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宮女(美食) 第370節
冬祭依舊是禮部準備,蘇菀自然也在其中,跟她一起做事的還有安公主跟芷公主,兩人一直感謝蘇菀幫忙之恩,就算蘇菀說了很多次就算不是她們兩個,也不會送去和親的。 但小小的芷公主何等聰明,她今年十一歲,很多事情已經明白。 不是蘇菀的話,可能不會和親,但也不會那么輕易放過。 現在三姐能有許個好人家,也是因為陛下好像在乎姐妹之情一樣,陛下在意的,那么其他人就會在意,她們這些公主們待遇就會好點。 大姐跟二姐在家中明顯比以前松快,就是因為當初陛下說絕對不會同意和親之事。 她們當然要感謝蘇菀。 年后三姐嫁人,不管是嫁娶的對象,還是公主儀仗嫁妝,全都按照規矩來,比大姐跟二姐好了太多。 這種轉換,除了因為蘇菀之外,還會因為什么。 所以只要有需要她們的地方,她們兩人絕對出現。 現在這種以公主身份“接納”蘇菀,讓滿朝文武親眷都知道,別說陛下了,陛下的姐妹也喜歡她。 雖然在知道內情的人看來無所謂,但在外人,特別是宮外人看來,那就是體面。 可能蘇菀不需要這份體面,但她們必須要做。 看著陛下的態度,對她們的做法明顯贊同。 蘇菀見此,也只能回頭慢慢罵謝沛。 她還沒出宮呢,太大張旗鼓了。 可不得不說,謝沛的態度會讓人覺得心安,知道他是用心在對待這件事。 不是極用心的,根本做不到這種地步。 在外人看來,兩個公主都出面為蘇菀撐腰,實在讓人費解,關于蘇菀的消息,終于在禮服做好的時候散得沸沸揚揚。 其實這禮服并不算復雜,還是尋常的女官的樣式顏色,只是料子跟花紋不一樣罷了。 這種花紋跟料子也只有皇帝皇后可以用。 一時間自然謠言四起,可說到底,誰又能怎么辦。 幾個朝中重臣都不多說什么,還壓著家里人也不許多問,明顯是默許的態度。 只能私下里多說幾句,看樣子蘇菀最少也是宮中寵妃,還是要對她好些。 看陛下的模樣,肯定喜愛得很。 誰看到陛下做的事,不會承認其中的感情跟用心?有些事既要說還要做,謝沛是說了做了,還要讓大家都知道。 這話傳到尚食司長官耳朵里。 先是嘆氣,然后無奈。 她當初也以為最多是寵妃,可想想國號。 這能是寵妃嗎? 說句不好聽的,就算皇后是別人,那皇位的位置也是坐立難安,每時每刻都要想到陛下國號代表了什么意思。 這位置還能做得安穩? 可以說在陛下定了國號那一刻起,皇后的位置,那就專屬一個人。 只屬于蘇菀,再也沒有旁人。 所以還寵妃? 算了吧,還是早點認清真相吧。 至于找到她這邊,讓她幫忙提前討好蘇菀的人,自然直接拒絕。 不僅長官這邊不停有人找,蘇菀關系比較好的幾個侍衛宮女內侍那邊,也是頻頻有人登門。 但能跟蘇菀關系好的,自然不會亂說什么。 就連在浣衣局的小月半個字也不多說,除了李蓉蓉會跟姑姑,現在的尚膳監右郎中多聊幾句之外,出門在外更是守口如瓶。 蘇菀的性格她們都清楚,還想要這個朋友,那就不要在這種事上多言。 他們跟蘇菀也認識近六年時間,反正這事肯定不是蘇菀主動的就對了,她可不是故意攀附權貴的那種人。 至于蘇菀跟陛下的關系?兩人又是怎么認識的? 大家也很好奇啊,你們不知道,我們也不知道啊。 蘇菀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 為什么朝中重臣也認可? 這在很多人心中簡直是未解之謎,至于國號的事,大家也多想,誰讓這個聯想太過驚悚。 所以朝中在歡快又疑惑的中準備冬祭。 歡快自然不用說,今年天祥國的成就還用說? 疑惑就是,蘇菀到底是個什么身份? 等到冬祭出發這天,大家都以為蘇菀甚至可能坐到陛下的車駕上,可轉頭一看,該在女官隊伍里,還是在女官隊伍里,甚至身上還有差事。 要不是身上這身衣服,都要以為他們看花眼了。 也幸好蘇菀穩得住,這么多窺探的目光也沒讓她動搖心神,該做什么還是做什么。 只不過她的這層身份,讓她辦差事簡直無往不利,也是好笑得很,禮部見此更高興了。 還是辦差事要緊! 其他事情等等再說! 主要禮部的人跟蘇菀都熟悉,甚至知道不少內情,更深知蘇菀要是飄的話,早就飄了,她能掌握的東西可比大家想象中都要多。 但一直以來皆恪守本分,根本不多說一句話,更不會以權壓人。 她做差事基本沒有私心。 只能說朝中如此怪異的場景,也是謝沛跟蘇菀兩人共同促成的。 冬祭從宮中出發,剛要去太廟的時候,眾人眼看著陛下身邊侍衛過來請蘇菀過去。 問就是,蘇菀女官,您手頭的差事暫且放一放,陛下請您去太廟祭祀。 太廟什么地方不用多說,祭奠皇家先祖,供奉列祖列宗的宮殿。 里面偏殿里還關著二皇子,但他應該是沒出頭的機會,這次太廟之行大皇子跟姜太貴妃,楚太婕妤都沒帶,更不用說他了。 要說進去祭拜,也就還未出嫁的兩位公主還能跟著進去,懷宗在時候,也就姜貴妃有這個殊榮,還是特別進去的。 這會多個蘇菀? 祭祀場面嚴肅得很,禮部早就把一切安排妥當,屬于蘇菀的祭祀器皿看樣子早就備下。 重臣們依舊一言不發,御史臺的人倒是有些sao動,可這個時候打陛下的臉面?他們不敢啊。 主要這件事太奇怪了。 從蘇菀出現的時候就奇怪,到底蘇菀跟這些重臣們什么關系。 為什么一個反對的都沒有? 朝中重臣只有一個想法:想死別拉著我。 放在以前,也不會有人能想到這種場景吧。 從太廟出去,還有對面的社稷壇。 走出皇宮,繼續往南郊前行,為期三天的祭祀,其中還有給天地神靈匯報工作這一項。 也算此行的重點。 這一項里面,蘇菀肯定是要到場的。 漸漸大家也發現其中規律,平時蘇菀還是擔著自己的職責,但一到這種承認身份的場合,陛下肯定會請蘇菀過去。 來來回回好幾次,仿佛就怕身邊人不知道,是朕要她去的,是朕更喜歡一點,別人說什么都沒用。 不得不說,這種姿態讓大家對蘇菀的感官好了不少。 被陛下喜歡也不是她愿意的話,沒看她還在本本分分做事嗎? 蘇菀發現這點的時候,臉上的表情簡直復雜到極點。 茶不茶??! 自己茶也就算了,現在還幫她立清清白白的人設。 他倆清白嗎? 也挺清白的,只是顯得謝沛太倒貼了些,沒看身邊的人都想向她學習,學著怎么吸引好對象了。 蘇菀扶額。 只能說謝沛茶藝又進步了,不僅能自己茶,還能幫著她茶。 冬祭有條不紊地進行,到最后兩天的時候,大家已經習慣蘇菀的特殊,更明白陛下的心意。 別說朝中重臣了,跟來的官員們見此也適時閉嘴,沒看到御史臺都裝作沒看到。 世上有那么多公務要做,有那么多事情要參奏,何必糾結這一點呢。 一次冬祭還沒完,蘇菀的身份已經被大部分官員承認,雖然他們不承認也沒什么,可如今的情況,確實比預料中要好太多。 誰讓兩人身份在世人眼中差別太大。 可在謝沛的努力下,蘇菀在山川壇聽“年度報告”也沒人在意。 今年的各部門的總結可比往年長多了,大家都有功要報,有事情要說。 而且大多都是好事,特別是武將這邊,有些事大家雖然都清楚,可這一連串的報告下來,誰都能從中間看到天祥國的希望。 不再是懷宗時按部就班的歌功頌德,而是真正有事情要講。 從大事到小事,從天祥國每一點進步,再到撿起元宗以前未完的事業,還有現在新開始的新政。 如果不是這么梳理下來,都不知道這一年,不對,都不知道陛下這三年里做過的事遠超大家想象。 最讓幾位大學士跟尚書側目的是,這里面許多事情都有蘇菀的影子,要么有空章舍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