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我若要走,沒人敢留?!?/br> 第114章 掉馬了 “大消息,大消息,將軍入主皇城,太子落馬,除舊布新,大豫要該朝換代了?!?/br> 話音剛落,原本熱鬧的酒樓霎時間更是喧嘩不斷,唐子盛和晏或站在二樓,聽得樓下食客們的討論。 “什么,這是什么時候的事,我只聽說南方在打仗,信王懷王起兵圍困將軍,怎么不到幾個月,又轉到皇城去了?!?/br> “對啊,這消息可信嗎?將軍雖然得民心,但是推翻帝王是謀逆的大罪,日后史官筆下可是有損名譽的?!?/br> “管他損不損,將軍當皇帝那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你看看周家在皇位上做了這么久,哪一處的百姓不是怨聲載道,史官,史官那群是非不分的文人懂個屁,歷史上那么多謀逆的皇帝都開創了太平盛世不說,只抓著人推翻口罰筆誅,聽他們的不如去西景樓上去聽書?!?/br> “是極是極,將軍待民如子,推翻才算是救我等于水火,不過新帝登位,到時候肯定是要開恩科,朝中各方勢力一除,將軍手中正是無人可用之際,原來想著晚幾年上場。 但為了將軍,不管考不考得上我都得去試試,不能讓將軍在朝中孤立無援,被那些榆木腦袋的言官給詆毀?!?/br> “正是,李兄志向也是我等志向,到時候恩科的圣旨一下,我等一同去考場,哪怕只是外放小官,也要替將軍守好疆土?!?/br> 樓下討論的聲音越發的大,唐子盛聽在耳里,卻難免驚奇,“我原以為讀書人都極重禮教,謀逆這樣不光彩的名頭哪怕是為了推翻也有迂腐書生覺得此番行徑不為人臣,倒是不想現在的讀書人有這番超前的想法?!?/br> “守禮是不錯,但讀書人自有一番傲氣,為君者若無君王該有的能力,不能服眾,出現其他受萬民愛戴者,只會擁立?!?/br>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便是如此道理。 “看來將軍這方有天下學子相幫,的確不需用晏丞相你再回皇城?!?/br> 晏或不接此言,而是目光落于樓下,才道,“你方才說,不解天下讀書人為何支持景奐,那你,不在這天下讀書人之中嗎?” “呃……”唐子盛背脊不由打直,這話里有話啊,“想來晏丞相應該是調查過我的身份?!?/br> “南州唐家,世代商賈,這一代只有一位獨子,名為唐子盛,但此子自幼頑劣,喜花街柳巷,長大后更是時長宿于秦樓楚館,頭腦蠢笨,膽大包天,在父母被山匪所害之后,傾其家產在南州太守處買下一縣令官職,隨后千里迢迢到西州上任?!?/br> 原身的行動軌跡被調查的清清楚楚,唐子盛也沒有立刻辯駁,他總覺得晏丞相這話的意思不是追究原身之前在南州的荒唐。 而且他相信晏丞相比起調查的結果肯定還是會更信任自己的判斷,他自覺給晏丞相留下的印象算不上曠世奇才,也是能拿的出手的青年才俊。不然晏丞相是不可能會同意他和傾城的婚事。 “晏丞相既然調查的如此清楚,方才問我卻是什么意思?”唐子盛斟酌了一下,決定以靜制動。 “此前調查結果一共兩分,皆是自我得知映樂消息之后調查到的,初見第一份南州消息,我便有計劃要派一位青樓女子做引,勾你流連于她,這樣我好讓傾城對你死心。 但第二份調查結果到我手中時,我卻覺得詫異,一個人當真能夠在短短時間內變化如此之大?” 晏或當時就在想,父母雙亡,家道中落,算是沉重打擊。但依唐子盛之前表現不過草包一個,就算打擊再大,要想奮起直追,也不會成就如今的唐子盛,那時起他就覺得有問題。 抱著疑問一直到西州他見過唐子盛后,到達頂峰,他原以為是此人在唐子盛上任路上半道頂替了唐子盛的身份。 但無論是唐子盛身邊仆人唐默,還是拿著唐子盛畫像給以前南州唐府的老人看,都確認這就是唐子盛本人,為此晏或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 “我少時曾喜歡看志怪話本,曾看過基本志怪記載,書中寫到他們喜好披人皮,偽裝成人,蠱惑人心后再吞噬人心,你與傾城相處這么久,傾城身體并無不適,那么我姑且當做你不傷人。 你平日舉動與常人無異,但腦中卻有許多奇思妙想,那你是山中精怪想來人間體味百情,還是你原本也該是人,只是借尸還魂成了如今的唐子盛?” 唐子盛被晏或這么一說,感覺自己底褲都要被扒掉了。但好在唐子盛穩得住,他這樣的變化遇見聰明人肯定是會被察覺的,不說晏丞相,就是周南川心中肯定也有幾分懷疑。但相處良久,便不好開口質問,只能埋藏于心底。 而晏丞相這樣明目張膽的問出來,當時是為了傾城的安危,大約怕他是什么精怪東西,損傾城陽壽續命。 “非前,晏丞相志怪書本看來看的不少,借尸還魂這樣的念頭少有讀書人能夠想到,更是少有人會融入志怪書本中供人攬閱?!?/br> 唐子盛大方的承認,其實他這也不算是借尸還魂吧,只是巧了他的靈魂契合這具身體。而且他來自遙遠的未來,還得在加一筆穿越時空的奇談。 “那你生前是何人?為何會成為現在的唐子盛?之后可還會到別的人身上?”晏或得到肯定,把早就準備好的問題跟倒豆子一樣全都問了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