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宮女(美食) 第134節
前三樣事情的重要自不用多說。 但膳食從古至今都是大事,吃的好,吃的雅,吃的隆重,各有各的說法。 一個人從出生到死,都跟膳食離不開關系。 所以如今尚食司歸于禮部,恰如其分。 既然禮部的同僚來吃飯,自然要好好招待,反正小廚房飯菜每次都會多做一點,這次也不例外。 讓大家吃好! 是蘇菀的心愿! 其他幾個總管自然也不好說什么。 只是有一點,他們小廚房的桌子果然有些小了。 也不是桌子小,而是來吃飯的人越來越多,最后只好分了兩桌,這才勉強夠坐。 儀部郎中坐到位置上,可是毫不客氣。 他都敢來蹭飯了,還有什么客氣不客氣的。 再說,他最近修檔案,已經修到西膳房了,這段時間都會過來的。 等到蘇菀做的花芋燒豬蹄端上來,儀部郎中就知道自己這次來對了! 看看這色澤,看看這芋頭跟豬蹄,他就知道很對胃口!也很正宗。 “是不是先煮再炸,最后燜了下?”儀部郎中開口就道,“還有這芋頭,果然是閩地的花芋!” 家鄉菜讓儀部郎中也不會禮儀,立刻下筷,他想吃的竟然是芋頭。 因為芋頭已經入味,有著高湯的鮮美,還有豬蹄的濃香,吃芋頭絕對沒錯! 這是個會吃的。 剩下的人不甘落后。 以前都習慣身邊人吃飯速度,這怎么突然來了個更快的。 這不行。 吃塊芋頭,然后再吃塊豬蹄,豬蹄燉的軟爛脫骨,里面的蹄筋也是軟軟糯糯。 這口感跟家鄉的味道一樣! 甚至比家鄉的味道更勝一籌。 雖說多了個人,但蘇菀完全不怕,她飯菜做的絕對夠。 不僅是主菜花芋燒豬蹄,剩下三個菜也都一掃而空,最后連湯汁都不剩一點。 儀部郎中打了個飽嗝,其他總管都不用想,以后又多了個蹭飯的! 誰在蘇菀這吃過一頓之后,不會天天來呢。 沒看到靈臺門戚統領,還有兵仗局徐將軍,也是默不作聲,只顧著吃飯。 但大家都可以理解,誰讓蘇菀做的飯菜實在太香。 總覺得同樣的食材,在她手里好像做出來的感覺也不一樣。 更不用說她心思靈巧,做出來飯菜口味更是不同,每每都有新奇的樣式。 儀部郎中吃的都不想動。 誰能想到,遠在京都,還能吃到這樣家鄉的飯食,而且還這樣好吃。 上次湘地人說他們在北膳房吃到家鄉米粉,都快吃哭了,現在終于明白這種感覺。 他也快吃哭了。 幸好他整理到西膳房的秋日菜單,幸好他過來! 不過以后不管有沒有閩地的菜,他都要來,其他飯菜口味也不差的。 特別是這口豬骨湯,好喝。 晚上飯菜較為簡單,吃的是雜碎湯跟燒餅,這燒餅蔥油口味,配上豬雜碎湯,一吃就知道,是中午的骨湯所做。 這還簡單? 儀部郎中覺得一點也不簡單??! 沒想到讓西膳房并入禮部竟然這么好,應該早點并入的才是。 蘇菀都覺得他們說的夸張了,但見言沛也喜歡,那沒事了,應當是真的不錯。 等到第二天中午,言沛又帶一個消息。 那便是清風樓的消息。 只用了一天時間,清風樓已經把蘇老爺辭退了?! 也不算辭退,就讓他在家休息,暫時不用去清風樓了,這是什么意思? 就是停薪留職的意思??! 反正你休息吧,沒工錢了,至于什么時候回來?再說! 這個再說,那基本就回不來。 如今這樣講也只是個面子而已。 但這為什么??? 言沛放下手里的芋兒雞,解釋道:“他喝酒誤事,還調戲了酒樓老板的小妾?!?/br> 這也行? 老板的小妾都敢調戲。 不愧是家境敗落還要娶一妻兩妾的人。 言沛說得含糊,不想讓這事污了蘇菀的耳朵。 但見她一臉八卦的表情,只好道:“似乎是他的學徒灌酒,正好清風樓老板小妾來尋,所以糾纏起來,正好被老板看到,氣得兩人打了起來?!?/br> 沒記錯的話,那老板跟蘇老爺差不多的年紀,這兩人打起來? 這也太熱鬧了吧。 第74章 內里詳情言沛并未講太清楚,比如為什么喝酒,是誰慫恿學徒,又讓學徒慫恿蘇老爺的。 反正這事就發生了。 連帶著回家的還有蘇家庶長子,也就是二姨娘的兒子。 但這會已經來不及為他難過。 蘇老爺活計沒了,還是因為這么丟人的原因沒的,蘇家直接雞飛狗跳。 蘇正妻基本指著蘇老爺鼻子罵:“你是個什么東西?你家里有幾個錢?還去碰別人的小妾,家里兩個小妾還不夠嗎?咱們是什么大戶人家嗎?” “家里都養不過來了,一堆吃白飯的,你呢?活計對了,以后怎么過日子?” 原本月錢還算可以,在京都也過得下去。 但現在一家這么多人,難道都指望每月十兩的租金嗎? 怕不是連那個鋪面都要賣掉。 誰都沒想到,現在全家唯一有點收入的,竟然是宮里的蘇菀? 蘇家全都看向三姨娘,雖然只有那么二兩銀子,但現在二兩銀子對蘇家來說,已經很珍貴了。 而蘇家剩下的兩個仆役,這會心里也犯嘀咕,估計他們兩個也要被辭退。 其中一個仆役,便是當初看著三姨娘去靈臺司見蘇菀的,還吃了兩次蘇菀的糕餅,這會心里都忐忑得很。 他們以后不會沒有月錢了吧? 兩人賣身契都在蘇家,直接離開肯定不行,以前一個月還有兩錢銀子,已經是很少了,現在看蘇家的情況,只怕這點銀子也都沒了。 又或者要把他倆給賣了? 其中做粗重活的小廝倒是無所謂,但蘇家婢女卻有些焦急,若是把她賣了,未必會比這里好。 如果賣給其他人做奴婢也就罷了,若是做旁的,豈不是毀了一生,她相貌粗苯,就算賣也不會好過的,不如蘇家人口簡單,做活雖然累,但沒有性命之憂。 整個蘇家鬧成一團,蘇老爺不敢去找活計,他今年四十二,只有點家傳的手藝,現在還有點過時。 再去其他地方做事,月錢肯定不會是十五兩銀子,就算找到了,估計也就七八兩的樣子。 蘇老爺拉不下臉,也想著萬一清風樓那邊還要他。 他跟那老板相熟多年,應該不會為個小妾真的翻臉吧。 這話他自己都說的心里打鼓,前幾天的時候,他都覺得老板想要用學徒,不用他了,現在還不趁此機會把他踢開。 三姨娘一直在旁邊沒說話,她雖然也著急,但著急是沒辦法的,她還想著早上出去買菜那會,上次送信的侍衛說,她要是想給女兒帶口信的話,可以去靈臺門附近的李家大豬蹄。 她也沒想去打擾女兒,只想著以后自己過去可以多送點東西。 誰承想她沉默著,還被蘇正妻直接推了下:“你,立刻去皇宮,去找蘇菀,她這個月不是發了二兩銀子,只拿過來四錢,把剩下的也要過來?!?/br> “還有前兩個月的,一共四五兩銀子,也夠家里用段時間的?!?/br> 蘇正妻一想到自己要給女兒攢的嫁妝,內心就心痛,那個新昌坊秀才因為家里貧苦,還因為沾親帶故,這才娶她女兒。 但說好了,陪嫁不能少。 所以她要想辦法弄錢,這四五兩也是銀子。 這話說完,蘇老爺,二姨娘都是沒說話。 當然那也不止問蘇菀要,蘇正妻又道:“以后家里女眷全都繡荷包,我找門路賣出去?!?/br> “還有這個吃白飯的,你就算去碼頭扛包我都不管,反正每個月至少交二兩家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