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快穿] 第231節
所以才在人前就鬧成這樣。 陳立恒和其他知青交往的多些,知道的情況也多點:“她父親是清華大學的教授,當年被沖擊了。她選擇三代貧農結婚,也有改變自己階級成分的意思?!?/br> 誰能想到呢?當年無比光榮的三代貧農現在又不值錢了。人生的際遇還真是難說。 莫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田藍不好評價女知青的選擇,只能嘆氣:“走吧,咱們去公社問問拖拉機的事。就以咱們知青點的名義買?!?/br> 公社早下班了,大瓦房里黑黢黢的,連個燈都沒亮,顯然沒人值班。 好在這時代公家的單位職工就住在單位家屬區。 他們隨便敲開一間院子門,就叫人領著找到了公社革委會主任的家門。 主任家和一般的公社干部家并無二致,談不上多寬敞,跟氣派二字更無關系。 堂屋里不過擺了一張方桌和一架茶幾,方桌上還放著咸菜,大醬里同樣看不到多少油花。 革委會主任人挺和氣的,聽說他們的來意還大大夸獎了他們:“是該搞拖拉機,現在要實現4個現代化,的確應該有拖拉機?!?/br> 可應該和事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他也希望向陽公社下面的大隊,個個都配備拖拉機,最好每個生產隊都有一輛,才能滿足農業生產和運輸的需求。 但事實不允許。 因為沒計劃。 現在拖拉機是緊俏物資,各個地方都想要。拖拉機廠的產能又有限,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公社可以為趙家溝大隊打申請,但什么時候能輪到他們買拖拉機,主任也不知道。 田藍無語,拖拉機而已呀。他們又不是想買卡車,小轎車。 革委會主任嘆氣,苦笑道:“沒辦法,優先也考慮不到我們?!?/br> 他話鋒一轉,開始指點留守知青,“其實吧,與其等計劃,你們不如再額外想想辦法?!?/br> 田藍和陳立恒都有些反應不過來:“什么辦法?” 主任看這兩人滿臉疑惑的模樣,在心里埋怨了句,怎么愣頭愣腦的? 能把糖坊和酒坊蓋起來,刷刷往外面賣糖酒,按道理來說應該是腦袋瓜子活泛的人啊,咋就這么老實嗎? 他不得不開口指點:“找熟人啊,找關系。哪個單位計劃外沒指標呢?只要找到了門路,肯定還是有辦法的。拖拉機廠都在城里,你們本來就是城里人,認識的城里人比我們都多。找找門路嘛,托托熟人,說不定就能弄到拖拉機了?!?/br> 兩人瞬間無語。 這都什么呀?買個拖拉機還要走后門。 可惜他倆又想不到什么妙招,只能謝過革委會主任的指點,趕緊告辭。 臨走之前,陳立恒還從兜里掏出玉米花生糖,請主任指點:“我們試著做了點,也不知道合不合咱們向陽公社社員的口味。還請主任幫忙掌掌眼?!?/br> 革委會主任拼命推辭:“不要不要,我可不能收你們的禮。你這有半斤糖了吧?現在每個干部也就是半斤糖票?!?/br> 田藍趁機推銷:“就是因為看到咱們向陽公社的領導干部還有社員總是吃不上糖,營養跟不上,我們才想辦法做這個糖??墒前?,我們趙家溝地方偏,路也不太好走。社員們過去買東西不方便。我們就琢磨著,看能不能把糖擺在供銷社賣,好歹能夠滿足大家的需要?!?/br> 革委會主任驚呆了。 合著是他自作多情了?人家根本就沒打算給他送糖? 陳立恒又強調:“所以我們想請主任您和您的家人都嘗嘗我們的糖。要是你們都覺得好,我們才有膽子和供銷社提?!?/br> 主任清了清嗓子,這才做出勉為其難的模樣,捏了一片糖放進嘴里。 好吃嗎?廢話。當然好吃,又是花生又是糖,還有爆玉米花,又香又甜,能不好吃嗎? 他吃了一塊,忍不住又拿起一塊。直接干掉三塊糖之后,他才控制住自己的手,點點頭道:“可以,就擺在供銷社賣吧,也能給廣大社員多加點物資?!?/br> 這時代的供銷社一手供一首銷。雖然大部分情況下,他們賣的商品都是從上級供銷社拿來的。但有些農副產品,比方說蔬菜之類的,供銷社也代專門種菜的生產對銷售。 當然現在市場放開了,社員可以直接拿菜到街上賣,又新鮮又便宜。供銷社的這項職能也就漸漸淡卻了。 剛好,就拿糖抵上吧。 公社范圍內自產自銷的農產品一直都不用票,這回當然也用不上糖票。 革委會主任大包大攬,主動表示可以幫他們跟供銷社說說。 田藍和陳立恒都大喜過望。 其實過來考試前,他倆根本就沒想到這茬。因為糖賣的好呀,他們不愁銷量。 不過話趕話的說到這里,又增加了一條銷售途徑,他倆還是挺高興的。 糖塊賣給誰都是賣,如果能夠賣給本公社的鄉親,那不是更好嗎?這樣可以讓大家切實感受到生活越來越好啊。 他倆沒在革委會主任家多耽誤,談妥了事情就告辭。 臨走的時候,主任還特地將他倆送到門口,又叮囑他們:“廣泛發動你們的社會關系,尤其是已經回城的知青。大家都是插友,同一個戰壕的交情,他們不幫你們,誰幫你們?說不定他們張張嘴,你們就不用跑斷腿了?!?/br> 田藍在心中腹誹:憑啥我們跑斷腿呀?公社干什么吃的?公社不想辦法解決困難,就把責任全推給知青。啥都我們干了,要你們有啥用? 可是當著人面,她還得笑容滿面地感謝領導支持工作。 也是,真支持了,好歹幫忙賣了糖。 先從向陽公社的供銷社開始,后面再往更多的供銷社蔓延。這就相當于產品進入了主流銷售渠道。 如此一來,今后即便食品廠和酒廠以及醫院都改了主意,不從他們知青點直接進糖,他們也不至于手忙腳亂。 兩人離開公社大院,再往前走,到了中學門口,剛好趕上大家寫完考卷出來。 英子一路小跑上前,抱住田藍的胳膊:“你們怎么這么早就交卷了?好歹多寫會兒嘛?!?/br> 卷子太難了,她寫的頭都大了,到最后都沒來得及寫完。 “唐老師心真狠啊。中途都鬧成那樣,他也沒給我們多放一分鐘時間,到了點就收卷?!?/br> 田藍誠懇地看著她,凈說大實話:“如果這種難度的試卷兩個小時還寫不完的話,那高考就懸了?!?/br> 周圍的知青都嚇了一跳。 這年代沒五三,高考資料都得想辦法自己到處收集。他們甚至不知道1979年的高考試卷到底考了些什么。因為知青點購買的資料里沒這項啊。 現在聽田藍一說,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完蛋了,錄取的人這么少,卷子又這么難,他們肯定考不上。 眾人長吁短嘆,小云喃喃自語:“考不上,我估計最高興的人應該是秀英的婆婆?!?/br> 她外婆家和秀英婆家在同一個大隊,還算了解她家的情況。 其他人跟著點頭:“肯定的啦,她考不上不就老老實實留在村里,不會再回什么嘛。說實在的,她男人帶著兩個孩子,肯定找不到條件比秀英更好的?!?/br> 當初北京來的知青嫁給向陽公社的農民可是件大事,還是那會兒的革委會主任幫忙主持的婚禮,說是移風易俗,改變了千百年來的婚姻陋習。 結果才過了幾年啊,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世界都不一樣了。 田藍冒了一句:“不是世界不一樣,是他們一直都不一樣吧?!?/br> 大家面面相覷,點頭表示贊同。 的確不一樣。 生活習慣各方面都不一樣。 就說他們吧,還是城里的知青到了趙家溝之后,他們才知道要天天刷牙,每天晚上都得洗腳。 不住在一起,社員和知青都能尊重對方的生活習慣??勺〉搅艘惶?,肯定就有矛盾啊。 知青們笑嘻嘻地圍著胡長榮問東問西:“你跟你老婆誰聽誰的呀?” 胡長榮笑罵了一句:“你們管得倒寬呢,你問你們什么事兒?” 廢話。當然是他老婆聽他的了,他老丈人一家都聽他的。因為他從城里帶來的生活習慣是高級的先進的健康的,哪有落后的戰勝先進的道理呢? 小云搖頭:“那可未必,起碼秀英婆家不這樣。她結婚當天晚上,她丈夫就打了她。因為她讓她丈夫洗干凈腳再上床,不然就不準上床。她丈夫不愿意,就動手打了她?!?/br> 田藍震驚:“就為這點事?” 小云點頭:“是啊。我以前還覺得是秀英小題大做,為這點事情跟她丈夫吵什么吵呢?后來我覺得是她丈夫不對,本來就應該注重個人衛生。他做不好,別人給他指出來了,他不僅不改正,還要打人。這種人真的好落后?!?/br> 秀秀皺眉:“他到底在想什么呢?洗干凈腳不舒服嗎?” 田藍嘆氣:“因為他不愿意承認自己不如他老婆呀,起碼在個人衛生習慣上。有的人因為清楚自己糟糕,所以自卑,反而就表現的特別傲慢,不允許任何人說他不對?!?/br> 英子撇嘴:“她咋不離婚呢?我倒覺得她應該離婚回家,待在她婆家沒意思?!?/br> 她哥急了:“你別張口閉口就讓人離婚啊。離了婚,她孩子怎么辦?” 這倒是個難題。老話說的好,有了后媽就有后爸。親媽都不疼的孩子,還指望誰疼??? 再說了,就她丈夫的條件,跟她離了婚,還能找到條件多好的呀。人家肯離才怪! 陳立恒提醒他們:“你們沒聽秀英說嗎?現在離婚也不行了,除非喪偶?!?/br> 媽呀,別說這茬。一說這茬,大家后背都發涼。 眾人緊走幾步,上了大路準備往趙家溝的方向去。 小云一抬頭,瞧見前面人的身影,立刻示意大家看。 是秀英。 她走在前面,脊背挺得筆直,兩手空空。 她婆婆跟在后面,懷里抱著孩子,一路走一路小聲地咒罵:“讓你喂個奶怎么就這么難?當媽的心這么狠,我看你以后怎么過?!?/br> 秀英充耳不聞,繼續大踏步地往前走。 她婆婆只能一邊咒罵一邊追。 田藍嘆氣,感覺這孩子也是時運不濟。別看奶奶時時刻刻把他掛在嘴邊,估計也沒真的多愛。 最簡單的道理,這大冷的天,西北風呼呼直吹。別說小孩,就是大人都不愿意出門,何況這種奶娃娃。 非要抱過來給mama喂奶嗎?明明曉得兒媳婦要來考試,為什么不帶孩子待在家里呢?就算小孩餓了,也可以喂點面糊糊。 這時代的人因為普遍營養不夠,真正能夠依靠奶水滿足孩子的母親并不算多。大家都是拿糊糊之類的給孩子當輔食。 秀英的步子極快,簡直是迫不及待地逃離。跟在她身后的婆婆和孩子身影也漸漸遠去。 趙家溝的知青轉過身,往自己的方向走。 剛考完試,即便風吹得人張不開嘴,還是有人會忍不住問:“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出成績?!?/br> 田藍想到了一件事,開口吐槽:“把題目這么混亂的擺在一起,真不合適。改卷子的老師還得挑自己的題,不是在增加工作負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