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快穿] 第274節
旁邊立刻有同學指責他:“這么寶貴的學習機會,你怎么能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呢?當然得好好學習。國家的未來就靠我們了。再說,《大西洋底來的人》已經放完了?!?/br> 有人發出哄笑,這位兄臺,你可以不說最后一句話的,你暴露自己了。 大家嘻嘻哈哈的,全都跳下了車,好留下空間給電視機。 至于他們要怎么去學校,走路唄,北京城的馬路如此寬敞平坦,還怕走不到學校嗎?再說也沒多遠了。 徐同學不跟他們客氣,直接開拖拉機走:“東西我都給你們放車上不動,回頭自己拿。貴重的東西隨身帶著,我可不給你們看錢?!?/br> 這時代的年輕人膽子都大得很,完全無所謂:“沒事兒,不是說上大學發錢嘛,反正我們也沒錢?!?/br> 他笑罵了一聲,拖拉機突突地開走了。 有個小伙子極富眼力勁兒,立刻張羅著要騎三輪車帶唐老師,還特別熱情地跟對方打聽:“老師,你教什么的呀?” 唐老師有些恍惚,下意識地冒了句:“物理?!?/br> 他當年大學快畢業時,學校有心留他任教,準備讓他教的就是物理課。 現在,看到這么多朝氣蓬勃的大學生,他恍恍惚惚感覺自己也回到了青蔥時代。 大家都開心地笑了,對唐老師尤其熱情:“老師,是不是真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呀?” 除了田藍和陳立恒之外,他們當中只有一位理科生。 這也是高考剛開始幾年的特色。因為教育長期混亂,很多人根本沒系統學過中學課程。在短暫的備考階段,有人憑借自己的毅力強行背下了文科教材,但因為缺少人指導引領,他們對理科內容束手無策,只能選擇參加文科高考。 趙家溝的英子同學之所以能順利考上中專,也有這方面的原因。他們有唐老師帶著突擊補課,好歹將理科過了一遍。而參加理科高考的學生,剛好又比文科生少。 唐老師恍恍惚惚地笑:“文科理科都很重要,不過要搞工業建設,理科人才必不可少?!?/br> 立刻有人積極提問:“老師,是一開學你就給我們上課嗎?” 唐老師沉默了,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學生的問題。 路旁突然間響起了喇叭聲,大家回過頭,看到了一輛锃亮的小轎車。這不是常見的東歐車,要是他們也說不上牌子的轎車。 車子沒有隨著大家的地上往前直接開,反倒停在了路旁。 一位20來歲穿著西裝的男人先下車,畢恭畢敬地要幫后排的人開車門,里面的人已經迫不及待自己推開。 車門撞到那年輕人了,后排的中年男人也不在意,只激動地朝著他們的方向喊:“大哥,是你嗎?我是滬生啊,我是你弟弟滬生?!?/br> 大家還沒反應過來時,他已經一個箭步沖到了唐老師面前,伸手抓住了唐老師的胳膊,激動得連眼淚都掉了下來。 “我一看就知道是你,你跟爸爸長得一模一樣?!?/br> 這可真不是件好事,唐老師顯然并不希望自己像父親。 那個穿西裝的年輕人捂著被撞痛的肚子,皺眉嫌棄地看著唐老師灰撲撲的衣服,到底沒有殷勤上前。 其實唐老師這趟出門穿的是新衣服,一套新做的列寧裝。 這是獎品,向陽公社獎勵給唐老師的,因為他培養出了兩位大學生和一位中專生。這是公社有史以來至高無上的榮耀。 只是嶄新的列寧裝在向陽公社能夠被社員們夸一句真氣派,進了北京城也體體面面,但到了漂洋過海而來的客人眼中,就是寒酸又土氣的象征。 唐老師倒不覺得丟人,他只感覺別扭。 這位異母同父的弟弟如此熱情,不知道的人見了還以為他們兄弟當年有多感情深厚呢。實際上,那哪里是兄弟?不過是少爺和免費的仆人。 唐老師想不出任何溫情脈脈的時光可供自己緬懷,他覺得自己成了電影里的背景板,不過是供人懷念少年時光的道具罷了。 沉浸其中的人還在自我感動著,旁觀的他卻只能沉默。 不沉默又要怎么做呢?直接給對方一記耳光嗎?又有什么意義呢?反正打了以后他也不會覺得痛快。 他人生中不如意的事情多了,他遭遇的不幸多了,少年時的那些事,他早就忘卻了。 唐滬生立刻拽著哥哥:“你怎么不通知我呢?我好去接你啊。你現在住在哪里?我們馬上把東西搬過來吧。不,不用搬了,我重新給你買,買最好的。大哥,你吃飯了嗎?我們去吃飯吧,我記得你最喜歡吃香腸卷?!?/br> 是啊,他很喜歡吃香腸卷。在他屈辱的少年時光,他替他們跑腿,去飛達咖啡館買香腸卷,買回來的面包卻沒有他的份。 他的繼母和繼母的孩子看到了他渴慕的目光,故意用香腸卷為家里的小狗。 那狗還挑嘴,吃了一口便嫌棄的用嘴巴拱開,碰都不碰。 那嬌美的貴婦和她養尊處優的孩子們就哈哈大笑,活像看到了比馬戲更有趣的樂子。 唐老師以為自己早忘光了,卻驚訝地發現他原來都還記得。他以為自己會憤怒,結果什么都沒有。 內心空空蕩蕩,腦海中唯一的念頭就是:哦!是有這么個香腸卷,的確挺好吃的。 就是貴。 上大學的時候,他給人補習,攢下來的工錢,他特地去吃了一回香腸卷。然后覺得不劃算,一個香腸卷的錢可以買一袋子大rou包了,夠他痛痛快快地吃兩天。 唐滬生卻自說自話,堅持要帶哥哥去吃好東西,直接拉著人走。 學生們都懵圈了,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么。 陳立恒也喊了聲唐老師。 后者轉過腦袋,微微沖他們點頭,聲音平靜:“沒事,你們回去吧,要有事,我會去找你們的?!?/br> 唐滬生露出了親切的笑容,招呼那個還站在車門邊上的年輕人:“把飯店的電話給他們,如果有事的話,可以打這個電話找我?!?/br> 大家還恍恍惚惚呢,田藍接過了紙條,點點頭,什么都沒說。 锃亮的小轎車開走了。 眾人這才回過神來,發出感嘆:“唐老師這是有海外關系呀!” 這4個字,放在幾年前,那就是原罪,是你洗刷不掉的屈辱。 可到了這兩年,社會風氣已經變了。有海外關系,有從外國寄過來的營養品,可是能讓人羨慕死。 因為男生肯定地點頭:“唐老師家肯定很有錢?!?/br> 陳立恒糾正了一句:“那是他弟弟的錢?!?/br> 男生不以為然:“一樣的,唐老師還是哥哥呢?!?/br> 當事人已經離開,這個話題再熱鬧也持續不了多長時間。大家不過羨慕了一回,又開始討論他們即將要面對的大學生活。 啊,大學,美麗的象牙塔。不知道他們將要度過怎樣美妙的時光呢。 到了學校,大家兵分兩路。還沒報到的新生趕緊去報到處,陳立恒和田藍則趕緊去找徐同學。 他們的電視機還在他手上呢。 徐同學緊張又激動,跟老母雞似的護著電視機。 田藍他們之前還擔心學校不給他們地方放電視。事實證明,是他們想岔了,學校無比歡迎,并因為7臺電視機要如何分配的問題而爭論不休。 現在學校有8個系,17個專業,北京也開始了電視大學。所有人都希望能夠盡可能汲取更多的知識。如果有電視大學作為補充,那就能滿足更多學生的學習需求。 徐同學剛把電視機搬回學生會呢,大家伙兒就開始激動了。如果不是他死命攔著,這幫家伙能夠立刻搬了電視機就跑。 看到田藍和陳立恒,他立刻召回:“快快快,過來,我說了,這電視機不是我的,是他們的。你們好歹也是當代大學生,不能跟土匪似的呀?!?/br> 他旁邊的男生一本正經:“我不管,反正我們要一臺。 bbc的信息實在太難接收到了,根本聽不清楚。我聽說,電視上的英語有字幕,能夠聽得更明白?!?/br> 其他人七嘴八舌,也表達了差不多的意思。 陳立恒立刻強調:“電視機200塊錢一臺啊,你們要申請不到學校的經費的話,可要自己掏錢?!?/br> 一天得花錢,大家瞬間蔫吧了。200塊哎,他們一個月補貼才24塊,就是不吃不喝,也要攢上差不多9個月才能用上電視機。 天哪!這也太貴了。 可是大家又知道人家并沒有獅子大開口?,F在所有的工業品都貴呀。別說這么大的一臺電視機了,就是一塊手表也要大幾十上百的。 田藍和陳立恒才不推銷呢,見狀做事就要搬電視機走。 徐同學趕緊攔著:“又沒說不買,東西搬來搬去的,你也不怕磕壞了。再說你們電視好不好,我們還不知道呢?!?/br> 立刻有人喊:“先看看吧,瞧瞧這個電視大學到底怎么上課的,上的到底好不好?!?/br> 這話得到了大家一致認可,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啊。 學生會所在的屋子有插頭,可以供電視機工作。 大家立刻行動,很快屏幕就亮了起來。 真亮??!放眼全是雪花,看的田藍和陳立恒眼皮子直跳。完蛋了,這這這,外掛也水土不服了嗎?來了北京城不工作也就算了,怎么害的他們電視機都沒辦法正常運轉? 好歹給個中央臺嘛。 徐同學難掩失望:“你們這個電視機不行啊?!?/br> 田藍強行挽尊:“明明是你這里信號不行,得架天線?!?/br> 陳立恒也上前調整頻道,折騰了半天,大家都耗盡耐心,準備離開時,電視上突然間跳出來標題:國際貿易實務(雙語),然后大家就聽到了一位女教師嘰里呱啦的英文聲。 所有人都傻眼了,目瞪口呆地盯著電視機。 隔了半晌之后,完全沒聽懂的人才顫顫巍巍地開口提問:“電視大學的課程這么深嗎?” 上電大的人都是被大學挑剩下的??!他們學的居然比自己還難? 田藍和陳立恒滿臉無辜:“我們哪知道???我們又沒上過北京的電視大學。不過在我們西北,的確各種各樣的課程都有,還有課程教大家驗尸呢?!?/br> 田藍沒瞎扯,真有個縣公安局的警察無意間發現法醫學課程之后就開始自學,后來還憑借學到的知識破獲了一樁偽裝成自殺的謀殺案。 別說為什么不讓法醫上。1980年,縣公安局哪有法醫呀,全國法醫人才極度匱乏。只能警察和醫生配合,大家共同湊合著上。 眾人都嚇得渾身一抖,感覺電大課程口味好重。跟法醫學課比起來,雙語課程都顯得溫情而小清新了。 學生們很快投入到課程中去,還有人嘴唇蠕動,跟著默念單詞。 一堂課上完,所有人都松了口氣。 徐同學當場拍板:“我這邊要一臺了,我去申請經費。申請不到的話,我們自己湊錢?!?/br> 每個月24塊錢的津貼,好多人省著用,起碼有七八塊錢的節余。 這些錢,他沒用在吃喝玩樂上,而是省下來買書。每次書店到了新書,他都會第一時間沖過去,看能不能找到什么新收獲。 像他一樣的學生很多,他相信大家手上多多少少都有些余錢。 200塊錢的確不少,但每個人掏七八塊的話,十幾個學生就能湊齊。到時候大家坐在一起學習,那效果肯定很棒。 其他人也跟著下訂單,表示自己想要。 搞得田藍和陳立恒不得不強調:“不用買這么多,有個三四臺先用著就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