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快穿] 第69節
其他人,這個特指田藍、王老師還有趙老師。前者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后者可不敢管這幫學生。只要他們能夠坐在教室里安安靜靜地聽關于育種的知識,夫妻倆就心滿意足了。 說來也是幸運,也許是那個禾下乘涼夢太過于誘人,就連最皮的小學生都沒敢在課堂上調皮搗蛋,而是抬著腦袋認認真真地聽如何選種,如何觀察,又如何雜交。 這年頭的大學生當真是天之驕子,在學業方面碾壓弟弟meimei們完全不成問題。 大概是贏得實在太輕松,讓他們找不到成就感。這群精力過剩的娃又開始了新的折騰模式。 既然部隊的田已經開墾完了,那么他們是不是應該繼續開墾新的農田? 這一回,他們決定玩把大的,不搞溝壟模式,不用什么半干旱時種植了。直接挖池塘,塘里養魚,水面種莊稼,而不比壟上種菜溝里養魚來的痛快的多。 高衛東熱情洋溢地在課堂上描繪藍圖:“到時候大片的池塘,我們可以把淤泥挖出來,混合山上的腐殖質做堆肥,然后做培養基,用來種麥子。山上有竹子有蘆葦,我們的浮床都是現成的。水里養魚養蝦養王八,什么東西好養我們就養什么。這肯定要比小水坑搞養殖來的痛快的多?!?/br> 眾人點頭,紛紛表示贊同。 這可比壟田瞧著闊氣多了。 田藍卻搖頭,她只提出一個問題:“挖一畝水塘,需要多長時間?” 呃,那得看是多少人。像他們200多號人,大家一起忙活,估計不到一天就可以挖出一畝塘來。 田藍認真道:“同樣的勞動力,我們可以做出多少壟田?” 嗯,那不用說了,效率絕對是十倍幾十倍乃至上百倍。 畢竟這個不能比,你壟田的坑最多挖個二三十厘米,可水塘起碼得一米多深吧。而且越往下,就不是爛泥巴,也越來越難挖。 田藍又提出另一個問題:“我們之前說過,一畝池塘大約能種幾分地的莊稼?” “三分地,差不多1/3?!?/br> “那我現在再問大家,改成壟田的話,一畝田能有多少面積種莊稼?” 額,這個不用說了,大概是對半開,五分田。 田藍點點頭,笑道:“那大家心里應該有本賬了,改造壟田成本小,收益快,是目前大面積改造冷浸田最合適的方法。我傾向于暫時不挖魚塘,我們繼續做壟田?!?/br> 高衛東皺眉毛:“可你也說過,水面種植的好處是很明顯。種下去之后,就不用再愁澆灌的問題,可以節約大量勞動力。到時候,旱澇保收。我們現在有現成的材料,我們人手充足,完全可以搞出大面積的水塘來種植?!?/br> 田藍端正了顏色,認真看著大家:“我們有人手,我們有材料,那其他地方有嗎?” 眾人茫然,他們改造自己的冷浸田,跟其他地方有什么關系? 田藍認真道:“我們上山改造低產的冷浸田,不僅僅是為了給部隊給農場打更多的糧食,我們還需要成為樣板,可以被別人模仿照搬的樣板。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得用最小的代價,做最大的事。因為只有效益高,才可以大面積推廣。我舉個例子吧?!?/br> 她眼睛平視眾人,“我聽說過一個關于育種的案例,有一個地方他們的農業局歷時三十年,經歷了好幾代人,終于培育出一種高產小麥。這個小麥的產量高,口感好,耐貧瘠也耐干旱,農民試種之后都很滿意,但是它最后沒有得到大面積的推廣,你們知道是為什么嗎?” 臺下的學生激動起來,好些人大喊大叫:“是□□搞破壞,我們必須得造□□的反,奪他們的權,我們革命群眾當家作主!” 他們喊叫的時候還狠狠瞪著趙老師,后者連頭都不敢抬了。 田藍無語,她完全沒想到,大家會往這個方向想。真是時代特色啊。 她不得不開口維持課堂秩序:“不是的,跟這個沒關系,是農民自己的選擇。聽我說完,種子是農業局培育出來的,這個種子很好,但是制種的成本一直沒辦法降下去。農民原先種的小麥一畝地收500斤,種糧價值5塊錢。這個新的小麥畝產700斤,買種糧的花費15塊錢。農民本來可以種三畝的麥子,現在只能種一畝了,他們自然也就不愿意選擇這種昂貴的小麥種?!?/br> 臺下人開始議論,高衛東皺眉毛:“可是多打了200斤小麥,那價值不止10塊錢呢?!?/br> 其他人跟著點頭,就是,又耐貧瘠,又耐干旱,還高產。那即便種子貴一點,也是可以接受的嘛。 田藍目瞪口呆,完全沒想到大家居然是這么個反應。 她剛才舉的例子不是憑空亂造,而是她一位師兄親身經歷。師兄實習的時候,參加過這個項目,項目的主導方就是一個偏遠地區貧困縣的農業局。 比起高校和各個研究院研究所,他們的研究條件可以說相當簡陋。 可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幾代農業人仍然孜孜不倦地繼續小麥育種的科研項目,最后評選時反響也很好,被認為是優質的小麥品種。 但就因為育種成本居高不下,推廣艱難,最后這個項目還是夭折了。 畢竟半個世紀后,優良的小麥品種已經不勝枚舉。幾乎每種拿出來的都有自己足以獨當一面的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劣勢都可以被無限放大。 但現在不同,現在優質的種子有限,所以大家能夠忍受相對高昂的育種成本。 田藍只好訕笑:“我說這個是因為要考慮投入成本跟收益的比率問題。成本越高,推廣一件事就越艱難。咱們還說回冷浸田,挖塘的成本太高,投入太多,不容易為大家接受。除此之外,水面種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除非親眼見到,否則很難相信?!?/br> 她笑著強調,“當初我說在水上種稻子的時候,你們不也覺得是天方夜譚嗎?” 但大學生們還是不想放棄,高衛東強調:“接受新事物都需要時間,只要我們的技術獲得了認可,那么推廣下去并不難?!?/br> 真是理想主義啊。 田藍搖頭:“請大家不要忘了,我們現在覺得水面種植很簡單,是因為我已經收集到了足夠的資料,我知道要如何做這個事。無論是栽培基質的配比還是浮床的制作,這些我都可以手把手的教給大家。但是其他人沒有這個條件,只能慢慢地進行。而且我們現有的被閑置的淡水面積很多,江河湖泊乃至魚塘水坑,這些都可以用來做水面種植。我們無需把冷浸田都變成湖泊,然后再養魚再種植,不適合現狀。請大家注意一件事,搞農業生產一定要因地制宜,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br> 高衛東嘀咕了一句:“你石頭上種菜也叫因地制宜嗎?根本就不能長東西的地方?!?/br> 田藍一本正經:“當然,豐富的光熱資源本來就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原料。這件事情放在平原地區未必合適,但是戈壁灘交通不便利,自給自足是最方便的辦法?!?/br> 下課時間到了,大家各自散開,三三兩兩回宿舍。其實就是兩間屋子,男女生分開住。 田藍去打水洗臉,雖然收工之后大家都洗過澡,而山上又不熱。但睡覺之前不洗一個臉總不自在。 她打水的時候,聽到旁邊男生說話:“行啦,班長,隨他去了。女孩子哪有不哭的?咱們班女生肯定都偷偷哭過,不過不好意思當著我們的面而已。女孩子嘛,肯定都想家的?!?/br> 田藍下意識停住了腳步,直覺告訴她,他們討論的對象是自己。 果不其然,另一個男生也跟著說話:“就是,你干嘛還挖空心思搞什么藕塘,想種蓮藕,然后證明咱們三江農場不比寧甘差。有什么意義呢?她覺得這樣好,就安安心心地留在這里?嗐,算了,安不安心她都得待著。她要是能跑早走了?!?/br> 高衛東老大不痛快:“行了行了,不說了,也不是要為她一個人種蓮藕。你們不吃???農場的藕塘又不能挖,我們只能挖野藕,那還不如自己種藕呢?!?/br> 男生們吵吵嚷嚷,愣是在晚風中又沖了一把澡,然后才說說笑笑回去休息。 他們回屋的時候,發現田藍正等在門口。 大家面面相覷,還是高衛東沒好氣道:“行了,我們不挖池塘了。你回去睡你的覺吧?!?/br> 田藍認真道:“不,你們的建議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有一部分冷浸田像是深腳爛泥田這種無犁底層的冷浸田,不應該強行改成稻田,而是應當通過種植結構調整進行改良。三江平原的藕不是很出名嗎?我覺得在這里面種植蓮藕還有茭瓜和芋頭這些,效果應當會比種稻子更好?!?/br> 男生們面面相覷,個個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人怎么想一出是一出,一會兒一個主意啊。 田藍的眼睛又笑成了月牙,因為臉曬的黑,牙齒顯得尤為潔白。 她自說自話地下了定論:“那這事咱們就說定了啊。冷浸田分爛泥型和浸水型,我們每種都得做出模板來,這樣才能夠幫助大家有樣學樣?!?/br> 說著她點點頭,自顧自地走了。 男生們看著她的背影,都莫名其妙。大家扭頭看高衛東:“這丫頭又鬧哪一出???” 高衛東一派無所謂:“管他呢,走走走,趕緊睡覺去才是真的。明天還得干活呢?!?/br> 都立秋了,現在種蓮藕肯定遲了。不過田畝改造好之后,可以先栽一季茭白。等明年春天收了茭白,然后種植蓮藕。山泉水都是現成的,那種出來可都是有機蔬菜。 大中小學生們對有不有機沒任何概念。在眼下環境中,你的菜能用上農藥和化肥,那說明你有能耐。這都是限額配比的,一般情況你還真不太容易得到。 田藍只好解釋:“少用農藥,少用化肥的好處在于前者可以防止你中毒,每年打農藥的時候有人被毒死,這種事情你們總聽說過吧? ” 大家點頭,這不是什么稀罕事。 也許是這個時代人生的多,也許是本來就缺醫少藥,生活又艱難,所以死個把人不算稀奇事;反正說到打農藥毒死人,大家的反應也就是哦,感覺理所當然一般。 田藍可不能“哦”,那可是一條條活生生的人命。 “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善用各種防蟲法,像使用生物制劑,比方說辣繆,比方說胡椒水,比方說使用生物菌肥,盡可能減少蟲害。合理使用化肥的好處在于可以減少土壤板結的概率,將化肥和生物菌肥放在一起用,可以達到少施肥,但是肥效高的目的?!?/br> 她正滔滔不絕呢,下面就有大學生笑:“你怎么老想種茭白呀?” 他們可記得清清楚楚,最初上山的時候,田藍就建議部隊放棄種糧食,改種茭瓜和芋頭。 田藍抬頭看了眼窗外,笑道:“好,既然說到這個話題,那我就多占用大家十幾分鐘的時間,跟大家聊一聊關于高山茭白的話題?!?/br> 她轉過身,在刷了黑漆充當黑板的墻面上寫下兩個字:育茭。 她拍拍手,示意大家看,“植物生長都有自己所需要的溫度,光線,水分等各方面的要求。其中的溫度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像水稻要在高溫的環境下才能夠發兜,小麥在低溫環境下才能完成春化,而茭白的特點在于什么?氣溫高于30度,它就停止育茭。這也是為什么茭白夏秋兩季上市,中間的階段市面上你買不到茭白的原因?!?/br> 她抬眼,笑著看大家,開始提問:“誰能解答,如果想要在七八月份最熱的時候也能吃上茭白,應當怎么做?” 眾人開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膽子大的小孩喊出聲:“去冷的地方種!” 他話一出來,其他人跟著附和。沒錯,既然超過30度就不長了,那就去不到30度的地方,那肯定就能長出來。 田藍笑著點頭,表示肯定:“沒錯,就是控制溫度。但是未必非要往更北的地方去,所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就是山上溫度要比山下低,這個大家都有感覺吧?” 見眾人點頭,她又加了一點,“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山泉水溫度低,有它幫忙,茭白的生長環境可以維持在低于30度的狀態下?!?/br> 眾人嘩然,也就是說在山上種茭白的話,七八月份也能吃上茭白了? 田藍點點頭,給出肯定的答案:“沒錯。誰能再說說,七八月份茭白上市,好處是什么?” 學生們七嘴八舌,有人喊起來:“現在也能吃上茭白了?!?/br> 啊,這是廢話,能說明什么呢? 那喊話的小學生臉漲得通紅,情緒激動地表示:“我奶喜歡吃茭白,回老家前想吃,沒有!一直惦記著?!?/br> 田藍點頭,補充說明道:“對,填補了市場的空白。所謂寧要鮮桃一顆,不要爛杏一筐。人無我有的時候,你的菜就能賣出去?!?/br> 大家激動地喊:“那也不能自己賣,都是蔬菜公司收走的?!?/br> 田藍拍了拍手,示意大家聽自己說完:“我知道蔬菜公司是跟專門種菜的生產隊簽好了合同,定期收購的。正因為這樣,所以生產隊想和蔬菜公司合作,就必須得有自己的拳頭產品。人家沒有的你有,你有的要是市場需要的,那你覺得蔬菜公司會不會愿意要你的東西?” 大中小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雖然心里頭有個聲音告訴他們,蔬菜公司不愿意這么麻煩。但他們又堅信,但凡真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搞官老爺的做派,蔬菜公司肯定得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 哼,要是這幫人搞官老爺那一套,那就砸爛他們的店,讓他們曉得社會主義新中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 對,只要茭白好,只要茭白獨一無二,那蔬菜公司肯定過來收購。 大家瞬間就信心十足起來,感覺種植茭白是個不錯的選擇。 高衛東微微皺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蔬菜公司搞收購是按照哪里東西最有名氣就收哪里的。三江平原以蓮藕著稱,茭白倒是從來沒聽說過?!?/br> 田藍笑了起來:“因為以前沒人做啊,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你是要做那個栽樹的人還是做乘涼的?” 那肯定必須得是栽樹的呀。乘涼的那都是二世祖,好羞恥的呢。 青少年同學們又開始激動了,大家越說越激烈,好些人都臉上通紅。 有人大聲喊著:“那我們趕緊種茭白吧,到時候年年都可以夏天吃茭白。那可太好了,我就喜歡茭白炒毛豆米?!?/br> 其他人跟著附和,挺好的,夏天又多了一種菜呢。 田藍等大家吵嚷嚷完了以后,才開口道:“好了,就這個話題,我再開啟另一個話題,關于大家所說的把山下的茭白移栽到山上之后,以后年年夏天都能吃上茭白這個話題,我得打擊一下大家,這事沒這么容易?!?/br> ??? 大家都開始茫然了,你到底想說什么?前面說茭白上山夏天收的是你,又說不行了的也是你。 田藍轉過身在黑板上寫下“育種”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