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超市 第180節
書迷正在閱讀:酣春十澤(校園H、庶子的青云路(科舉)、[西游記同人]一見圣僧誤終身、重生后病嬌夫君變忠犬、白桃妄我、[綜漫]兩生緣、穿成灑掃丫鬟后、小嬌妻懷的崽去哪了、宮女在逃、[綜漫]我當警校傳說的那些年
誰也想不到,鄭家的事竟然那么容易就被解決了。 鄭氏主支,成年男丁盡皆斬首,未婚男女罰沒入宮,幼兒作為侍童暫時養在宮內。 至于分支……陳侯并沒有清算,反而是告訴鄭氏分支的人,鄭氏家主,人人可做,只要忠于自己,必能回到臨淄,重拾鄭氏榮耀。 簡單來說就是,鄭氏主支不好,但你們都是好的,只要你們愿意對我忠誠,我還是愿意對你們展開懷抱的。 分支的人幾乎是立刻信了。 他們不是不知道這是陳侯分化他們的手段,可是回臨淄的誘惑實在太大了。 而且陳侯這些話天下皆知,他們也不怕陳侯出爾反爾。 于是分支之間互相爭斗,并且忙著給陳侯送禮——也沒把葉舟忘了。 有世家派人去訓斥他們:“君上如此待你鄭氏,你們不恨?” 分支的人覺得這些世家是傻子,他們為什么要恨?他們和主支早就遠了,為了讓自家子弟當官,每年不知道要給主支送多少人和物。 自己有可能取代主支,這對他們是好事。 又不是每個分支管著的城池都有錢,不少城池地處偏僻,更何況就連陳侯也享受不了什么,他們就更享受不了了。 但以前,他們只能希望主支愿意提攜他們的子弟,讓他們的孩子去臨淄拜師為官。 現在,他們不用再指望主支提攜他們的孩子,他們自己就能做到。 既然如此,為何不搏一搏呢? 世家次次派人去,但那么多座城池的鄭家分支,竟然沒有一個愿意搭理他們,遇到脾氣差的,直接將這些往日被捧著的世家子弟打出門去。 跟葉舟想的一樣,陳國亂了,可它似乎沒有沒有變壞。 有了“仙人”這個照片,陳國人忽然對本國煥發了巨大的信心。 他們真心實意的相信仙人降臨了,也相信仙人會讓陳國變得更好。 當陳侯昭告陳國上下,有仙人降世,降下仙諭,陳國上下無不遵從。 今年秋末,陳國將開科舉。 這回不是陳國嘩然,而是天下震蕩。 葉舟看著前來找他請罪的陳侯,他并不生氣。 之前的種種,都是陳侯給他造勢。 不管諸侯國怎么看,只要陳國百姓信了,世家信了,陳侯之后的變革就能暢通無阻。 葉舟看著自從中毒后就臉色慘白的陳侯,只是笑著說:“陳侯既然已經打定了主意,有此決心去除腐rou,那我祝陳侯得償所愿,終有一日,陳國能從貧弱小國變成可與大國爭雄的強國?!?/br> 陳侯就像他們第一次相見那般慢慢下拜,雙膝跪地,沖葉舟行了跪拜祖宗大禮。 “暨,拜謝仙人,今生不敢懈怠,必以振興陳國為己任?!?/br> “仙人仁德,必永刻陳人心中?!?/br> “陳人必不敢忘!” 葉舟看著他,他沒有再說話,而是望向窗外。 原來已經入秋了。 第124章 葉舟給陳侯的科舉制度是武則天改良過后的。 在武則天以前,科舉是重明經輕詩經,而明經科對于寒門貧家子弟而言根本無力跟世家子弟競爭,他們家境不好,沒那么多錢買書,于是世家和寒門之間依舊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直到武則天改良科舉,開始提升詩經課的地位,這種情況才開始改善。 比起明經科,詩經需要的是靈感靈光和才華。 哪怕是貧家子弟,他若有才,能作出好詩,也能出頭。 而且武則天還很有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只要你覺得你有本事,那你就能去當官,干得好有賞,干不好就請下來,后頭有的是人排隊。 她建造了一個以國為單位的人才庫,李隆基時期不少重臣,都是她當年挖掘出來的。 也是在她任上,誕生了無數才華斐然的詩人。 在武則天統治時期當個讀書人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就算不能當官,也能靠教書養家糊口。 還有殿試,在她之前李世民雖然也曾在考試時進去殿內,但他不是次次都去,也不成體系,所以歷史學家們都認為,殿試是從武則天開始有了體系和規則。 以至于直到明清,都還在沿用武則天改良后的科舉制度。 雖然八股文成了科舉的主流,但制度未改,因為這個制度確實好用。 經過漫長時間和幾個朝代檢驗過的完整制度,拿到這里簡直就是降維打擊,雖然依舊要經過本土化的更改,但足以讓陳國名聲大噪了。 除了世家以外,再沒人關注陳侯對世家的“殘酷”,無數士人從各國涌來,本來因為相國變成仙人,不再舉薦士人而準備退去的讀書人們再次瘋狂了,別國士人甚至攜家帶口,準備在陳國定居了。 陳國這個名不見經傳,在諸侯國里沒什么存在感的小可憐突然之間名聲大噪。 然而除了士人以外,別國君主世家都沒把科舉當回事。 他們認為世家協助君主共治天下才是正道,科舉是邪道,既然是邪道那就不必去管。 除了士人和百姓以外,幾乎所有人都在等著看陳國的笑話。 但哪怕所有人都不看好,陳國所有世家都在抵制,陳侯還是堅定不移的開始了第一次科考。 只是這次科舉跟葉舟想象的,不能說是一模一樣,只能說是毫不相關。 這次科舉沒有標準的考場,監考的是趙雪和另外兩個葉舟推薦給陳侯的士人,就連出的題,都是陳侯摳破腦袋才想出來,并且老生常談的問題。 考場甚至就是露天的,士子們在里頭考,百姓們就在旁邊看。 并且一個早上就考完了,考生甚至能趕著回去吃飯。 由于紙出現的時間不長,很多考生的卷面也不夠整潔,他們不知道怎么控制力氣,一些字細得快要看不見,一些字卻力透紙背,一個字變成了一個墨點。 可即便如此,閱卷的時候陳侯依舊笑聲不斷。 很快,第一批靠科舉獲得官身的士人出現了,他們并沒有因此進入朝堂,但他們確實當了官,這個官可能只是小吏或是糧官。 但誰也無法否認,他們確實身倚王權。 他們手中的權力都來自于陳侯,而非世家。 很快,這些官員就成了臨淄城內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但他們也被困在了臨淄,其它城市依舊被公族和世家掌握,他們裂土而治,陳侯可以把這些士人送過去,但公族世家也能讓這些把命留在那兒。 可陳侯也不急,這些都是急不來的,他要等公族世家放松警惕,再找機會。 徐徐圖之。 大約是陳侯在此之后沒了動作,張家的事也已經過去,陳國又恢復了之前的平靜。 這一年秋收,陳國又一次大豐收了。 只不過陳國豐收的消息還沒傳到陳侯耳朵里,趙魯兩國的使臣已經來到了臨淄,他們帶著冗長的隊伍,只不過這冗長的隊伍里并沒有帶給陳侯的禮物。 倒是給“仙人”帶了不少。 這里未必沒有聰明人,趙魯兩國的國君都相信世上有仙人,但不相信仙人會到陳國去,比起對方是仙人,他們更相信葉舟是高人。 既然是人,那就可以收買,就能拉攏,為自己所用。 趙魯兩國的使臣來到臨淄并沒有第一時間去覲見陳侯,而是帶著仆從來到了葉舟的宅門口。 兩人互相認識,曾在一個學宮念過書,因此大門未開,他們就在門口攀談起來。 “趙兄也是來尋仙的?”穿著藍色長袍的男子笑著把馬鞭扔給一旁的從人。 “趙兄”微微頷首,他也露出一張笑臉來,他留著長須,很有文人雅士的樣子:“姜兄不也來了?倒是沒想到,來的竟然會是你?!?/br> 姜薈拍了拍趙鮮的肩膀,看著大門緊閉的宅子,手指虛點道:“看看,人家這是給我們吃閉門羹?!?/br> 趙鮮卻不當回事:“說不定是下馬威呢?高人嘛,總有幾分脾氣,就是沒有脾氣,也要做出那么幾分脾氣來,過幾日也就好了?!?/br> 姜薈卻搖頭,他小聲說:“我看不像,來時我也派人問了,都說此人乃真仙?!?/br> “說的有模有樣,不像無根編造?!苯C很清楚庶民百姓編造故事的能力,要想編的有頭有尾令人信服實在困難,而那些有關神仙的事卻都有鼻子有眼。 他們路過一處村莊時,那村里的人還說他們就見過神仙。 不過仙人老爺并未離開帳篷,他們只受過仙人座下仙子仙女們的好處。 原本姜薈是不信的,可那村里卻有幾樣他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糧食,有土豆還有紅薯——這兩樣都是村里人告訴他的叫法,說這兩樣東西極好種植,產量比陳國盛產的小麥黃米還要大。 姜薈這些年周游列國,自認已是世間少有有見識的人了,可無論是土豆還是紅薯他都未曾見過,當日就叫村人做熟了給他佐餐。 土豆對他而言并不好吃,吃起來寡淡無味,即便蘸了鹽,依舊談不上好味道。 但紅薯他卻很喜歡,于是便從村人手中買了一些用以路上充饑。 吃了幾日的紅薯,姜薈不僅沒膩,還覺得這東西甚好,若是陳國家家戶戶都種上了此物,日后魯國百姓也就不缺紅薯了,魯國土地不豐,昔年也因土地貧瘠受各國欺辱,幸好歷經兩任明君,才有了如今強盛的魯國。 “不過,陳國如今有了仙人?!壁w鮮意有所指,“不知是否還愿賣糧給我們?!?/br> 姜薈卻不當一回事:“仙人若是不用俗世之物,自然難,可若他若是用……” 兩人都當慣了使臣,并沒有士人的清高,并不認為拿錢砸人是什么壞事。 只要能達成目的,別說只是送禮,就是把他們也送給這位仙人也行。 他們都坐好了被拒之門外好幾天的準備,果然,直到天黑都沒人開門。 第二日,他們又早早來到宅門前,依舊是閉門羹。 如此持續了六七日,兩人終于沒了耐心,他們不再求見葉舟,反而是去面見了陳侯。 他們以前也和陳侯打過交道,知道此人識時務,知道如今天下趙魯勢大,沒有區區陳國說話的位子,因此即便當著陳國的朝臣,仍然如往常一樣質問道:“鄙人入陳以來,數日求見,仙人不曾見我,不知是仙人的意思,還是陳侯的意思?” 陳國朝堂上無人說話。 陳侯只是笑著說:“魯使何出此言?既然是仙人,必不會聽本侯的號令,若能聽從本侯的意思,那就只是凡人,不是仙了?!?/br> 姜薈也笑:“就讓如此,那就請陳侯給個準話,今年陳國豐收,百姓能填飽肚子,可憐我魯國,土地不豐,百姓只能節衣縮食,日日困頓,若陳國不能相助,恐怕我魯國百姓就要受苦了?!?/br> 終于有忍不住的陳國官員忍無可忍地說:“若是拿錢買還好說,你魯國又不缺錢,為何行此強盜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