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我真的吃不下了 第35節
“這位公子,各位貴人,求求你們放過我兒吧。他也是迫不得已,都是為了我們兩個老家伙的命啊……” 重重磕頭的聲音在周圍回蕩,青石板上血痕蔓延。 一片父母心,可憐可嘆。 …… 而這時,白麓卻已經醒了過來。 她三下兩下撕掉蜘蛛網,從墻壁上跳下來了,這縫里還有蛛網黏糊糊的感覺,讓人很不開心: “怎么能把我這樣掛墻上?我不要面子的嗎?” 定睛一看,陳河卻已經是出氣多進氣少了,一旁老兩口磕頭如搗蒜,顯得他們十分反派,不由嚇了一跳: “啊喲,明明是你們做壞事,我還沒開始揍你呢!” “磕頭也不能贖罪的?!?/br> …… 時閱川眉目溫和,卻在此刻伸出手來。 玉白的手掌按在兩位老人的肩膀上,明明看似輕飄飄,可卻有一股大力傳來,叫兩人定在原地,再也彎不下去腰了。 二位老人牙齒戰戰,明明眼前的貴人笑得最溫和,可他們心中卻最害怕。 便連哭聲都收斂了,只余額頭上淤紫的血痕。 時閱川緩緩收回手,看著二人恐懼的偷瞧他,不敢再哭哭啼啼磕頭,只摟著兒子摸摸垂淚…… 這才滿意地笑了起來:“伯父伯母年紀大了,還是愛重些身子才好?!?/br> 語音和氣,十分安慰。 然而,這對老夫妻卻又縮得更緊了。 但他卻已經收回眼神,站直身子,頗為好奇地對白麓溫聲道: “夢里如何了?” …… 夢里……還行吧。 白麓有點開心,又有點遺憾:“挺好的,我在里頭編了兩個故事,特別能打發時間,還很有意思……就是可惜了,”她盯著半死不活的陳河: “這人太菜了,我就起了個頭,他就不行了?!?/br> 昏迷中的陳河無辜的抽了抽腿。 這起的頭,未免也太不像人了些。 時閱川聽罷,也似有遺憾:“可惜了,我看不到?!?/br> 他眉頭微蹙,仿佛是揪著心的黛玉,這白麓哪兒能抵抗呢? 她趕緊說道:“沒事,我也覺得缺觀眾,你等我想想辦法——”說完直接伸腳踢了踢陳河: “小陳啊,起來拍電影吧!這滿城的人都得靠你呢?!?/br> …… “此話何意?” 大家伙湊上來:“鷺洲城的人昏迷,果然是這家伙搞的鬼吧!” 白麓已經在夢里反向將對方的記憶看了個遍——果然,人菜的時候還是低調些好,這不,一朝技不如人,什么隱私都沒有。 “那倒不是,鷺洲城靈潮爆發的那天晚上傷亡慘重,半點不比南洲好?!?/br> 但是,靈潮爆發時,南洲城的人十有八九都已經聚集在城外,想跟著大戶人家的車隊一起更安全的上路。 他們的動作急切又狼狽,晚一步,可能便要脫離車隊,這到處慌亂一片,落單可不是什么好事? 若非如此,白麓也不至于將鄰居的老頭老太送的那樣著急。 盡管如此,靈潮爆發時,城里殘留的人仍是被波及,連片灰燼也沒留下。 而鷺洲,在靈潮四起無處可去的情況下,各家警惕,緊閉城門—— 國師是曾說過,人越多,靈潮出現的幾率越大??墒羌壹覒魬?,難不成還要分散在外嗎? 趁世道亂而出現的歹人可也不少??! 反而在家警惕些,一旦發現立刻躲開,應該……應該能博得一線生機吧。 果然,靈潮出現了。 但,凡人豈能與天災抗衡? 僅僅一個片刻的時間,整個鷺洲城便爆發了數不清的幽藍色漩渦,他們便如同困在網中的魚,一旦被漩渦捕捉到衣角,竟無人存活。 只一瞬間,鷺洲……十室九空。 第39章 前朝皇帝與菜 白麓說著這話,內心也十分唏噓。 天災啊,不管古代現代,總有一些拯救不了的。 比如靈潮。 比如那些死去的人。 她初來乍到,雖說也見過有人無聲無息死去,但是,大災變時期,她見的死亡已經足夠多了。 多到麻木。 古代再怎樣,衣食住行還是能保證的。 可萬萬沒想到,南洲城死去的那數千人,在此刻竟仿佛不值一提了。 因為整個鷺洲城,一夜之間,死去2萬余人。 她要重新開始定義靈潮了。 …… 時閱川也沉默無言。 過去幾年,他帶著護衛們走南闖北捕捉靈潮帶來的異像時,曾經心懷警惕,曾經做過各種設想。 可以人的承受極限,絕沒有,也絕不敢想到有一天,這奇怪的東西會用這樣宏大的方式登場。 用這樣輕描淡寫,卻又慘烈無比的方式。 好半響,時閱川才嘆息一聲:“鷺洲城雖不及南洲城,但也相差不多。這座城池,城中住戶約有5萬人?!?/br> “前朝最鼎盛時,每座大都城均有10~20萬人,人口,才是強國的關鍵?!?/br> 所以前朝皇帝禁止向河神獻祭新娘,鼓勵寡婦再嫁……人,就是一切。 如今改朝換代,這條理念依舊延續。 今朝民風開放,養育孤兒孩童的慈幼堂遍布整個大政。若非開國時局實在艱難,如今全國人口也不至于只有兩萬萬人。 …… 他傷感地說完這些,白麓卻好奇道:“前朝……皇帝們好像還挺好的?” 因心胸博廣而不設珍龍瑞獸等階層桎梏。 因子孫斬白龍而悲憫。 因珍愛人口而不許以人牲敬神。 那,他又為什么亡國?是因末代帝王荒yin無道橫征暴斂嗎? 白麓原本只是個逃荒而來的養花侍女,以她的經歷,實在難以了解300多年前的前朝舊事。而直到如今,時閱川張口還能說出有關前朝皇帝的種種政令,這讓她很是意外。 她沒問出來,但是時閱川已然懂了。 他輕嘆一聲:“因為……我朝即前朝?!?/br> 國號延續前朝,皇帝仍舊祭拜前朝,甚至他們本身,也仍舊以前朝皇族的身份而驕傲。 前朝亡國之君,文宣皇帝朱靖野,王朝自他手中終結。 可時至今日,縱觀史書,無人忍稱他為亡國之君。 “他是一位自古以來都未曾有過的偉大帝王。政國江山自他以后分崩,卻又因他后裔而一統?!?/br> 王朝滅亡,他沒做錯什么。 他只是……無能為力。 前朝末年,天災橫行。 干旱,洪澇,疫病,地動,大寒,酷暑……每一年都有新的災難,每一年都活的艱難,皇帝殫精竭慮,節衣縮食,內庫里甚至找不出一匹錦緞來。 最終卻累倒在案牘。 他駕崩前最后一道詔令,不是傳位太子,托孤大臣,而是下召罪己! “……天災頻頻,子民殆盡,縱觀史書,從未見黎民受此等困苦……該是蒼天對我厭惡?!?/br> “故,朕愿以身贖罪!求上蒼放我大政國萬民一條生路!” “太子與諸臣何在?!” “朕死后,火焚于身,不留全尸!揚灰于泰山腳下,叫后世帝王萬載臣民踐踏吾身!以平蒼天之怒!” 病入膏肓的皇帝緩緩按下玉璽。 “萬般責罰,皆是在我!唯愿天下承平,子民安泰!” 而后,帝崩,天下崩。 天災戰亂延續又三年,無數桿大旗自立,又經過無數傾軋。 直到文宣皇帝的侄孫號令群雄,這才重新天下一統。