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陳老爺與莊中的老人陪他們一起逛完寺院后道:“自從建好這救生寺,莊上年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全靠長老們庇護?!?/br> 孫悟空喜歡聽好話,被奉承得心情十分不錯。 不過不是他的功勞他卻不領,開口道:“往年的風調雨順與我們不相干,但今后自會保你們一莊人平平安安,六畜興旺,歲歲豐登?!?/br> 陳老爺等人聞言,立刻叩頭拜謝。 從寺院離開,又有莊子上的其他人家請他們用齋,一直到天黑都不知吃過幾頓飯。 唐僧在陳府替他們家念了篇《寶常經》后,與徒弟們商量著還是趕緊離開,不要在這里耽擱。 孫悟空知道他急著回大唐復命,自然不會拒絕。 于是次日天還未亮,他們就悄悄從陳家莊離開,沿著大路往東去。 “我們現在是不是要去大唐了?”剛到大路上小石頭就摟著孫悟空的脖子迫不及待地問。 孫悟空不答反問:“就這么想去大唐?” “對呀,師父說大唐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 小家伙歡快的語氣剛落,天上卻傳來八大金剛的聲音,顯然是通天河最后一難已經過去,繼續來送他們回大唐。 靠走需要幾年的路程駕云只需一日不到的功夫,唐僧望著底下,想到馬上就能回到大唐,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師父,前面是兩界山,馬上就要到大唐了?!睂O悟空指著下面道。 小石頭立刻拍著手道:“太好了!” 長安。 唐太宗自貞觀十三年送御弟唐三藏出城后,回宮立刻吩咐工部在城外建起一座望經樓。 太宗每年都會來一趟望經樓,恰好今日他又有空過來,正站在樓上猜測御弟何時才會回來時,忽然看到西邊天上散發出霞光。 半空中,八大金剛表示他們不便現身,就送到這里,讓唐僧下去將經文傳給大唐皇帝。 孫悟空聽出他們是讓師父一人去傳經,自然不同意,畢竟不說他一個人拿不拿得了那么多東西,懷里的小家伙可還等著見識大唐的風采。 八大金剛倒也沒阻攔,只是提醒讓師徒幾人快去快回,還要再帶他們去靈山受封。 “知道了?!睂O悟空隨口應一聲,壓下云頭向著望經樓前落下。 太宗早就注意到天象從樓中出來,看到云落下來時立刻仰頭問:“可是御弟歸來?” “陛下!”唐僧離開前沒想到自己會這么久才回來,此時有些激動地下拜。 太宗趕緊將他扶起,隨即看向他身后。 大唐不愧是上邦大國,即便孫悟空他們長得與常人不同,在場的人也沒有露出害怕的表情。 “陛下,這是我路上收的幾個徒弟,多虧有他們我才能順利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碧粕榻B道。 太宗聽到他取得真經露出欣喜的表示,隨后視線落在小家伙身上。 “御弟去一趟西天,怎么將菩薩座下的童子也帶回來?” 因著小石頭討喜,西行路上想將他留在身邊的神仙是真不少,所以小家伙對“童子”兩個字還挺敏感。 “我才不是童子,我是小石頭!” 太宗心情正好,聽到他的反駁也不惱,而是笑著問:“原來你叫小石頭,你是誰家的孩子?” “我是大石頭家的?!?/br> 小家伙話落,唐僧介紹道:“他口中的大石頭是我大徒弟孫悟空?!?/br> 這里畢竟不是敘舊的地方,太宗頷首表示知道后,請他們一起乘自己的御駕入城回宮。 取經路上他們也到過許多城池,但真沒有哪座能比得上長安城。 小石頭剛進入御駕內是還好奇地在里面左看右看,待車駕入城聽到從街上傳來的聲音時,他立刻趴在車窗上往外看。 “這里好多人,真熱鬧!” 長安城中十分繁華,街上酒樓林立,往來行人如流,各種吆喝聲不絕于耳。城中百姓也不知從哪得知取經人歸來的消息,紛紛圍到街上,一時更加熱鬧。 “師父,好多人來看你!” 小石頭耳尖的聽到外面的人都在討論“取經人”,知道他們說的是師父,邊回頭告訴他邊朝外面的人招手。 湊熱鬧的百姓看到個“小金童”笑著向他們招手,受到感染一般露出笑容。 待御駕回宮時,街上的話題已經由“取經人回來了”變成“取經人不光取完經回來,還把菩薩座下的金童一并帶回來”。 朝堂上,文武百官已經到齊,向太宗行禮后視線都落在唐僧師徒身上,顯然都挺好奇。 太宗想問的問題也不少,賜座后就立刻道:“御弟共取到多少經?是如何取來?” 唐僧暫時沒提路上的妖魔鬼怪,只講了他們到靈山后是怎么拜見佛祖,如何取到真經。 他報出共有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經的數量后,也沒忘記將佛祖講的“三斗三升黃金”的故事轉述一遍。 “倒是朕的不是,只想著路途遙遠怕御弟不好攜帶,忘記準備禮物?!碧诘弥麄內〗浭强啃〖一锏臇|西給的人事,表示會補給他。 小石頭覺得自己是在幫師父取經,并不在意那些東西,開口道:“不用了?!?/br> “你倒是大方,不過朕卻是不好占你的便宜?!碧谛χf完,再次詢問道,“御弟,高徒都是哪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