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快穿] 第292節
輔導員安撫學生:“能夠學有所用,是件值得慶幸的事。學習方面你也不用擔心,她隨時都能看到電視機?!?/br> 這話輔導員還真沒說錯,此時此刻,田藍還真面對著電視機。 這些天,她的內心是崩潰的,她當年上網課都沒這么心酸過。 太過分了,外掛簡直耍她,明明2021年國內每所大學都有網課,可以提前讓1980年的大學生體會40年后的學科發展。為什么還要如此積極的外擴呢? 她看著電視機上英文版本的《飛行器構造工程》,只想淚流滿面。 這個她知道,麻省理工的公開課。在她青春的少年時光,她躺在宿舍里窮極無聊的時候,曾經利用強大的網絡資源刷過這門課。 當年她一邊刷一邊驚嘆,哎呀,好有意思。 現在她只覺得人生都沒意思。因為她不僅要聽課做筆記,她還得把課堂內容翻譯成中文。 因為現在國內外語人才奇缺,有理工科基礎的外語人才更少的可憐。 剛好,她高考外語拿了滿分。 她就說為什么前兩天專門把他們拎出來給他們出考卷?合著是為了充分壓榨勞動力吶。 陳立恒看得津津有味。他本來就對飛行器充滿了興趣。當初學的是蘇聯模式,現在再看美國人的套路,感覺又有新收獲。 一堂課看完了,田藍眼睛都成蚊香了,陳立恒還在她邊上小聲咬耳朵:“你當初有這么好的資源啊,早知道有這個,當年咱們造飛機,也不用繞那么多彎路了?!?/br> 田藍簡直想掀桌子了,她直接冷笑,人間凡爾賽:“當年我們從來不愁沒途徑學東西,我們只愁東西太多,學不過來?!?/br> 羨慕不?嫉妒不?自己幽怨去吧。 然而老陳同志不僅不幽怨,居然還感慨萬千:“這就是生產力飛速發展的結果嗎?食物太多,以至于吃不完,只能丟掉浪費。知識大爆.炸,獲得的成果太多,以至于來不及學習,只能放著落灰?!?/br> 田藍無從反駁。 想想自己收藏夾里那些收藏過就等于學了的網課視頻,她只能捂臉。 真是暴殄天物啊。 可惜天物太多,連暴殄都來不及了。 還是趕緊整理筆記吧,盡快翻譯成中文。有些專業名詞真的太復雜,必須得翻字典才能給出準確的解釋。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批評外掛同志不夠貼心。起碼得安排雙語字幕呀。 看現在的情形,這活估計的他們自己干了。 方秀英還沉浸在震撼中。 原來飛機已經發展到這地步了。居然還有隱形飛機、超音速飛機,簡直不敢想象。 她扭過頭,詢問田藍的意思:“咱們要不要再看一遍?” 不知道陶處長究竟是從哪兒弄來的錄像機。 這個大寶貝現在歸他們使用,但凡播放過的課程都要錄下來,然后重復觀看,把這一節課的內容全部變成文字和圖像。 田藍發出一聲哀嚎,疲憊地點點頭:“好吧,再看一遍,有些內容我剛才也沒顧得上?!?/br> 麻省理工的課呀,那是錢老的級別才能駕馭的寶藏啊。讓她這個自稱的學霸去硬扛,真是太為難人了。 陳立恒提醒兩位同學:“出去活動一下吧,不然眼睛吃不消?!?/br> 天天盯著電視機看,他現在都感覺看人模糊了。 這實在太糟糕了,軍人的血液流淌在他身上,如果眼睛不好使的話,上戰場其實挺不方便的。 三人結伴走出教室,在cao場上緩緩漫步。 現在他們已經搬離了小樓,所在的地方應該是座軍營,能看到很多士兵站崗訓練。 時已深秋,晚風帶著沁涼。 方秀英輕輕地嘆了口氣,感慨不已:“沒想到居然會找我來做這事?!?/br> 按照她的家庭背景,這種敏感的事應該不讓她沾一點邊才對。 畢竟她家人現在都出國了。 陳立恒相當耿直:“你英語好啊,你又是學理工科的,不找你找誰?別想太多,我黨用人一貫不拘一格降人才。別說你們家這種莫須有的情況了,就是正兒八經的日本鬼子投降接受思想改造之后,不也在軍事學校給大家當老師嗎?” 當年的哈軍工除了蘇聯教師之外,剩下的外籍教師就是日本人了。有些人還是被他俘虜的,后來統一送到延安接受改造。再后來日本投降他們不愿意回去,因為有專業技術,就安排他們去軍事院校教書了。 哈軍工當時搞半導體設備,就有好幾位老師是日本人。反正直到他和田藍穿越到這個世界之前,他們都沒離開中國。 不是國家不讓他們走,而是他們自己不想走。 長期在中國的生活已經讓她們適應的社會主義思想價值觀。如果讓他們回去,三觀與社會主流價值觀不合,只會讓他們無比痛苦,必須得革命。 他們更加愿意將精力放在教學上。 方秀英長長地呼出一口氣,看著彌漫出的白霧,微微笑了:“也許吧?!?/br> 田藍笑著問她:“怎么樣?不后悔沒出國了吧?” 方秀英也很耿直:“以我現在的水平,出國也上不了大學。你看人家的課堂都已經這么先進了?!?/br> 田藍眨巴了下眼睛,故意做出困惑的模樣:“不是我們的電視大學嗎?” 方秀英搖頭,滿臉認真地看著他們:“別裝傻了,你們真的相信有這樣一所電視大學嗎?你們不覺得奇怪嗎?課程包羅萬象也就算了,關鍵是課程會自己選擇學生。我詢問過大家,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那就是只要我們對什么感興趣,課程就會出現相應的內容。如果一間教室里有10個人,6個人喜歡文學,4個人喜歡數學,那么出現的肯定是文學課程。它以人多來決定投放的內容?!?/br> 田藍滿臉驚訝,不是假裝的,而是當真震撼。 原來面前這位同學已經不動聲色地做過了試驗。 她點點頭,深以為然的模樣:“我也發現了。比方說我一個人在的時候,基本上放的都是農學課??赡銈儌z都是理工科的,你倆一出現,就會變成理工課程?!?/br> 方秀英笑著調侃她:“我懷疑就是因為這樣,所以他們才把我找過來,好跟老九聯手壓制住你,不然這個飛行器制造就沒辦法上下去了?!?/br> 田藍眨了眨眼睛,大著膽子詢問對方:“那你怎么看這件事?如果沒有神秘的電視大學,那我們又怎么能看到這些呢?難道真的是特務嗎?” 方秀英可不相信她的傻白甜,直接傲慢地翻了個白眼。 “不會是我們的電視大學,我們要有這么高的水平,也不會有這么多人迫不及待地想出國了。也不可能是什么特務搞破壞。他們要有這么大的能耐,為什么不直接占領了我們的國家?還要這樣偷偷摸摸?!?/br> 真是言之有理,一句話就說到點子上了。實力才是硬道理。 田藍循循善誘:“那你覺得是怎么回事?” “我認為是超自然現象?!狈叫阌⑴d致勃勃的,“聽說現在蘇聯和美國都在研究超自然現象,就是特異功能。我們國家也有507所,就是搞這個研究的。我覺得我們遭遇的一切,就是典型的超自然現象。也是未來科學發展的方向?!?/br> 田藍震驚了,她甚至覺得方秀英說到點子上了。 關于外掛同志,其實自己了解的本質也并不比面前的女同學多。 她清清嗓子:“那你覺得我們應該怎么辦?這種超自然問題?!?/br> “不怎么辦?!狈叫阌⒂蟹N豁得出去的豁達,“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唄。即便這是外星人提供給我們的,只是拿我們當實驗品而已,那我們也可以用這個提高自己的實力。等到有一天,我們足夠強大了,達到了他們的標準,說不定外星文明就會主動跟我們溝通。到那個時候,我們平起平坐,不管對方想干嘛,無所謂了?!?/br> 田藍豎起大拇指,真誠地點頭夸獎:“還是你敢想,有理有據?!?/br> 聽得她都覺得是真的了。 cao場上的年輕人還在侃侃而談,屋子里的陶處長則開始嘆氣。 耳機勒著他的耳朵真疼啊。要真有外星人在,還不如直接站出來跟他聊聊呢。 一天到晚監聽這些人,他也覺得好煩。如果電視機真這么靈的話,不如等他打開電視機,就直接告訴他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第147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 唐永剛已經很多年沒過圣誕節了。 在他的青少年階段, 在他上海求學時期,圣誕節是個重要的節日。每年學校還會舉辦舞會,所有人都歡聚一堂, 大家一起唱歌跳舞, 熱鬧非凡。 后來圣誕節不過了, 他也離開了上海。 在漫長的歲月中, 除了偶爾在《人民日報》上看到圣誕節期間,西方國家發生事故和死亡人數的報道,以及借圣誕節的機會,揭露西方人民的悲慘生活,批判這些資本主義國家把圣誕節變成購物節的丑惡用心之外,他再也沒看過關于圣誕節的字眼。 時間久了,他也漸漸忘了。 沒想到多年之后, 他漂洋過海, 來到大洋彼岸,居然又過上了圣誕節。美國人對待圣誕節的熱情比他記憶中上海人民更熱切。 也對,這畢竟是他們的節日, 相當于他們的新年了。 包括他同父異母的富商弟弟唐滬生,也將他的豪宅裝飾得燈火通明, 好歡度這盛大的節日。 為了這場他期待許久的團圓,唐滬生還興高采烈地將自己的兩個家庭全都聚攏在大宅里。 沒錯, 他有兩個家。 一個號稱沐浴在現代文明社會, 接受的都是最先進文化熏陶的現代人, 居然遵循的是大清律法, 擁有一妻一妾。她們都是他的合法妻子。他們生下的兒女, 自然也是唐家合法的繼承人。 既往妻妾王不見王, 他也厭煩女人之間的爭斗, 好像挑起這場爭斗的始作俑者不是他一樣,只另外置了宅子,讓小老婆和她的兒女都搬出去。 現在,他找到了留在紅色中國的大哥,終于獲得了他期盼許久的團圓,當然要一家人齊齊整整。 于是他兩位妻子,七位兒女歡聚一堂,人人歡聲笑語,個個興高采烈。所有人都圍著他,恭喜他,恭維他,然后在他的目光注視下,一個個給大哥敬酒。 他滿意極了,他想他的人生再無缺憾。 唐永剛平靜地注視這一切。他覺得自己當年接受思想教育時學到的東西完全沒錯。資本主義并不比封建社會高明,本質依然是人對人的剝削。 正常的人,平等的人,怎么能夠忍受自己的丈夫還有另一位妻子? 正常的人,平等的人,又哪兒來的臉面,齊人有一妻一妾? 正常的人,平等的人,面對自己的父親和不是自己母親的人在婚姻存續關系內生的孩子,到底怎樣才能做到兄友弟恭,姐妹和睦? 反正經歷過這一切的他和他是做不到的。就好像當年的他要跪在地上給唐滬生當馬騎。 所謂的其樂融融,不過是剝削者自以為是的幻想。擁有兩位妻子,本身就是對妻子的性剝削。 唐永剛覺得驚訝。 在漫長的下放時光里,在勞改的日子里,他從來沒想過這些。他以為自己接受的改造教育毫無意義??蓻]想到,等他出了國,來到真正的資本主義的燈紅酒綠的世界里,他的思路居然會如此清晰。 唐滬生說他跟父親長得一模一樣,實際上真正像那個人的是唐滬生自己呀。一樣的自私,一樣的自以為是。 他實在太過沉默了,沉默到他的侄子侄女們為了討好父親,不得不主動跟這位大伯搭話:“伯伯,北京真的不用老師在教室里上課嗎?” 年輕女孩的中文帶著濃郁的口音,能表達清楚意思已經實屬不易。 唐永剛當了多年的老師,對待孩子分外耐心,知道她口中的北京飯指的是整個大陸也就是紅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