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當然,李襄來的晚,并不知道當初高兵在時,棉紡廠曾經誣陷刁難過他們,他只知道,棉紡廠作為唐總的老東家,跟他們公司業務往來非常通暢,倒是機械廠雖說唐總未來公公在當著廠長,可他們那個后勤部主任陰陽怪氣的,每每都要給他們找點麻煩,銷售員和財務背地里都叫苦連天。 嗯,今天我找呂廠長有點別的事情。唐粒說。 說話間,已經到了棉紡廠。 保衛科的人自然認識唐粒,當然也知道人家現在生意做得挺大,已經是廠長級別的人物了。趁著唐粒他們登記訪客姓名的時候,跟她一陣寒暄,還暗戳戳地打聽,唐粒公司招不招人。 過陣子應該要招一批人,工種現在還不好說,怎么,家里有親戚要找工作?唐粒笑道。 嗐,哪什么親戚,我自己呀。保衛科的人訕笑著,壓低了聲音,你是知根知底的,也沒什么好瞞你的,咱們廠子怕是開不下去了,我這上有老下有小的,還不得早作打算? 唐粒放下筆,問:之前不是有友美服裝廠的單子? 友美服裝廠是市里的龍頭企業,因為有澳國華僑的投資,對方還提供了一些先進的技術設備,所以產品質量和銷量一直都不錯。 說回來,那位澳國華僑據說還是祁振的舅公,當初她下崗時,祁振為了幫她保住工作,還請這位舅公跟友美那邊打了招呼,也正是通過那一次的機會,安縣棉紡廠跟友美服裝廠擴大了合作。 唐粒一直以為有了友美服裝廠的單子,安縣棉紡廠至少能再撐一陣子呢,沒想到居然還是走上上輩子的老路了? 友美服裝廠的供貨商多著呢,這年頭,要倒閉的工廠多的是,誰都想把東西賣出去,這競爭來競爭去,價格一壓再壓,哪還有什么賺頭。保衛科的人雖說不進車間,可他們這兒人來人往的,消息反倒比普通工人還靈通。 唐粒一聽就明白了。 市里發展得好的服裝廠就友美服裝廠一個,可各個縣里棉紡廠卻很多,大家現在都是在茍延殘喘,為了能勝出,可不就得打價格仗?然而現實是,越是打價格仗,反倒死得越快。價格壓得太低,成本都收不回來,可不就死得更快? 當然其實國營工廠還有一條路子,就是私有化改革。 但事實上,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順利實現私有化改革,尤其是像安縣棉紡廠這種傳統的、效能低下的,又規模并不大的廠子,成功私有化的可能性很低,最后確實多半只能倒閉收場。 唐粒給保衛科的人留了公司的地址和電話,最后安慰他,棉紡廠未必就真會走上倒閉的路子,當然,人家并不信,仔仔細細把寫了地址和電話的紙放好了,倒是讓唐??扌Σ坏?。 這兩年安縣棉紡廠也有了些變化,比如說原先的廠長,據說是市里有路子,已經調到市府的國營廠子里當中層干部去了,現在的廠長是呂寬。 找到呂寬辦公室時,他正在打電話,唐粒在門口看了眼,就退了出來,跟李襄一起站到了走廊上。 當初那位人事部的干事小孫,現在是呂寬的秘書,他陪著唐粒站在走廊上說話,竟然也旁敲側擊地打聽唐粒公司招人的情況。 唐粒笑道:孫同志這樣的人才真能來我們公司,我肯定倒履相迎,不過,其實我覺得咱們廠子也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或許還有轉機呢? 連小孫這樣被重要的年輕人都想著找后路了,估計棉紡廠的情況確實是不太好,唐粒原本還覺得要說服呂寬接受她的計劃,可能要費一番唇舌,現在瞧棉紡廠這樣的情況,忽然覺得,可能并不難。 很快,呂寬電話打完了,唐粒帶著李襄進去,小孫幫忙倒了兩杯水,就退出去了。 呂寬跟唐粒握了手,又聽唐粒介紹了李襄,感慨道:當初你主動下崗,多少人覺得你傻,可這才過去多久,你已經發展得這么好了。 唐粒笑道:還要感謝呂廠長的支持,我這公司的第一步,就是您扶持著走出去的。 呂寬擺擺手:不值一提,這第一步,你總歸都能邁出去的。 寒暄了幾句,唐粒就開門見山說了來意:呂廠長,今天過來我是想跟您談一筆生意。 呂寬其實也一直在猜測她的來意,他這廠子都快開不下去了,食堂的訂貨量自然也逐漸少了,呂寬想著她或許是為這事來的,可這事他也沒辦法,工人少了,吃飯的人就少了,工資低了,工人花在吃飯上的錢也就少,這都是沒辦法的事情。 他正斟酌著怎么說,忽然聽唐粒又說:我想入股咱們廠子。 呂寬一愣,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什么? 就連李襄都忍不住驚訝地看向唐粒。 剛才在保衛科他可都聽見了,這廠子都快開不下去了,唐總居然還想往里扔錢? 這明眼人一看就是要虧錢的買賣,李襄怎么都想不通,唐粒為什么要這么做,總不能是菩薩心腸,想要割rou喂鷹救一救老東家吧? 別說李襄這么想,就是呂寬也覺得唐粒是不是瘋了:我不知道你來之前有沒有了解過棉紡廠現在的情況,雖說站在我的立場,我是巴不得有人能救一救廠子,但是,唐粒,我也不能坑你。就這么說吧,現在甭管是誰,往這廠子里扔錢,其實就跟往水里扔錢沒什么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