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頁
雖說‘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打出了秦國的氣魄,但是吧,沒卵用,其他國家該嫌棄的還是得嫌棄。 不過蘇清之可不一樣,最起碼蘇清之不會太過自視甚高。 這么說吧,如果真要對秦國下手,取代秦始皇一統華夏中原,秦國肯定是最后一個國家。畢竟有句俗話說得好,難啃的骨頭,都會留到最后。 扯遠了,總之收歸前齊國治下土地和百姓后,吳國的經濟就開始進入高速發展中。 首先,吳國獨家發行的雪紙,一經面世,并且經過讀書人的試驗,受到了極大的追捧。通過往來各國的商賈,雪紙販賣到各國,所謀取的財富是巨大的。 后世有種說法,二道販子是最賺錢的行當。 一倒賣,原本只是成本幾毛錢的東西,就能賣個上百甚至上千的價錢。 所以說,二道販子很賺錢,蘇清之沒有必要讓錢都被來往各國進行貿易通商的商人給賺了,就干脆組織了一個以他為首的商會,將雪紙以及其他物品販賣到各國。 然后再用商貿所得的錢財,來維持蘇清之開展的各種基建。 比如說興修水利。 并不是說吳國的國土范圍,大部分都在太湖一帶,水資源豐富就不缺水。 事實上,吳國的可耕種土壤,都是集中在有水資源的地方。哪怕是小溪流,實際上也是有幾戶人家聚居在一起的。也就是說淳樸的吳國人,大多逐水而居,過著日落而息日升而起的悠閑生活。 生活節奏并不快,估計有的人一輩子,從少壯到老年,都難得進一回縣城。除非采買生活物資,比如說油米姜醋茶。只有采買生活必須品,吳國大多數逐水而居的百姓,才會想著進城采買。 哪怕現如今,條條筆直的水泥路連通各城鎮鄉村,出行方便了很多。吳國百姓的生活節奏也沒有快多少。當然了,吳國的軍隊又不一樣。 有精通戰役的伍子胥、孫武在,吳國的軍隊,根本不需要蘇清之多cao心。畢竟術有專攻,蘇清之又不可能御駕親征,就相當于外行指導內行,肯定不得行。 還是干好基建的工作吧。 用玻璃、琉璃制作的工藝品,一經推出,廣受所有人的好評。 不像雪紙,飽受讀書人的好評,不管是用玻璃制作的,還是用琉璃制作的工藝品全都美得驚人。比起精雕玉琢的玉杯,玉碗 等物,顯然還是玻璃、琉璃制品更加好看。 更得達官貴人,王孫大臣的喜歡。 他們的喜歡造就了蘇清之利用王家商會,瘋狂的攬財。當然了,就像前面寫的,賺的錢,蘇清之都投入了基建中。 要致富先鋪路,如今路鋪完了,水泥廠、玻璃廠甚至造紙廠都火熱運行中,并且給蘇清之帶來了極大的效益,接下來就該興修水利了。 前面已經闡述了吳國雖然水資源豐富,百姓大多逐水而居,卻并不代表良田,特別是種植水稻的良田多。實際上,吳國和其他國家一樣,主要種植黍、稷、麥、豆等農作物。 水稻肯定有,但是吧,這個時候的農作物的收成,普遍不高。 而相較于旱地種植的黍、稷、麥、豆等農作物,水稻的產量還要少。因此吳國百姓種植糧食,很特么隨性。不是今天種植小麥就是明天種植豆。 相對的,自然大豆才是常規種植農作物。 大豆根莖、豆莢可以供牲口食用,嫩葉可以當蔬菜食用。然后大豆種子,可以用來磨豆腐,等等這個時候還沒有豆腐,大豆磨成粉,或者煮熟食用,都可以用來當主糧。 仔細想想,可以將豆腐的制作方法拿出來了。 而且蘇清之要是沒有記錯的話,大豆同樣可以用來榨油。大豆油難道就比葷油差,要知道這個時候,食用的食用油都是葷油,而且老百姓普遍是很少沾葷腥的,都是靠糧食、野菜果腹。 ‘rou食者’便是指代的當權者,意思是能吃rou。 于是乎,興修水利,好制造沃田千里的同時,蘇清之不忘將什么大豆的n種吃法,包括豆腐、豆豉、豆皮、腐竹以及豆渣的制作方法都拿了出來。 正式讓大豆從主食農作物中變成了吃法多樣兒的蔬菜。 王后和諸位王孫大臣都表示驚訝,但是被蘇清之以‘天人神授’的說法給糊弄了過去。 再之后,用時幾年的水利修葺完畢,蘇清之再次‘天人神授’拿出了如馬鈴薯、玉米、紅薯等后世的高產農作物。一下子就把基建的基調變成了種田。 而且還是大王、王后帶頭種田,全民響應的那種全民性種田。 都是按照季節種的,比如說種植大豆的時候,和玉米或者番薯套種??傊荒赀^去,蘇清之拿出的馬鈴薯、玉米、紅薯等農作物所產出的高產,惹來全吳國人民的震驚。 特別是王后,不光明面上贊嘆,私底下更是連連說蘇清之不愧是被‘天人’眷顧的君王。 蘇清之一點都沒有覺得不好意思,很淡定的接受了王后的夸獎。 “是呀,寡人得天眷顧,不僅讓吳國在寡人的手中發揚光大,還娶了王后這么好的妻子?!?/br> 就是有個小小的遺憾,王后至今無子,心情始終帶著點忐忑不安。 索性蘇清之就不是個重欲的,而且蘇清之已經算過他這輩子的面相。無子,人到中年卻能得一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