傳奇,便由此刻結盟,相約踏上第一步征程。 作者有話說: 更新來啦,今天查資料差點查傻了,不過學到好多,很快樂。感謝在2022-04-28 00:08:47~2022-04-28 21:45:0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摸摸小貓屁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鏡子 5瓶;ee 3瓶;古言、魚魚愛吃魚、念念不忘、39813971、摸摸小貓屁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73章 接下來兩天, 柳晏平幾乎日日不著家,滿村子轉著和家里有織機的人家打聽往年小販來村里收生布的價錢,又開始跑安宜縣當地的小織坊看貨問價。 夏布市價五百到六百文不等, 這是染色后的熟夏布零售價,生夏布從織坊大批量拿貨是三百到三百六十文一匹,柳晏平打聽過,春麻織出的生布,布商來村里收購價是每匹二百七十文到三百文。 農家人一年到頭沒什么余錢,自己會織布的人家大多是用未染色的生布制衣,所以哪家的織布手藝好與不好, 只看那家人身上穿的衣裳就能知道一二。柳晏平幾番比較后,發現家織布中手藝好的婦人織出來的布和小織坊的布,二者在質量上其實差異并不大。 他沉吟著, 動起了心思來。 本錢他是沒多少的,找娘商量的話,應該能拿出十幾二十兩,至于柳漁那里的錢, 柳晏平沒想過要動。 十幾二十兩,能收到的生布實在不多, 就算是二十兩,以三百文每匹的價格算, 也就是六十六匹布, 這里還要預留開給這六十六匹布染色的錢,也就是說, 滿打滿算能弄個五十匹布去販賣。 二十兩, 按三成利算, 能賺六兩。 六兩其實不少, 這是他大哥柳晏清半年多的餉銀了,可正如陸承驍所說的,賺個六兩,連路資都不夠的。 雖說陸承驍說他出了路費,只請他去作個幫手,柳晏平自己也覺能增長見聞就獲益良多,然而當真的有這么一個機會擺在眼前,又怎能不緊緊握住,且將之最大化利用呢。 柳晏平生了心思,每日里冥思苦想就是這樁事,怎么在這趟兩浙之行中收獲更多。 白日里忙得連做飯的活計都被柳晏安給包攬了的衛氏和柳漁,在這天吃晚飯時覺察了出來,衛氏奇道:“你最近有心事?” 好似人也總往外跑,難不成有心上人了? 想想二兒子也二十了,家里條件還可以的人家,二十差不多也成親了,比如和柳晏平同齡的柳大田,媳婦都已經進門了。 到她家這三個,一個個跟沒長這根筋似的,老大頭兩年一被問起婚事,就說meimei還沒找回,先不急,老二老三神經比老大還粗,有老大前頭頂著,這兩個樂得自在,難不成終于有一個開竅了? 衛氏還挺激動,她也盼兒子成家,家里添丁進口的,一雙眼灼灼望著柳晏平。 柳晏平完全不知道他娘心里想的事情,這事本就是要同家里說的,一被問起,便如實道:“是有件事,我和承驍約好,近日收一趟夏布往兩浙走一趟,販布?!?/br> ??? 差點以為馬上將有媳婦茶能喝的衛氏懵了懵,然后就是小小的失望。 不過前邊有個大兒子還沒議親,衛氏倒沒那么急二兒子,很短暫的失望了一瞬就撂開了,轉而問起兩人商議要去販布的事:“你給承驍做搬運,打下手跑腿?” 衛氏不覺得自家有能去兩浙行商的資本,沒個五百一千兩的,跑兩浙那能叫行商?她能想到的就是兒子那一身力氣和身手,做個苦力和打手再順便長長見識,是最有可能的。 柳晏平失笑:“您真懂我?!?/br> 柳漁愣了愣,先時是聽陸承驍說過有外出行商的想法,不過上回見面并不曾聽他提起,柳漁以為一時沒那么快的。 柳晏平見她怔愣,就道:“最近各家還在績麻織布,成布還不多,要走還沒那么快,所以承驍應該是還沒來得及告訴你,他這些日子十有八九也在跑周邊幾縣的織坊?!?/br> 陸承驍和他不同,他自己村子里找兩家就能收夠布了,陸承驍要往兩浙去,動作要快的話少說要找兩三家織坊定貨。 更或許,還有一個可能,往兩浙販布的事陸承驍或許還沒和家里人商議過。 接觸了幾回,柳晏平對陸承驍多少也有些了解,這人其實不愛說,可他會悶頭去做,先把市場看好,有把握有章程了,恐怕才會與家中商議,那日若非他找上去,陸承驍也不會與他先提起這事來。跟漁兒說這事應該也是這樣,會等陸家那邊通過了,確定了,才來柳家。 柳漁點頭:“我明白,商機不等人?!?/br> 一年三季收剝的麻絲中,五月收的春麻質量最佳,織出來的夏布精細嫩白,陸承驍要往兩浙販布,定然是要搶時間的,正如她制成衣,也在搶奪夏裝銷售的黃金時段,無瑕他顧。 柳漁問起柳晏平具體的章程,衛氏和柳晏安也感興趣,都望著他,柳晏平便把最近打聽到的行情以及和陸承驍的約定說了,又跟衛氏商量,從她那里拿二十兩銀子,他從村里購一批質量好的夏布和陸承驍的布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