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頁
有過氏殺斟灌氏又征伐斟尋氏,滅掉夏后帝相。 意思是說,從前有個部落叫有過氏,滅掉斟灌氏后,又跑去征討斟尋氏,干掉夏后帝相。夏后帝相,指的是夏王朝第五代君主名叫姒相,是夏王姒仲康之子,史稱夏帝相。 當時帝相的妻子后緡懷著身孕,就逃到了有仍國生下了兒子少康。 少康長大后,當了有仍國的牧正之官。 有過氏發覺之后,就想殺死少康以絕后患。 不過事情敗露,少康逃跑,逃到了有虞國。 有虞氏懷念夏之恩德,于是就把兩個女兒嫁給少康,并封給他綸邑。當時少康只有方圓十里的土地,只有五百部下。但以后少康收聚夏之遺民,整頓官職制度。 就這樣發展下來,少康有能力后,就派人打入有過氏內部,終于消滅了有過氏,恢復了夏禹的業績,祭祀時以夏祖配享天帝,夏代過去的全部故物都收復如初。 在伍子胥看來,現在的吳國,的的確確不如當年的有過氏強大,而越王勾踐的實力,卻要比當初的少康強大。如果不借著越國戰敗的機會,好好消滅越國力量。反而因為越國的乖覺,以及主動誠服的原因寬恕越國,完完全全是為未來埋下隱晦。 “越王勾踐此人極善隱忍,說不得自愿入吳國為奴三載,是為打探吳國情況?!?/br> “武卿所言有理,寡人就是這么想的?!?/br> 蘇清之肯定了伍子胥的說法,并且‘勉勵’伯嚭幾句,讓他記得將文種送給他的美人兒、金銀珠寶交公。 伯嚭苦澀萬分,卻心有慶幸。幸好蘇清之沒有‘遷怒’免掉他的官職,只是讓他將收的賄賂上繳。不然,豈不是努力幾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多謝大王諒解?!辈畤喊莘??!俺家院髸斢浗逃?,不敢再私下接待越國使者?!?/br> 蘇清之見好就收,沒有再為難伯嚭。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否決越國打得,以退為進,歸附吳國好借此逃脫滅國的好主意。 說白了,目前吳國占據絕佳的優勢,不趁機真正意義上的吞并越國,反而像歷史上的吳王夫差一樣,收下西施,認同越王勾踐跑來吳國為奴三年,已經不是傻,而是根本沒有腦子。 蘇清之自認自己帥帥氣氣,卻并非沒有腦袋。所以堅決否掉越國為了避免滅國,主動歸附吳國的請求。 “繼續打。寡人倒要好好瞧瞧,這越王勾踐還有多少花招兒,沒有使出來?!?/br> 這下子,滿朝官員除了伍子胥、孫武等武將高興外,其他人都目瞪口呆。感覺蘇清之的舉動,標準算是痛打落水狗。好歹是一國之君王,這么計較,真的顯得很小家子氣。 蘇清之可不知道官員們心底的誹謗,瞧著他們一個個不吭聲,完全默認的態度。蘇清之就很欣慰的表示,與越國的戰爭,依然由伍子胥、孫武二人全權負責。 至于犯了錯誤的伯嚭,蘇清之還是很給面子的表示,最近他的基建隊伍缺少了跑腿的。伯嚭暫時不參與軍務,就跟著他搞基建吧。 自從當了吳國大官,擺脫以往逃亡的日子,伯嚭就越發的奢侈喜鋪張。完全可以用‘好逸惡勞’的形容詞來形容伯嚭,肯定不愿意干基建的活兒。 在他看來,雖是利國利民的工程,卻是低賤工匠該干,不該由身為吳王的蘇清之來時時把控??伤詾槭撬詾?,心里也算清楚得很,要是他敢把自己對工匠的不屑說出來,蘇清之就敢將他變成他所看不起、鄙夷不屑的人。 第222章 第①⑨個故事! 伯嚭還能有什么辦法?只得表現出‘心悅誠服’的模樣兒, 欣然接受蘇清之這位吳國大王的安排。 且說下了朝,除伍子胥、孫武外,其他人都被蘇清之留了下來。 可不是排擠, 而是伍子胥和孫武去練兵,并且點將,準備不日再次帶領軍隊去越國國內逛一圈。像什么明顯的建筑物, 比如說越國王宮,能搬遷就搬遷, 不能搬遷的話,那也要改建成符合吳國,不對, 是符合蘇清之口味的行宮別館。 既然要歸附,那自然該徹徹底底的歸附, 而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始終想著要來一招‘臥薪嘗膽’,好將吳國顛覆。 蘇清之不想留下問題, 所以肯定要乘勝追擊,根本不給越王勾踐翻身的機會。既然想來吳國為奴, 就別三年了,而是長長久久,一輩子都待在吳國吧。 正是基于這樣的念頭, 所以蘇清之才會在宣布解散朝會后, 又把除伍子胥、孫武以外的大臣聚集到一塊兒, 主要是給除伍子胥、孫武以外的大臣打預防針。 必須無條件配合伍子胥、孫武整頓軍紀, 練兵再征越國。要是敢從中搞破壞, 嘖嘖, 現在奴隸制度還沒有完全廢除取消, 作為吳國最大的地主,蘇清之有權利將所有背地里搞動作的宵小之輩,全部貶成奴隸。 這是對于背叛者的最合理安排。既然不服氣他的安排,想著通敵賣國,那就闔家上下一起為奴為婢贖罪吧。 煞氣毫不掩飾,也沒有掩飾。 在場的官員心知肚明,表面鎮定,實際上還不是暗自誹謗,屬于姬姓吳氏的霸道又在蘇清之的身上體現了。 可以說,吳國的每一任大王,包括現在的蘇清之,都有唯吾獨尊的霸氣。 特別是蘇清之,看著溫文爾雅。實際上還不是固執己見,有自己的堅持。蘇清之所做的決定,只要是蘇清之認定是對的,不管旁人如何反對,蘇清之都會堅持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